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水产批发经历
我的工作是程序员,996的生活消耗了绝大部分的时间。为了让生活不会过于无聊,也就习惯了周末出去走走。 恰好有朋友做水产批发生意,这周末也是禁渔期后的首次开工。而我这边周六公司电力检修断电一天,上班也就挪到了周日。趁着这一天的空档,就想着跟他去看看渔民的生活。 我在唐家他在金湾,基本上就是珠海的北郊和南郊。四五十公里的距离,下班的班车帮我解决了大半,剩下的路十多分钟的公交也就到了。 第一天晚上的货物是养殖的鱼,别人从阳江过来车对接车的换一下货,那边晚上六点多出发,想着留上三个多小时时间十点也就到了。于是我们这边九点多钟开上了小货车,到白藤头批发市场去装货。 为了保持鱼的鲜度,我们先去加冰。水也是这里买的,差不多一桶一块钱,就是自来水。而冰23块钱一大块,买了两块。从冰库里取出,很快就被用凿子敲成了小块。加了一半到装满水蓝色的大桶里,剩下的冰放在车厢。一方面是持续降低环境温度,另一方面方便晚上给装鱼的桶里补冰。 鱼虽然是养殖的,但是也是近海的鱼,还需要加海晶。海晶听起来高大上,其实也就是没那么纯的食盐,用来调配水的咸度。听朋友说这种鱼配的咸度也就是汤的味道,桶很大朋友也有经验,所以就是用锥子戳破直接往桶里撒。 等完成了这些准备工作便停在了一边等车来了。那边不知怎么的出了问题,来的时间一拖再拖。我们就在附近的一家海鲜店里坐着吃生蚝。等到十二点多那边终于要来了,我们再开车到了对接的地方。 这次朋友的氧气瓶刚好用完了,所以用了备选方案,一个个围成圈的管子用柴油机驱动,把空气混入水中。完成了这些操作以后,就等着装货了。这时候车里的冰已经化了部分,水从侧面的管子里排去了不少。 终于到装货环节了,因为桶很大很重,鱼又很多,所以是没有办法直接把桶搬过来,也没有办法把鱼直接捞出来装车。但是机智的渔民早就有了方法,两车尾对尾想相停,中间空出一个大框的距离。 换货的大框放在中间,框子里先倒扣了两个透水的篮子再在上面正放两个,接下来就直接从一侧抬起装鱼的桶把水往里面倒。这时候才发觉为什么下面要倒扣两个篮子,这样倒在框中激起的水流不会使上面装鱼的篮子被冲走。 鱼和水就这么一泄而出倒在了篮子中,等倒完了一桶差不多两筐就满了。再端着框倒入我们这边的桶中。几次下来鱼就换的差不多了,但是框中的水位也逐渐增高,这时候水流就很容易的把框子往后冲,我们就两个人站在后面,用捞鱼的网抵住篮子确保鱼能倒入篮中。 但是即使这样也难免有漏网之鱼,逐渐也积攒了很多。这些鱼也就只好用网子捞上来了。开始我不得要领,一次只能一两条,但是熟悉的渔民却能一网子一网子的捞,后来琢磨了一下发现把网插到水底,再快速的绕一个大圈就能搞定好多,我也终于能一网子一网子的捞了。 搞定了这些后便是完成了第一天的主要工作,闲话不表直接说第二天去码头的事情。其实我们也不清楚第二天有没有货,晚上八点半朋友接了一个电话,立马就拉上我们出发去了码头取货。这次的货不是鱼了是鲜虾。 第二天我们的活是去去码头装虾,还是先去批发市场那里加冰和调咸度,完成了这些以后 以后把又把昨天装鱼的篮子插到桶里每桶一个。开始我还以为是压住冰防止冰乱晃,后来朋友告诉我,这其实是防止开车的时候撒水的,如果没有这个操作可能开过去水半桶都没有了。 做完了这些就到了码头,那边还没准备好。然后我们就一起帮着分虾,虾也有好几种,主要挑两种吧。有种大的非常强劲活蹦乱跳经常跳出框外。小的呢时不时的装死,拿起几次都不动,放下后就活蹦乱跳。(大虾后来据别的朋友跟我说是虎虾) 我们要把不同种类的分开,当然活蹦乱跳的和快不行的也会分开。分着分着就发现鲜活的虾几近透明,而不行呢就浑身发白。也有身体有几节刚发白的虾,朋友说这种虾是撑不到明天晚上的所以还是会放在快不行的那一摊。 挑虾的途中也会遇到其他的趣物,比如我这次就看到了小鱼,小蟹,血鳗,甚至还有刺豚!!! 刺豚宝宝一呼一吸的样子甚是可爱, 在我给它拍特写的时候渔民,跟我说这种鱼皮肤和内脏都是有毒的所以渔民一般看到的会直接扔掉,说完后就拎着鱼尾撇到海里了啊!!!!我的刺豚啊。。。 当一大网的虾分好后,就会称重算钱,然后装到虾笼里扎上口丢到水桶里,而死虾呢会在装到虾笼后额外加一些冰。当所有的虾分好装车后我们这边也就准备回去了,而码头的工作人员又用高压水枪把分拣取来废弃的杂物冲到连接到海的水渠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