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笔记3:早期经验主义与笛卡尔
文化背景
人文主义、君士坦丁堡陷落、印刷机、伊拉斯谟、路德、城市兴起、哥白尼、伽利略…
近代哲学家决心不接受任何信念,除非他们可以自己让自己确信它。近代的第二个主题是搜寻完善的哲学方法。故此,认识论和心灵哲学是这个时期的关键问题。不幸的是,哲学家最终认识到,似乎没有方法产生毋庸置疑的真理和一致同意的意见。
从近代到伊曼努尔·康德的两个哲学方法是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划分立场的基本问题是我们认识的起源。理性主义者相信,某些知识是先天的,先于或独立于经验。经验主义者主张所有关于世界的知识都是后天的或经验的。暂且简略地将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归为前者,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归为后者。
弗朗西斯·培根 (Francis Bacon 1561-1626)
培根的目标是完成“在恰当的基础上全面重建科学、艺术和所有人类知识”。向他之前的奥卡姆的威廉一样,培根试图维持哲学(包括自然哲学和科学)一方和神学一方之间的严格区分。他相信启示,但认为启示不应该在我们理解自然时起作用,他也没有关于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和机械论解释自然的问题,因为他不认为这会减损神学告诉我们的关于非物质实在的东西。
培根最早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个口号,对他来说,中世纪思想的庞大复杂的体系不能征服自然,因为它们与可观察的事实没有联系。
知识之路:从偶像到归纳
培根的认识论暴露了他的清教徒背景,例如他提出,心灵和自然的关系应当是自然的、没有阻碍的,而致力去思辨和构件形而上学体系干扰了我们与自然的完善关系。在他的比喻之中,心灵原初状态就像清晰反映真正的自然之光的镜子,而情欲和传统之谬扭曲了认知之镜,一旦我们使它再次变得干净,知识就唾手可得。
培根列出了四个让心灵偏离正常工作的偶像:1.种族偶像是人本性中生而有之的偶像,它使我们通过设想世界比实际更多的秩序与规则而把人类欲求当成自然。例如,我们相信圆是完美的图形。
2.洞穴偶像来自柏拉图,我们的视野受限于我们的经验,我们的经验被我们的偏见和特质所过滤,以至于我们的哲学更多追随个人生活模式而非实在。
3.市场偶像是干扰追求真理的语言问题。语言的标签让不存在的事物存在,抽象词项充满模糊和歧义,而我们草率地使用它们。
4.剧场偶像是各种教条主义哲学体系的结果。“所有流行的体系,不过是许多舞台剧,用不真实的布景方式表现他们自己创造的世界。”以前的哲学家用概念定义概念,与真实世界毫无联系。
如果我们的初始概念是混淆的,没有充分的事实基础,那么推理结构、语言和符号就是可疑的,因此“我们唯一的希望在于一种真正的归纳”。以前的归纳是收集大量观察然后跳到概括层次,培根说这样导致轻率和不精确的概括。因此,我们要寻找材料中的形式或法则(小心概念),为了发现形式,培根提出了一个他称为“探索表”的系统程序。例如,为了发现热的形式,我们必须列出所有呈现出热的情况,如太阳的光线、燧石的火星、动物的体内、香料的味道、诸如此类。其次,我们列出一个与前表相似,但没有特定效果的原因。例如,月光是冷的,鱼的身体缺乏温度,这个列表叫“接近中的偏离或缺失表”。第三,我们构造“程度表”或“比较表”。这个表列出我们研究其形式的自然性质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哪些情况,比如,动物在运动或发烧时变得更热。
当我们系统地收集材料,真正的归纳过程就开始了。我们考察这些表,以发现“伴随着给定性质,这种形式总是在场或不在场,并总是伴随它增加或减少”。就热而言,他发现它是一种穿过物体的较小部分的扩张的或受阻的运动。在他文本的其余部分,他继续描绘分离或证实正在研究的现象的形式所必须的更多步骤。
评价与意义
培根让我们见识到回响于文艺复兴时期并与近代科学的兴起相伴随的巨大的乐观主义。他认为科学方法就像一台机器,我们把自然的观察材料倒入其中,从另一端就能得到科学法则。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作为科学探索的鼓吹者,但哲学史家鲜有认为他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家,他不理解假设、理论、想象和思辨在追求科学知识中的作用,似乎只要收集了一系列事实并进行了仔细的分类,科学法则就会近在眼前。总而言之,培根的哲学贡献有三:他是经验主义运动的早期领袖;他是努力系统化科学方法的先驱;他是近代归纳逻辑的奠基人。
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 1588-1679)
霍布斯的目标是重铸物理自然、人类本性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既然伽利略成功地用运动的物质解释了自然,这似乎也是哲学的适当模式。霍布斯思想的第一个支柱是经验主义的认识论立场,第二个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主张实在不过是运动着的物质。霍布斯承认自然暗示一个终极原因,但他认为非物理实体的观念是无意义的,哲学和科学对上帝不感兴趣。
知识的物理学
