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尼古拉·特斯拉
没有任何活生生的人活过了其一生是百分百完全正义或者邪恶的。因为人是复杂的,因为世界是复杂的。
与其正义或者邪恶,像尼古拉·特斯拉这样独树一格的天才,大家往往会称之为奇人。
因为这类奇人往往因为自己对世界的不同见解从而改变世界,也因为自己对世界的不同见解,而与同时期世界上其他的人格格不入。但是,也就是因为但是:人类是群体性社会型动物。像特斯拉这类的奇人,往往会引来很多对立,也正是因此,因为对立面,历史才会留下这些史诗级的戏剧和争议。
他一心钻研科学,却屡屡遭受版权侵犯和商业化的打击,穷尽一生为全人类带来了美好生活的蓝图,自己晚年潦倒地穷死在了别人租给他的宾馆标准间里。
从一个为了学科技跟家里人闹别扭抑郁生病的学生,卷入一场X光的发现之争,被竞争对手盗用自己的版权输了无线电发明之争,再到牵扯进帝国级的商战和下手狠毒的爱迪生护撕了一辈子,晚年像个半仙一样研究东方玄学,用和平标榜自己的一切所作所为,最后落得人生最后的遗产——粒子射线至今仍旧被称为“死亡光束”。
当我们的整个城市被变电照亮、去医院照X光、用遥控器打开电视、用蓝牙、WIFI、移动电话通讯时……这个当代普罗米修斯的名字,像是很难浮现在人们的脑海里。
哦,对了,连霓虹灯都是他发明的(所以大体上除了所有发廊、酒馆、迪厅的牌匾,连所有带屏幕的东西其实没有他都不会发生的)。
总而言之,他到底是谁?
从他小时候闹抑郁开始说起吧。
出生和早年
他出生在克罗地亚,克罗地亚,有人知道吗?有点小,我也不知道,地理位置大概靠近意大利半岛小腿后便,反正是个中国版图之外的小国家。咳。
1856年的夏天……嗯,7月10号,日金巨蟹,月火天秤,水星在双子,上升金牛,如果你真的好奇的话。
他生在个小村子里,父亲是牧师,小地方的人一般就两个出路,不然继承家业当牧师,不然就去当兵。但是他自小就喜欢数学和物理,17岁高中毕业,该报志愿了,就这两个选择:当兵还是当道士?
尼古拉·特斯拉就莫名地得了疟疾。上吐下泻,吃不下饭,下不来床,出不了房间说不出话。可说知子莫若父呢,他当牧师的父亲看着特斯拉抑郁的样子,就只说“你这病要能好,我就送你去理工学最好的大学学工程师。”他的病也就立马好了。
他参加的也是3+1的大学教育。入学后也是果不其然地名列前茅。那时候没有电话,所以大学导师跟他父亲都是书信交流。很大一部分是夸特斯拉成绩优秀,表现出色。还有一部分是叫他父亲劝一下特斯拉,别用功孤独,因为他在班里很那种熬夜过劳死的倾向。
然后就是大二末,也不知怎么的,他开始沉迷起赌博,台球,还喝点小酒。整个大三都是在酒馆耍钱度过的,也果不其然地期末没及格失去了毕业证的资格。当然他当时的心情也是让人很难想象的。因为他连家家人都没告知,一个人躲去了一个(估计是赌友)的朋友。在那里做手工活过活,然后业余时间还是在街头跟路人玩牌赌博。
最后他六旬的父亲亲自找去,求他回家,两人争执好久。据说特斯拉当时精神状态也很错乱,最后还是被当时片警以没有暂住证为名义遣送回去的。可想而知,父子的相见不是什么好看的情形。而他的父亲,也在半个多月后因为不知名原因去世了。
后半年,被家人所迫,去了自己原来的学校教书。但家人也看出他成天失魂落魄的样子,叔叔伯伯就凑了钱让他去布拉格学文科。必修课是捷克文学和希腊文学,一个他只有点耳音但不会写,另一个他听都没听过。最后,也是虚度了一整年,据说偶尔去听哲学课,但是也没参加考试或者拿到相关学位资格。
终于到1881年,25岁的特斯拉,在黑暗中迎来了黎明的曙光。他去了布达佩斯,一个通讯公司。当时该公司下属于爱迪生的商业集团,还在共建之中。由于还在初建时期,特斯拉的电工操作能力一去就被得到了认可。每两个月就被提拔为首席电工(据说当时他还在通讯公司改进了功率扩大器)。
