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塔什库尔干的公路旅行
租了辆车从喀什开到塔什库尔干。其实说不上为什么要花三天时间去一个距离如此遥远的地方,何况那里几乎什么也没有,仅仅是帕米尔高原上的一个古老绿洲,由中原深入西域的最后一个驿站。
有些人就像《无依之地》里主人公一样,执意要过漂泊的生活,因为在路上的感觉使人舒适乃至成为常态。不敢说我和她一样,但我的确十分享受在旷野之中驾驶的感觉。幸而中国有这么一条公路,从喀什到国境线上的红旗拉甫,四百多公里,中间其实并没有什么一定要去的目的地。有一些湖,几座雪山,一座城,可以任由你选择停或不停。就算是不停,也并没有什么压力 ,因为知道这个地方的人本身就不多,更不用担心什么打卡之类的无稽之谈了。抓稳方向盘,往前开便是。
出喀什,经过疏附县,在此吃了顿饭。餐厅里全是当地人,还有几个警察。在一堆异域面孔中,我们才是少数,故须谨言慎行,生怕有所冒犯。其实一路上并没有人注意我们。我们汉人受儒教礼教影响,讲究最多,因而活得最累。也难怪我从未在内地见到过喀什小朋友们拥有的如此纯粹的童年,毕竟尊孔家庭的孩子,早已乖乖入室补习,就算是有闲暇,又有哪个不是花在手机上呢。
话扯远了。公路旁的那顿饭其实是很美的,抓饭和烤包子便宜且实在。之后再往南开,沿着一条河往上,山势逐渐陡峭,没有树,尽是戈壁模样。这便是通往帕米尔高原的路了。
海拔渐升,到一处检查站须出示边防证方可放行,好在早已有所准备。经过某个下坡路时,抬头猛然看到一座雪峰,虽然大部分都被云层遮盖,但露出来的一小块全是极厚的冰雪,云雾之上高不可测。我当即意识到这一定是一座七千米以上的山峰。果然,停下来看定位,这便是东帕米尔高原上的公格尔峰,7649米。沿公路往前逐渐绕道公格尔峰的另一面,白沙湖赫然眼前,湖水介于蓝绿之间,对面竟是灰黄色的连绵沙丘,其冷峻的光影同湖水一起,构成一幅极为肃杀的画面。回过头来,公格尔峰实在是太高,竟挡住了方才所见的云层,深蓝的天色下,从这面可以完整看到它平缓而洁白的顶部。停了一会车,但外面风实在是太大,匆匆拍了几张便继续往前开。
不多时,慕士塔格峰毫无保留地出现在眼前。巨大的雪顶宽阔端庄,即使是在一年中最热的大暑节气,雪线仍在很低的位置,使得整个山峰几乎全白。回来之后我看了电影《追风筝的人》,才发现电影里出现过几次的阿富汗巴基斯坦边界竟取景于此,背景里的巨大雪峰即是慕士塔格峰。它的形状令人难忘,因为虽是7500米级别的世界之巅,但主峰坡度极缓,且平直而对称。我猜测如果要登顶的话,虽说是近似滑雪场一般平直的路线,但路径之长,可能要个三四天才能走完,但如果带了滑雪板上山,下来便是一瞬间的事。山下有一湖,湖水之蓝,透彻心底。
我无法忘记慕士塔格峰美丽的线条。回程时经过此地,竟飘下大雪,四周一片苍茫,雪峰固然隐藏不见。不知下次来这里会是怎样的场景、以什么样的缘由。
从慕士塔格峰再往南,经过海拔四千米的山口,就离塔县不远了。从此往西几公里便是塔吉克斯坦,G314国道与国境线平行,长驱直入东帕米尔高原。GPS显示此处便是中国公路最西点了,我截了个屏,东经74°54′50″。我们的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再往西了。
到了塔县,如预想一样,并没有什么新奇的去处。石头城的废墟很有苍劲之感,且是另一《追风筝的人》取景处。很难看出中原文明在此地的痕迹,虽然废墟内一处标着“玄奘讲经处”,其真实性令人怀疑。也去开了网上很火的盘龙公路,但感觉很一般,和别处盘山公路并无二致。高原上连吃两顿火锅,牦牛肉和羊肉的鲜美倒是令人难忘。果然,公路旅行最享受的部分并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的惊喜和在路上的状态。其实回望慕士塔格峰最后一眼时,我已很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