霍布斯把认识论建基于机械论心理学。宇宙发生的每件事都是运动,人体内的精神事件也不例外。外部世界的对象侵入我们的感觉器官,形成霍布斯所说的影像、幻象或幻影。我们把这些经验为颜色、音调、美味、芳香和柔软。然而,这些现象的性质不是描述运动的术语,它们描述运动产生的“显象”或“幻象”。对于霍布斯,对象自身和我们直接经验的东西是不同的东西。
从知觉的原初运动产生了所有其余的大脑运动。想象和记忆不过是“延迟的感觉”。它们像物理学的惯性原则,水中的涟漪,久远的记忆是你的原初感觉保留下来的微弱运动,想象可以增加和减去它包含的影像来产生独角兽这样的心理现象。
霍布斯的经验理论同时适用于动物和人,而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语言,人类给感觉以名称或“自愿符号”。人和猫都把鸟声和鸟的影像相联系,而“鸟”这个视觉符号给人同样的联系作用。
霍布斯的语言理论是唯名论的一种形式,它意味着没有共相,只有个体事物的集合。词语是代表感觉的标记,词语的关系是事物的关系,这解释了我们的推理能力,而这一活动导致的知识就是科学。理性不告诉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事情,给我们的只是我们的定义的结果。这一理论蕴含的是理性与实在分离。理性给我们的知识来自我们心中的感觉,而理性主义者试图单单用理性来告诉我们关于实在的终极本性,这是徒劳的。
形而上学和伦理运动
既然同一法则支配物理世界也支配人类活动,那么们的行为是绝对被决定的。我们认为是偶然的,只是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原因。看似是人类的自由行动被霍布斯解释为体内的欲求的生理活动的结果,最终结果是所有力的机械结果。因此,霍布斯对人类的到的现象的解释方式和伊壁鸠鲁式的唯物主义者相似,善和恶来自快乐和痛苦的生理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的快乐主义者,不可避免地受我们对快乐的追求的指引。
那么,如果我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我们如何能在一个共同体中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问题把我们带到霍布斯哲学追重要的部分:他的政治哲学。
政治物体物理学
霍布斯从一个思想实验开始,在没有政府的状态下,人处于“自然状态”,任何人都没有任何权利、限制和地位。并且世界只是物理事实构成的,那么就没有客观的道德秩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状态是一个恐怖的状态,人的生活孤独、贫穷、污秽、野蛮和短促。防止这个混乱的是“自然法”,这基于人类想要生存的前提,人应当寻求和平,保卫自己,为此,人们应当放弃一些个人权利,以谋求自己的最大利益。为了让每个人都遵守承诺,必须有某种强制的力量,迫使每个人平等地履行他们的契约。我们通过创建政府来完成这一点,政府不由上帝创造,而是为了达到我们的自我中心主义目标而产生的人类创造物。它不基于永恒法则(柏拉图),不内在与人性(亚里士多德),也不是神授权的机构(中世纪思想)。他激发了个人主义精神,这在近代既成为了福祉,也成为了灾祸。
评价与意义
霍布斯在近代做出了发展一个全面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首次尝试。他是最早提出人类的所有经验,从心灵的活动到我们的政治生活,都可以科学地理解的人之一。他用自然科学作为人类心理学、社会学和政治理论的模型的研究计划,像一只火炬,被它的拥护者传承,经历了各个历史时期,直到20世纪。霍布斯体系留下了重要的问题:(1)我们如何知道我们的经验正确地表现了外部世界? (2)唯物主义能解释意识和呈现于一切经验之中的认识主体吗?(3)是否可能既认真对待物理科学的方法和结果,又保留目的、人的自由、价值等传承观念?笛卡尔通过提供另一种模式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1596-1650)
笛卡尔作为哲学家的目标有三个。第一个目标是发现确定性,对他来说,对信念的怀疑和他四处发现的意见冲突不仅是心理上的困扰,而且削弱了一切科学的基础。第二个目标是实现普遍科学的梦想,这要求他发现一组统一的原则,他可以由之演绎出对一切科学问题的回答。第三个目标是调和科学中发现的机械论世界观和人类自由与他自己的宗教观点,物理机器的世界威胁到了人类灵魂的独特性和自由,虽然霍布斯对把人看作是物理机械心安理得,但笛卡尔想要一方面给科学应有的尊重,另一方面保留精神实在和人的自由。
笛卡尔的主题
知识的基础、怀疑的方法、确定性的基础、自我的本性、真理的标准、上帝存在的因果论证、上帝与理性的有效性、物理世界的存在、身心二元论、交互作用论。
对于第一个目标,我们需要确定性吗?如果得不到我们应该绝望还是退而求其次?除了理性还有另一条知识之路吗?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大陆理性主义者坚定地继续走寻求确定性的理性之路;另一方面,主张需要这一目标又感到绝望的人导致了怀疑主义。其他的经验主义者,例如约翰·洛克仅仅接受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的概然性,并主张那就是度过生命需要的一切。
第二个目标仍然活在理性主义传统中,统摄宇宙中所有事实并把它们都纳入其范围的单一解释模式的梦想吸引着哲学家,一直到我们的世纪。
第三个目标是充满难题的噩梦,即使那些不怎么信仰宗教的人,也希望保留人的独特性、尊严和自由,不被机械论的自然观所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