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突发洪水,灾后这个传染病需警惕
河南突发暴雨洪水,目睹水灾中的画面让人无比揪心,常言道,“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句话里的“灾”,指的是地震、海啸、洪水等自然灾害等。而这里的“疫”,指的主要是急性传染病,所以“大疫”就是传染病的大规模暴发。
水灾后最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
水灾后由于饮用水源可能受到污染,而干净卫生的食品不容易获取,最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等。

有研究者对1992~2012年间大灾后发生的疫情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这20年来全球一共发生过19次灾后疫情暴发,其中一半以上是腹泻相关的疫情,大多是由于不清洁饮食、饮水而造成的。
刊登在英国《Expert review of anti-infective therapy(抗感染治疗专业综述)》上的一项研究,对1992~2012年间大灾后发生的疫情进行了统计:

洪灾后的生水是传染病最好的传播渠道
腹泻病作为洪涝灾害后极易爆发的流行病之一,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大面积蔓延。据相关资料显示,霍乱、肠道腺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寄生虫腹泻病等腹泻类疾病都是洪涝灾害后的多发病症。这些病症在前期主要以腹泻为主,后期可能引发其他的生理疾病。因此在洪涝灾害后要格外注意生活卫生和个人身体状况,避免让洪涝灾害给自己带来二次伤害。
拿甲类传染病霍乱来说,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霍乱弧菌从患者粪便排出后,可造成水源污染,而污染的水源成为最重要的传播途径,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餐具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感染的病人会因严重脱水而致命。大多数霍乱病例以持续1或几天的急性大量水样腹泻为特征。极重型霍乱是已知的最快速的致死性传染病之一。在出现症状3~4小时内,原本健康的人会严重脱水;如未予治疗,可在24小时内死亡。已知O型血型对严重霍乱(重型霍乱)的易感性较高。

因此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的容器等必须经常清洗;对临时的水源一定要进行消毒。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污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和水产品;饮用水和用来做饭的水,都要进行氯化消毒或者煮沸处理。也注意不要用洪水洗菜、洗水果、洗碗或洗漱;被水浸的叶类、根茎类蔬菜,如果没有腐烂,可用清水洗干净后煮熟煮透食用;提倡用炖煮、焖烧等长时间加热的烹调方法将食物煮熟、煮透。
另外,需要保证充足的厕所,则是同等重要的。粪便并不只是闻起来臭,还可能携带病菌,引起痢疾、霍乱等我们耳熟能详的严重传染病。如果携带病菌的粪便被随地投放,污染水源、食物,无异于“生化武器”了。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积极锻炼身体,提高抗病能力,除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我国自主研发的重组B亚单位/菌体霍乱疫苗(肠溶胶囊),有成人和儿童剂型,这种疫苗已经在全球40多个国家获批使用, 该疫苗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产生抗霍乱弧菌和ETEC的sIgA、IgG抗体,对霍乱弧菌的保护率高达85%,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文献也表明,对于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以及ETEC混合沙门氏菌、及其他多种细菌的感染,保护率高达82%,被证实可以有效预防多重细菌感染。服苗可咨询海关各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如果出现腹泻症状或者身体不适,千万不能小觑,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医。
如今我们已经有了完整、规范的灾后防疫应急体系,相信在医务、公共卫生、消防等各界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愿河南人民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