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燃起,遍地光明
前几日,观影《1921》,片中李达的一句台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彼时李达与妻子王会悟在天台聊天,回忆当年他曾组织救国团抵制日货,把日本制造的东西成堆烧掉。他拿起火柴划着的瞬间,却尴尬地发现,火柴也是日本造的。他忽然哽咽,嘴角颤抖,声音里带着一丝愤怒:“偌大的一个国家,我们连自己的火种都没有。”
火种,我们的先祖曾钻木、燧石而取,留下生生不息供后人使用。然而,精神的火种在1921的那个时代,却近乎寂灭,怎能不叫人悲伤。
历史,总在一页页翻过,而此刻的我们,回首百年,无疑是一份幸福。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亦是我们在翻阅历史后,汲取知识与力量,从而稳步前行的目的。
而这其中,我们可以通过书籍、影剧、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去了解历史,如果想要简单的回顾百年,选择《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识课》一书即是不错的选择。本书作者李忠杰,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是一名著名的理论家和历史学家。主持编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等著作。
他在前言中亦提及,本书是《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下)的简本,是他长期从事党史工作的积累和成果的浓缩。书中牢牢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主线、本质和主流,坚持史实的准确性和观点的权威性。这对于我们阅读者而言是尊重历史的第一步。
通读此书,其中所含的系统性、重要性及延展性,对于我们想要完善党史知识体系、深入学习方向是极为有利的。
系统性从本书的目录(思维导图)即可一览无余。从“党的成立”到迈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有15个章节、168个小点,每个章节由若干小点组合而成,通过目录这一部分,我们就能较为完整地理清历史的进程,譬如在第一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部分,其中就通过9个小点,把近代中国的社会演化、思潮涌动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初心使命等一一做了交代,描述了中国社会在震荡中苏醒、思考,在震荡中探索、演化的过程。
重要性则体现在168个小点中。历史百年,发生的事情绝对足以堆积如山,倘若一件件叙说,没有总结提炼,那想必一个人花一辈子的时间也是无法完成的。细读下来,书中每一个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意义,故而更能使人深刻领悟到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更能增强我们坚定对党的领导的自信。有些小点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期,但是又有其前后的联结,更是把相关主题聚合并凸显其重要。例如关于“党的建设”这一主题,无论是1921年建党时的第一个章程,或是抗战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或是90年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不同的时代、形势变化中,能够与时俱进,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征途中从未止步。
延展性主要还是来源于李忠杰先生的渊博知识。其一,尽管近年来我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了解了不少党史,但是读完这本书,又让我长了不少见识,例如在1912年3月31日的《民权报》上,曾刊登了《中国共产党征集同志》启事;七大党章里有一章:“党的地下组织”,这些内容都是未曾有闻的,也让我多了一份详细了解的渴望。其二,书中不少地方都明确指出了深入学习的方向,例如“文化大革命”这段,作者就点出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还有《泰西民法志》《论十大关系》《中国制造2025》等诸多书目、文稿,都让我们想要开拓知识时,不会陷入云雾之中。
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就是一条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奋斗中茁壮成长的道路。通读本书,综观历史,可以看到我们党和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
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光明闪耀,但是发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远、艰难困苦,此刻的我们,在机遇面前同样面临严峻挑战,更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从而在第二个百年的征途中,书写出更为华丽的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