遇到这种出色的年轻人,当时的老板Tivadar Puskás也当了老好人,立马将其介绍给了欧洲总部。于是他又来到了巴黎,爱迪生欧洲大陆分公司,然后被指派去爱迪生电力社的实地工作帮助解决电路安装问题,并开始初步认识直流电发电机。
随后,1884年,爱迪生电力公司的法国电力总监—Charles Batchelor发现在电路安装监督过程中,简直像是离不开特斯拉。所以被调回美国总部时,向内部申请工作签把特斯拉也一起带了回去。
当然,出国工作了,看似黎明的曙光带来了大道坦坦,但谁知道特斯拉去了美国,又跨时区回到了黎明前的黑暗。
美国的商战
爱迪生的美式幽默
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从与爱迪生的商战开始讲起。
特斯拉被Charles Batchelor带着,直接调去了爱迪生的机械工厂。仍旧被派去实地工作,参与了城市路灯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工作。据说爱迪生第一次跟他对话的情形是,某天特斯拉因为维修直流电发电机机组而通宵达旦然后撞见Charles和爱迪生走来。
爱迪生打招呼问:“我们公司的巴黎人这一宿做什么去了?”
然后特斯拉说自己维修机组一夜没睡。
爱迪生就扭脸对Charles Batchelor评价说:“这小伙子可真能干!”
也大概就在这种反复维修直流电机的过程中,可能就出了这码事:因为直流电本质上蓄电和导电力的缺陷,导致电阻大的时候容易烧电线和发电机,烧线烧机器的事情很经常发生。所以可能一来二去的时候特斯拉就看出来直流电的缺陷,然后开始构思了改良办法。然后在哪次血一热就跟爱迪生抱怨了发电技术上的缺陷,然后爱迪生可能就以一种嘲笑新人的姿态,跟特斯拉说了大概这样的话——“如果你有办法解决这问题那你来呗,你要做出个不烧线不烧电机的电路来,那我给你5万美金。”(注:那时5万大概现在140万。)
然后,特斯拉没几天就来找爱迪生兑帐了。
然后,爱迪生就说下了给自己招来一生的大敌的话:
“大丈夫当如是…”
咳。串戏了抱歉。
爱迪生对特斯拉说的是:
“特斯拉呀,你显然不懂什么是美式幽默。”
大概就这样,特斯拉在赴美工作半年后,跑了。
出了工厂,特斯拉直接奔赴了先前见过的,【爱迪生】的专利律师。将自己在爱迪生场子里实习半年中发明的大型路灯灯泡和改良版的直流电发电机申请了自己的专利。然后【爱迪生】的专利律师也帮忙给介绍了两个大老板。这两个大老板,见面就说好,生产大灯泡,给特斯拉建了厂子,叫特斯拉手工电灯厂。还配套生产包括先前改良版直流发电机,说有在新泽西有大大的销路。
太顺利了?是的,特斯拉这种谁也不认识的小人物,为什么要帮他?因为他有原创产品。这么慧眼识英雄?对啊,所以,代价就是特斯拉用改良电机和大灯泡的专利作为代价换取厂子的大部分股权。
1885年大老板投资建厂,1886年大老板撤资倒闭。股份成空,身无分文,连仅有的两个产品版权都没了。
特斯拉的崛起
据说,他每天都在人力市场等修电路的工作。甚至在最潦倒的时候,都去当劳工挖过水渠。他回忆时曾说,那阵子里“自己所有科学、机械、文学相关的高等教育好像在他来说,只是让生活多了一丝讽刺。”
1886年后期,西联公司有敢跟爱迪生较劲的人出来带着另外一个专利律师从水沟里挖出了特斯拉…能懂吗?…因为人才是需要被挖掘,然后特斯拉刚好在挖渠沟…【风吹草球声】…好吧。
这两个人是专业的专利引资贩。而特斯拉也学乖了,这回来回协商反复地草拟并核对了合同,达成一致必须要用现金投资来直接资助他的专利,并最终同意特斯拉个人获得1/3的直接个人利益,1/3给引资方,1/3进入共享研究开发资金。
终于,1887年,特斯拉开设了自己的研究所。同年,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电(变电)发电机诞生。人类社会,从此由蒸汽动力时代走向电气动力时代。
