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脂評匯校本》細讀與要點整理【4】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用「亂判」二字為題,雖曰不涉世事,或亦有微辭耳。但其意實欲出寶釵,不得不做此穿插,故云此等皆非《石頭記》之正文
1、筆法
(1)蓋寶釵一家不得不細寫者。若另起頭緒,則文字死板,故仍只借雨村一人穿插出阿呆兄人命一事,且又帶敘出英蓮一向之行蹤,並以後之歸結,是以故意戲用「葫蘆僧亂判」等字樣,撰成半回,略一解頤,略一歎世,蓋非有意譏刺仕途,實亦出人之閒文耳
(2)起筆寫薛家事,他偏寫宮裁,是結黛玉,明李紈本末,又在人意料之外
(3)「族中男女無有不誦詩讀書者」——未出李紈,先伏下李紋、李綺
(4)「今黛玉雖客寄於斯……餘者也就無庸慮及了」——仍是從黛玉身上寫來,以上結住了黛玉,復找前文
(5)「雨村聽了大怒道」——偏能用反跌法
(6)「雨村猶未看完」——若只有此四家,則死板不活,若再有兩家,又覺累贅,故如此斷法
(7)「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橫雲斷嶺法,是板定大章法
(8)「這四家皆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皆有照應的」——早為下半部伏根
*此四家不相為結親,則無門當戶對者,亦理勢之必然。既結親之後,豈不照應,又人情之不可無
(9)「偏生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作者要說容貌勢力,要說情,要說幻,又要說小人之居心,豪強之托大,了結前文舊案,鋪設後文根基。點明英蓮,收敘寶釵等項諸事:只借先之沙彌,今日門子之口層層敘來,真是大悲菩薩,千手千眼一時轉動,毫無遺露
(10)英、馮二人一段小悲歡幻景從葫蘆僧口中補出,省卻閒文之法也。所謂「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先用馮淵作一開路之人
(11)「雨村斷了此案……遠遠的充發了他才罷」——至此了結葫蘆廟文字,又伏下千里伏線
(12)「當下言不著雨村,且說……」——本是立意寫此,卻不肯特起頭緒
(13)「卻又聞得母舅王子騰升了九省統制」——天下之母舅再無不教外甥以正途者,必使其升任出京,亦是留下文地步
(14)「賈政便使人上來對王夫人說」——用政老一段,不但王夫人得體,且薛母亦免靠親之嫌
2、命名內涵
(1)李守中——蓋云人能以理自守,安得為情所陷哉
(2)李紈,字宮裁——一洗小說窠臼俱盡,且命名字,亦不見紅香翠玉惡俗
(3)馮淵——真真是冤孽相逢
3、涉及人物
(1)李紈
「雖青春喪偶,且居處於膏粱錦繡之中,竟如薧木死灰一般」——此時處此境,最能越禮生事,彼竟不然,實罕見者
*一段敘出李紈,不犯熙鳳
(2)賈雨村
①「貧賤之交不可忘」——奸險小人
②「今日何反成了個沒主意的人」——利欲熏心,必致如此
③「你說的何嘗不是……」「低了半日頭」——奸雄
(3)馮淵
①「酷愛男風,最厭女子」——仍為女子喪生
*不是寫馮淵,正是寫英蓮
*「可巧遇見這拐子賣丫頭」——善善惡惡,多從可巧而來,可畏可怕
②「也不再娶第二個了」——虛寫一個情種;也是幻中情魔
*一定情即了結,請問是幻不是?點醒幻字,人皆不醒
(4)薛蟠
①「並不為此些些小事值得他一逃走的」——人命視為「些些小事」,總是刻畫阿呆耳
②「寡母又憐他是個獨根孤種,未免溺愛縱容,遂至老大無成」——富而且孤,自多溺愛
*非母溺愛,非家道殷實,非節度、榮國之至親,則不能如此強霸
③「我正愁進京去有個嫡親的母舅管轄着,……可知天從人願」——不肖子弟
④「今日會酒,明日觀花,甚至聚賭嫖娼,漸漸無所不至,引誘的薛蟠比當日壞了十倍」
*雖說為紈绔設鑒,其意原只罪賈宅,故用此等句法寫來
(5)甄英蓮
①「況且他眉心原有米粒大小的一點胭脂記」——寶釵之熱,黛玉之怯,悉從胎里帶來。今英蓮有記,其人可知矣
②「薛蟠見英蓮生得不俗」——阿呆兄亦知不俗,英蓮人品可知矣
(6)薛寶釵
「生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
「當日有他父親在日,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寶釵日與黛玉、迎春姊妹等一處,或看書著棋,或作針黹,倒也十分樂業」——這一句襯出後文黛玉之不能樂業
(7)賈政
「訓子有方,治家有法」——八字特洗出政老來,又是作者隱意
*「況且這梨香院相隔兩層房舍,又有街門另開,任意可以出入」——既為作姨父的開一條生路,若無此段,則姨父非木偶即不仁,則不成為姨父矣
4、其他
(1)「女子無才便有德」——「有」字改得好
(2)「無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一派世境惡習活現
(3)「小人告了一年的狀,竟無人做主」——千古世情,不過如此
(4)「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諺俗口碑。其口碑排寫得明白,下面皆注着始祖官爵並房次」——此等人家,豈必欺霸方始成名耶?總因子弟不肖,招接匪人,一朝生事則百計營求,父為子隱,群小迎合,雖暫時不罹禍網,而從此放膽,必破家滅族不已,哀哉!
(5)「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世家子女至此。可想見其先世亦必有如薛公子者
(6)「這正是夢幻情緣,恰遇見一對薄命兒女」——點明白了,直入本題
(7)「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亂判斷了此案。馮家得了許多燒埋銀子,也就無甚話說了」——可見馮家正不為人命,實賴此獲利耳
(7)「一應日費供給一概免卻」——作者題清,猶恐看官誤認今之靠親投友者一例
*總評:看他寫一寶釵之來,先以英蓮事逼其進京,及以舅事官出,惟姨可倚。輾轉相逼來,且加以世態人情,隱躍其間,如人飲醇酒,不期然而已醉矣。
*上篇:
https://www.douban.com/note/808957090/
下篇:
-
雾海澪标2.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3 18:26:46
-
桃浪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7 19:03:35
-
豆友22060760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5 12:44:5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0 21:24:50
-
热乎大米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0 16:29:38
-
呼啦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8 11:14:34
-
开心猫猫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2:38:30
-
勉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2:20:37
-
山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2:08:09
-
豆友17902313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2:05:29
-
桂魄梅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1:33:27
-
事有難言齋主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1:29:20
-
十三時夢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1:14:46
-
兩浙節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7 21: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