炀帝不庸
大业十二年(616)四月,立于辉煌扬州行宫中的男人抚镜自言自语「大好头颅,谁当斫之?」身旁美艳的萧皇后油然心生凄惶,因为她知道,这个雄韬伟略的男人正一步一步走向人生的暮期,而曾经辉煌极盛的隋王朝亦如一座危山,濒向倾塌。
隋炀帝的「炀」字在古代是一种极刑,要将人放在火上生生慢烤。历史上凡带此「标签」的六位帝王无一摆脱亡国下场,但横向对比萧宝卷,陈叔宝,完颜亮等人,隋炀帝杨广总也跟这些蠢货不是一个量级。
1.「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杨广也曾是个双商在线的人,《隋书·炀帝纪》描述「上美姿仪,少敏慧」。毕竟从一开始跟兄长杨勇相比,杨广似乎没有什么竞争的筹码。承了祖父杨忠功勋的杨勇「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北周时就是博安侯,深受杨坚喜爱,建朝三天后就被列为太子。跟万年老二无人问津的杨广相比,杨勇生下来就是太子之位,未来储君承继者的不二之选。
好在杨广似乎很懂「卧薪尝胆」。与从未吃苦,迷恋财色的杨勇不同,杨广从小就精于研习,擅长军武,刻苦诗文。年仅13岁就受封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掌控主政一方的权利,20岁晋封王朝兵马元帅,兴兵51万讨伐南陈,驰弓援兵,风驰电掣,统军所到之处均高歌猛进,一举灭陈,统一王朝。并在伐陈过程中「封存府库,金银资材一无所取」,「秋毫无所犯,称为清白」。
杨广在杨坚那里的印象管理似乎做的相当完美无纰漏。要求远上西征,就平定匈奴,要求讨伐南陈,就直捣黄龙擒获南陈后主,要求管理江南,就政绩斐然,百姓爱戴,「昆弟之中,声誉独著」,由此「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杨广贤不贤不由评说,但他是真会演。
有一次,杨广外出狩猎,正逢大雨。侍卫给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绝道:「兵士们都在大雨中淋着,我一人岂能穿上独自避雨呢」谁听此言不为皇子的仁爱之心感动?文帝认定了杨广具备仁爱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爱,与此同时,杨广还曾哭诉杨勇的毒害之心,忠厚的样子涕泪纵横,杨坚和独孤皇后见之如何不动摇。
他似乎很善于静待时机,摆出一副乖顺用功的样子,一旦杨勇失去帝心就伺机而动,牢牢抓住机会不动摇,再无给杨勇重张旗鼓的机会。自此,稳坐太子之位。
2.不甘平庸的富二代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从地域上统一了中国。但隋王朝的统一并不牢固, 到隋朝初年,地方势力仍然威胁着皇权,大隋王朝建立以后的一年时间内,已经发生了四次重大的叛乱,而且多数发生在新统一地区。如何消弭分裂的隐患,让王朝实现长久的统一,这个几百年来无解的难题在杨坚的智慧下得到了有效缓解。
无论是渗透着现今的执政理念及措施的三省六部制度,还是彻底的整顿户籍,清理户口,控制自耕农,文帝都可谓尽善尽美,在政权稳定后,隋王朝国库充盈,晚年时,隋朝当时记录的户口超过890万户,在十几年间增加近200万户,这成就令人诧异。
带着这般丰厚的家产,杨广满怀壮志,上任之初即改年号为大业,他尚秦皇汉武,渴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世帝王,千古名君。
「取消苛法,废除连坐,普免钱粮」。大隋的粮仓一开放,普天的百姓都欢腾。
「始典定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以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一条横贯豪贵垄断官场的进取之路打通,数以百万计的举人,进士和状元再也不用被埋没去种田。
灭南陈、修运河、促科举、改官制、修订律法、兴办学校、收集藏书、西巡张掖、三征高丽、万邦来朝。
别的富二代都是仗着上一辈的资产可劲吃喝玩乐,放手大权,当皇帝的时候把自己过的太舒坦了,然后亡国。杨广是仗着上一辈的资产可劲夙兴夜寐,搞工程搞建设,搞教育搞外交,当皇帝时累的要死要活,然后也亡国。
总是就是憋屈。怎么别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一代明君,我杨广胸怀大略指点江山就成了历史大昏君,我杨广为什么偏偏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呢。
谁知道呢,杨广的憋屈多了去了。别的富二代不写诗,杨广还写的一首好诗。威风凛凛还文质彬彬。他「好学,善属文」被评价「词无淫荡」,「并存雅体,归于典制」。能写出让张若虚模仿的《春江花月夜》,也能写出「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成为「枯藤老树昏鸦」的灵感来源。
憋屈的是,模仿他的都成了遗世绝句。而杨广,还是个历史大昏君。
3. 「贤能杨广」走向「暴君炀帝」
仔细想想,坐上王位头五年,百姓还是很爱戴他的,隋朝还是很安稳平和的。是什么时候开始变了呢?
起点太高,基调太猛,步子太大,麻烦就不停。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稳定南方势力,他敏锐的选择了建都洛阳,十万民夫左右于他一句话:「征发十万民夫,在洛阳北边修建堑壕,以备突厥骑兵南下」。短短十四个月,东都洛阳绵延27.5公里落成,可谓是当时的建造奇迹,
而扒开这辉煌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数不清的尸体,每天来往不绝的运尸车一辆又一辆....民工的苦难造就都城的辉煌,
他足够大胆,足够聪慧,有想法,敢实施,却独独少了颗悲悯的心。
建都的同时杨广再次征调百姓去修建大运河,他想着这项工程如果成功了终将福泽万年,他的眼里都是远方,尽是雄韬大略下建造的辉煌伟业,却怎么也看不到脚下百姓的一滴泪。
别的皇帝勤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杨广这样的勤劳利在不在千秋另当别论,却实实在在苦在当代。
终有一天,他从「贤能杨广」变成「暴君炀帝」。
人性的黑暗面在完全暴露后的结果是走向极端,「谋兄」、「幽弟」、「逆天」、「虐民」……这世间大逆不道的事他做尽了,而那个俊朗的美玉杨广也永远的停留在了21岁,此后生命中无尽的梦魇都是炀帝的罪恶与极端。
纵观杨广的一生,突出政绩也真不少,不管是兴科举,修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或是调兵遣将灭交趾,攻打吐谷浑,三征高句丽,都像极了在替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打造基础。
杨广太过着急,只道是并吞八荒,功盖万古,因为肩上的担子太沉,怀揣的理想太远,自己的志气又太高,他就想快步跑以追赶前人步伐,南征北战竭民力,最后却予雄予智失民心。
一代英雄归黄土,暴虐炀帝也好,一代昏君也罢。这不甘平庸的的一生到最后落得个如画江山丧尽,身死国覆。
唯一让人肯定的,怕也只能说一句,炀帝不庸罢了。
-
苔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4 20: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