怎么说呢?这里简单做一下解释:像前边说的,直流电发电机和导电线由于是单向电,所以会经常因为电压高造成高电阻烧丝,而且直流没有回路能源流失也很大。而交流电是多向电,电子会不止从负极到正极,还会在线路和变电电机中来回循环,高电压不烧线,远程电力流失少,不需要直流电机里会磨损的双极导体,电机维持费用也大大减少。
从而不用几公里一个电厂,而是一个电厂供给方圆千里之外的电力。
“质的飞跃”……这个词用在这应该没错。当然我不是学电力的,对直流电、交流电的知识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
交流电机在一被公布后,就引来了业界各种关注。
1888年,终于,特斯拉终于迎来了真正的黎明与春天。西屋电气看中了他的交流电机。两个引资贩子帮他共计签下了6万美金的合同,西屋电气又同时为他提供了2千美金一个月的高级研究顾问职务。
随着宣传展销,这个突然之间为纽约夜晚带来光明,从默默无闻中神秘崛起的奇人成为了大家话题的中心,夜夜到上流娱乐场合交际。认识了很多当时的富豪与名人,但特斯拉没有变成陡然土豪。反而,像是越加显得跟凡人格格不入。依旧,按时作息,每日规律饮食。
特斯拉并没有变成土豪,没有。
卷入商战的欲界后没有成为恶魔,好像就会被恶魔当作异类攻击。
当时不论谁都看出了交流电或早或晚会彻底取代直流电。这里自然也包括了爱迪生。
爱迪生有想通,然后找先前几个帮过特斯拉的老好人说说情,然后和特斯拉和解吗?没有。或者,他有通过正经途径投资特斯拉一步步收购特斯拉交流电的股权?嗯……不全是。
怎么叫“不全是”?因为特斯拉的交流电变得异常抢手,不至于让牛顿这个世界级的商业大亨买不起,但他商人的本能是:永远不在豆腐刚出锅时吃它。
于是他开始鼓吹起交流电的谣言。先是说特斯拉的交流电有毒,再说特斯拉的交流电伤人。苦费心机,四处找人巡演,找报纸鼓吹交流电的危害。
而特斯拉一方,在见到商展会就去掩饰新科技的神奇。利用交流电机中电圈制造出的电磁场,他让一颗椭圆形的大铁球像陀螺一样旋转着站立了起来。为了呼应美国人的国民主义需求,还将其命名为…(哼)…哥伦布的蛋…哈哈哈哈…抱歉,这就是个名字,真没什么好笑的。然后不论谁去展销会上参观,都深深地被…噗…观众们都深深地被哥伦布的蛋所震惊…哈哈哈…
咳。
呃……
科学进取的商人会贩卖希望,而到爱迪生这里,老派资本家贩卖的恐惧被他运用得泯灭人性、惨绝人寰。他先四处找人在公共场合用活狗做实验,活生生地将它们电死(你没听错)。然后拍照发给各大民生级报社杂志刊登。见反响不大,又电死牛,甚至电死马。最终,利用自己商业帝国的关系争取了将电刑加入联邦法律中死刑的一种。还专门设计了电刑椅。1890年8月6日,第一条人命成为了爱迪生制造特斯拉交流电诽议的牺牲品。
传播学家伊丽莎白·纽曼曾说过,“凡是上了新闻的,受众不会在乎过程,他们只在乎结果。”
这件事对西屋电气品牌形象的影响可想而知。他们的股价大跌,最后因为资金的匮乏,跟特斯拉商量着取消了原来草拟的每马力直流电会给特斯拉2.5美金的合约。如果不同意的话,特斯拉会因此最终成为亿万富翁,还是会因为西屋电气提前破产而提前变得生无分文呢?不知道。
最后,特斯拉也用做秀做出了对交流电致命的回应:他曾一度让高压电流穿过自己的身体,在展览会向观众和招标者展示自己变成人体电灯发亮的实验。
(这是完全的骗局吗?并不…全是,还是简单做一下解释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查:这是集肤效应。大概是电子因为导体有电阻的缘故,速度越快,也就是频率越高,电子越集中在导体的表面,从而就算是人,高频率的电流会集中在人的皮肤外表层,而不真会伤到人。当然,这样的电光也不是多亮的光,需要长曝光才能拍出效果,可能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特斯拉的人体发光实验没有留下影像存档。)
最终,爱迪生给出了致命一击:他在纽约一个公园里公共地用高压交流电电死了一头大象。还拍成了电影在全国各地巡回上映。标榜的就是西屋电气特斯拉交流电的危害有多大。
到此,爱迪生和西屋电气的商业斗争就此告终,西屋电气联合几家当时美国的电力公司一并被收入爱迪生带领的通用电气公司。特斯拉的交流电版权靠原西屋电气老总,以一个扶持特斯拉崛起的老好人的态度反复劝说,最后由21万6千美元彻底被买断。
尼古拉特斯拉特又在此彻底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用卖版权的费用成立了自己的科学研究所。
依旧,这段私仇在两人的生命中没有停息过。直到1915年,特斯拉59岁,他和爱迪生共同因为电力做出的贡献被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而两人给诺贝尔奖组织的回信都是一模一样:“如果要我领奖,这个奖只准有我一个人。”
两年后,在年过六旬的特斯拉再度身无分文,最穷困潦倒时,也不知道被谁出的主意。美国电力协会在1917年,自行给特斯拉颁发了电力业界最高奖项——“爱迪生勋章”。
听名字就知道。尼古拉特斯拉没有参与这场颁奖晚会,而爱迪生也藉由没去参加。这到底是爱迪生自己的主意,还是协会真的想为特斯拉做点什么,或者甚至为两人的关系做点什么改善。谁也不知道。
但众所周知的是:两人之间的干戈,让他们不可一世,甚至不共戴天,而这种敌对的态度,都是持续到了两人生命终结的。
继续回到其余商业阴谋上来。
X光之争
前边说到特斯拉在西屋电气被通用电气合并后,因为专利被买断,自己再度失去源源不绝的专利费用。但是他用买断的钱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
即便因为爱迪生用交流电电死大象的绯闻很少受民众欢迎,但他的才干却在上层社会风生水起。他每日在实验室里潜心研究,一群商业界的探望者却让他这片净土门庭若市。
他担任了尼亚加拉瀑布的电力咨询师,还给人发明了通过潮汐发电的水利发电机。
切割地球
然后可能也是哪天无聊,坐在实验室里。开始想振荡机的事。(解释一下振荡机:名字听着好像很生气,好像矿区用的东西。但是是调节电力频率用的。大体是通过电磁电阻来调节电力频率的东西,霓虹灯会闪烁,2G和4G网络有区别,转动收音机可以通过频率调节频道,都是靠它。但是为什么被翻译成振荡机?我怎么知道?)
总之,特斯拉开始想振荡机的事情,然后不知道怎么联想到地球磁场。他设想了一下,如果可以通过磁场干扰调节电流的频率,那有磁场的不只是电力,地球也有磁场。地球磁场的频率是什么?可以通过电磁振动干扰地球的磁场吗?
按物理逻辑来说是可以的啊。然后他就做了个巨型振荡机。
没开玩笑…哈哈哈…
他做了。
然后接上高压电开始高速电磁振荡地面。【机器和高压电流声】机器嗡嗡地振动着,他就在一旁若有所思地观察着。
因为机器的声音和处于地震震中位置,他丝毫没有意识到研究所外部在发生什么:
周遭的工厂和住房墙皮开始脱落,周围的路人以为是地震了都在惊呼四散。【尖叫声,地震声,房屋倒塌声】
然后他看着机器越振越快,但是实验室里什么都没发生。【机器和高压电流声减小】
而研究所外边的一两堵墙倒了下来,连着研究所的外墙也开始脱皮。【尖叫声,地震声,房屋倒塌声】
【机器和高压电流声】特斯拉听见墙倒的声音,转头看了看窗外——一片阳光明媚,然后窗户有点开始摇晃——所以他又加大了功率。
【尖叫声,地震声,房屋倒塌声】周围的房屋开始一个接着一个倒塌。
【机器和高压电流声】特斯拉终于注意到房毁墙塌后的尖叫声,然后纳闷谁在楼下大惊小怪的。于是亲自走到窗边向外望去:
【尖叫声,地震声,房屋倒塌声】研究所外边一圈像是Ragnarok到来了一般。
克制住慌张,特斯拉左顾右盼,看见一支实验室墙边竖着的大铁锤,走去拿起来又回到振荡机前边一锤将振荡机敲停下来。
【电流和振动声终止】
不一会儿,警察就来了。
“你好,我们刚接到警报,说这里不太安全。发生什么事了?”
“啊,我正在做实验,不好意思,没有察觉到。”
“哦…但是他们说这是从您这传出来的。”
“没错,是我,我在做实验。想试着看能不能改变地球磁场的频率。”
“哈哈哈哈哈……啊?”
“也就是说,通过电磁振动,可以改变地球磁场的频率,如果找到特定的频率和幅度,我甚至可以把地球切割成两半。”
“啊?哈哈哈哈哈哈…原来您是在切割地球啊哈哈哈…呃…”警察听了特斯拉的话,脑袋里一头雾水反而觉得好笑。然后说,“总之无论如何,请不要把地球切成两半,而且你这个行为属于扰邻。希望你可以理解。”
“Pffff…我已经看出你说这话的原因了,所以,好吧。”
警察可算见着新鲜了,也笑着走了【笑声】。
然后,地球的运行才得以延续。
估计好多人没这样想过:其实这个警察在不经意间拯救了地球。
然后……这是真事,随便去查。
实验室的大火
之后就是1895年的大火了。
这场火烧得很意外是因为,1894年特斯拉在做实验时发现自己的胶片不知被什么辐射损坏。而后他就不停地用各种光线照相做实验。终于有一次,在给马克·吐温做人体实验,用各种光线给他做长曝光。(没错,马克·吐温也是个有趣的人,在认识特斯拉之后是不是就会去他研究所找他玩。据说晚年倾家荡产,就是因为把自己写书挣下的钱,全都花在投资高科技上了。)
回到前话,1894年,终于有一次,在用各种中带辐射的光线给马克·吐温照相时,发现一种光线下,给马克·吐温的照的照片只照出个螺丝钉。于是,他就开始研究这种穿透力强的光线了。
但是奇怪也就奇怪在这里,几个月,其实已经发现并了解了X光的特性,但是次年,1895年三月,不知名的一场大火,彻彻底底烧毁了他先前所有的研究。他半生的研究,就在数小时的大火中功亏一篑。
而更蹊跷的也就是:同年,没几个月后,威廉·伦琴就发表了自己发现X光的发布会。并将之取名为“伦琴光”。
而后,当特斯拉听说威廉·伦琴声称自己发现了X光,就亲自拍了一张高清的脚,脚上的每根骨头,连鞋底钉板上有几颗钉子都拍得清清楚楚。
而威廉·伦琴几年后才回复了一封短短几行的信。说:
“亲爱的先生,
你的照片拍得太好了,我很喜欢。
如果你能告诉我你是怎么拍的那就更好了。
感谢你对这门学问的支持与鼓励。
此致敬礼。”
然后,也就没有然后了。
无线电的竞争
先前那场大火,最让特斯拉伤心的不是发现X光的证明,而是那年早些时候,特斯拉已经在实验室做好了设备,准备从五十英里外的西点地区传输世界上第一个无线电信号。
因为无线电力传输是特斯拉精心谋划已久的理想。而随着特斯拉计划的公开,无线传输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一个叫古列尔莫·马可尼的意大利小伙,在前一年特斯拉实验室的被烧的前一年,被不列颠政府雇佣开始参与无线电的发明竞争。而就在特斯拉实验室被烧之后没多久,英国那边就传来了无线电通讯实验已经初步准备完成的消息。
1897年,注册了无线电核心装置的版权,同年,马可尼就在英国做出了第一台无线电讯号机,并实现了第一次六公里的远程传输。对手用了自己的技术做了性质且功能单一的基本无线电掩饰。
特斯拉反而觉得可笑,为了贬低自己的对手,特斯拉在次年做出了一个无线电遥控船。没错,这是地球上的第一个遥控设备。据说在他演示的时候还有人在岸边大喊“64的立方根是多少?”
然后船上的小红灯滴滴滴滴闪了四下。这是语音识别控制装置的概念原型吗?不知道,但是很清楚的是:这搜遥控船能做的明显比前后左右移动要多得多。
于是他拿去给大财团竞标了。由于理念过于先进,估计是超越了同时代人理解的范围,没人懂他这个装置什么意思。流程大概是这样的,我猜:
“你这回的新产品是什么啊,特斯拉先生?”
“远程控制的船,可以通过控制器远程控制的船。可以像真的船一样移动,还可以用过信号传输让船做别的事。”
“哦哦,我们听说一个意大利小伙在英国已经可以往几公里外的地方传信号了。说或早或晚就能远程发电报,你这个船能发电报吗?”
“我这支船能做的可多了。”
“Pfffff…能发电报吗?”
“我这支船可以被远程控制,请各位设想,一艘不需要水手的战舰,可以远程参与作战,将来的战争会彻底脱离人员伤亡。”
“哈哈哈哈,那水手做什么去?”
“远程操纵战舰啊。”
“哈哈哈,你在说什么呢年轻人。那我们如果把你这个远程控制装置放在战车上,那就是无人战车?”
“这并不难实现。”
“哈哈哈哈哈哈……”众人笑。“我听说德国已经制造出了飞艇,把你这个装置加在飞艇上,那就是无人飞艇?”
“理论上是可能的。”
“哈哈哈哈哈哈…”众人笑,“哦哦,我还听说俄亥俄有对兄弟在尝试发明纯机动飞空载具,那你这个装置附加在上边就会成为无人飞空机器摩托?”(“那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真搞不懂现在的年轻人。”)
“没错,按理来说是可以的。彻底无人化的战争和无人化的机械。”
“不是我说你,年轻人,你这些东西都太不着边际了。务实一点吧,早一点给我们做出个远程通讯设备,好嘛?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大概,是介绍首个无线遥控装置的整个引资流程就是这样的。
最后,只有好兄dei马克·吐温特地从奥地利写信来鼓励,说“赶紧注册个版权然后批量生产呗,我给你联系买家。”
马克·吐温是把他的无线遥控船当作玩具了嘛?不知道。
但特斯拉着实把这当作了朋友的鼓励,大概回复了句:“不用了,谢谢,呵呵。”
然后这个遥控船的事再就没然后了。
也当然,那群大老板并不是没有被特斯拉这个神奇的装置震惊到,给了他投资,但是约定好是要他研制开发一台可以远程通讯设备。因为当时业界都在鼓吹无线电通讯的可能性和优势,所以必须要跟英国争到第一个版权。
特斯拉答应了,然后就在马可尼拼命研究无线电报机的时候,他,把钱全砸在了无线充电—也就是无线能量传输—的科技研究上。收到了15万美元(今约470万)的赞助,他抛下自己的实验室,独自跑去卡罗拉多一个平原上建起一个孤零零的高塔,开始测试怎么用过电磁引来天上的雷电。每天晚上别人都睡下的时候,他就打开他45高的特斯拉电圈塔,把附近的小镇照得像白天一样。甚至有次还因为超负荷烧毁小镇唯一的发电站。
马克·吐温那本写恶魔降临人间的小说就是根据特斯拉同时期的经历所改编的。可想而知当地人遭受的惊悚体验。
当然,雷也引来了,所以天空和他想象得一样—是导电的。而这个原理,也奠定了他对世界性范围无线能量传输的信仰。于是他再度自信满满地回到纽约。
而且其间,他还接收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火星辐射出的信号。
自信满满的他,回到纽约在长岛又建起了第二个高塔。立志要完成无线电力传输的实验。而同年十二月,竞争对手马可尼在英国完成了第一次跨大西洋的信号传输—一个用莫尔斯电码发送的S。
一个是信号传输,一个是能量传输,两个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所以特斯拉得到了消息之后,还笑话马可尼发明一个跨洋信号传输器用了17个特斯拉的原创版权。
但是特斯拉的资方看见马可尼的发明后急了,赶去催问特斯拉发明的无线信号传输器在哪。然后特斯拉微微一笑,泰然自若地解释说自己在发明无线信号和能量一起传输的设备基站,比马可尼那个单一信号传输的设备要高级多了。
然后,还顺被泰然自若地向资方再度申请了经费。
然后,资方就决定转投马可尼了。而且还通过关系批准了先前马可尼侵权特斯拉的无线电装置版权。
1906年,因为缺乏经费支持,长岛的特斯拉电圈塔倒了。
尼古拉特斯拉再度陷入毫无经济来源的困窘生活。
1909年,马可尼还因为这个盗用特斯拉版权发明的无线电拿了诺贝尔奖。
1915年特斯拉因为生活不济,决定控告马可尼的无线电公司侵权。最后以失败告终。同年,还因为交不起900多美元的税闹出绯闻,大家才发现他是真的身无分文。连酒店的住宿费都欠了很多年。
特斯拉的晚年
而后活在贫困中的特斯拉,开始研究起东方玄学。据说每天只吃一顿,全是牛奶、蜂蜜、蔬菜汁配面包。和一杯酒。最后整个人都是皮包骨头的样子。
每天除了去自己的小实验室里继续自己未完的研究,就是去广场喂喂鸽子。为了筹集研究资金,还是时不时参与放映会或者晚宴之类的活动。但是所有人都越来越听不懂他在说什么。只觉得他行为举止都轻得像个幽灵,而且说出的话也都是神神叨叨的。
终于,爱迪生在1931年去世了。
尼古拉·特斯拉的生活才再次回到公共社交圈。1932年,特斯拉一个记者朋友为76岁的特斯拉举办了庆生会,当时所有科学界尖端学者(包括爱因斯坦),都为其奉上祝福。
他讲了些未来科技的预言,比如:全球无线通讯,人手一机,无人驾驶、无线充电、粒子射线……当时几乎所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的。当然,还说了些什么太阳热能之外的辐射能量,用脑电波传输投射影响、还有什么人工筛选人类基因控制人口之类的,可能我们今天都不太能理解的话。
然后,二战来了,爱因斯坦因为研究核武器出名了。年迈的特斯拉听说后,以一个和平主义者的姿态出现跟备战中的美国报纸议论了些自己的主意:他说,攻击性武器都是危害,要让世界和平,就得让每个国家都拥有绝对且平等的防御能力。还提出了自己粒子射线设想:在边界关键点设置粒子激光射线塔,原因也很简单——飞机坦克这类攻击性武装进不来就可以了。
当然,根本没人在乎。甚至,和平主义者提倡特斯拉观点的时候,他设想出的粒子射线塔即可被各类报刊杂志冠上了“死亡射线”的名字。
1937年秋,81岁的特斯拉离开旅馆在去实验室途中,被一辆出租车撞倒,断了三根肋骨。但是选择静养自愈,不愿意求医。
而后。
而后二战就爆发了,没人再关心什么科学。更没人再在乎这位年迈的老人生活状况如何。
1943年1月,特斯拉因为两天没出门,引起了旅馆服务员的担心。一个侍女鼓起勇气,无视特斯拉房间门口“请勿打扰”的挂牌,进门后发现86岁的尼古拉·特斯拉已经离世。
医生来检查,据说是心梗。
…………
…………
然后FBI秘密地收走了特斯拉房间所有属于他的个人物品,这个造福完世界的天使就这样彻底离开了人间,也淡出了历史。
观其一生,对事实和科学无所不通的他似乎每每都会败在对人性的不理解上。他不懂经商,不知如何跟人相处,也不喜欢跟人做工作外多余的相处。可能也因为如此原因,他终生未婚。
每天只睡两小时,一天只吃一顿牛奶就饼干。正常人叫做“废寝忘食”,而他来说却是“生活规律”。
这种与众不同,成就了他一生大大小小三百多种发明。
也就是这种与众不同,让他改变了世界。
是的,小到液晶屏、无线网络,大到粒子射线和高压电传输。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甚至在近百年后的今天,仍旧在改变着世界。
《鬼法剑:小骷髅历险记》:
起点:https://book.qidian.com/info/1027488174
豆瓣:https://read.douban.com/column/59534695/
不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