搵隔篱二叔公应急

在粤语长片中,每当男、女主角经济拮据,便会用手帕包着仅有的一块手表或戒指,甚至是抱着棉被或大衣,鬼鬼祟祟地走进当铺,把东西高高举到头顶的柜台上,让「二叔公」仔细审视,然后接过微薄的现金,作为燃眉之急应付当前困境。
「二叔公」,一直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及时雨」应急服务。「二叔公」的来源,据说旧日乡下人遇有周转不灵时,便向「隔篱二叔公」(邻舍)江湖救急(借贷),二叔公虽予帮忙,惟或多或少也要有抵押,流传之下,经营押物贷款的当铺,便称作「二叔公」。
古老行业屹立不倒
浑名「二叔公」的典当业,堪称中国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早在南北朝已见于史册,而这门已超过1,600年历史的行业,至今仍经久不衰,随着时代巨轮不断革新求变,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寻找生存之道。

香港的典当业,也有两百年悠久历史。据「港九押业商会」的记载,香港最古老的当铺,是清朝开设于元朗的「晋源押」。不过,由于英国政府在1926年才颁布典当法例,所以文献上本港第一家合法当铺是建于1926年,位于西环水街附近。
在生活艰难的旧香港,民间有「当铺多过米铺」、「第一行(即洋行),第二当」之说,可见典当业在民间有过一段风光的兴盛时代。
「押」字招牌保障私隐
即使没进过当铺,大家对当铺招牌一式一样的设计肯定不会陌生:下方的圆形代表金钱,中央写着一个大大的「押」字,上方倒吊着两翼展开的蝙蝠,翅膀上写着当铺的字号,取其「蝠鼠吊金钱」的寓意。
当铺内部的间隔也大同小异。由于进当铺不是什么光彩事,所以在大门中央放置一幅大屏风,俗称「遮羞板」或「遮丑板」,免得过路人看到典当者的面容和交易的情况。此外,该屏风亦可作隔音之用,减低街外闹市的喧嚣对当铺的滋扰。
另外,不少当铺实施二十四小时营业,目的亦为需要应急的客人,能于夜阑人静最少他人看见的情况下进铺。可见这行业早已懂得「保护私隐」,采取顾及客人面子的措施。

在屏风两边的缝隙挨身走进里面,迎面便是高逾六尺的柜台。二叔公(正确名称为「朝奉」或「掌柜」)居高临下地监视客人,很显气派。二叔公高高在上,气势凌人;而站在下面的典当者就仿佛地位卑微、渺小,到来当铺必是有求于二叔公。一旦当客心怯,和二叔公讨价还价时就会处于劣势。最后抱着「但求朝奉接受典当,肯付钱就算」的心态,即使二叔公出价不太合理亦会乖乖接受。
六尺高的柜台除了让客人产生「有求于人」的感觉外,更大的原因是为了保安,二叔公不但可以对来者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有助防范歹徒打劫,还可以避免客人看到他们如何检测货物,保持神秘的专业形象。
分工精细职级分明
以前当铺都不设窗户,或把窗户封闭,除了店面外,还建有阁楼或二楼作仓库用途,再大规模的当铺甚至楼高几层。

二叔公所坐的柜台后面是大厅,放置一张大木桌,是「票台」(即助手)开当票和登记货物的地方。二叔公负责估价,然后交给票台将货物记录,再交由「后生」(即杂工)将货物仔细包裹,按编号放进仓库。在当铺兴旺的年代,「后生」这个职位还可以细分为接货、存货和杂务等多个职级,工作安排十分有系统。

夏天当棉胎冬天当风扇
由于典当的人随时会赎回货物,所以货物必须存放在「就手」而「安全」的地方,仓库在店面楼上正是针对这需要的最好方法。
此外,以前一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需要应急时,除了典当仅有的金器玉器首饰外,最常见的就是典当衣服棉被和仅有的家庭电器。当时,「夏天当棉胎,冬天当风扇」的情形,十分普遍。
鉴于这些押品体积大而笨重,因此一般当铺都会设有颇大的仓库方便贮存。不过,随着押品愈来愈精细,现在已没有人典当衣服棉被了,而当铺的面积也可相应缩小至只剩一层。
家族生意为保信用
大部分当铺都是以家族方式经营,主要原因是当铺奉行一个「信」字。客人交来的东西可能价值连城,也可能对典当者来说无比珍贵,极具纪念意义,典当是为应急,将来总会赎回,因此必须交托给可靠的人存放和保管。
任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亲人可以降低被外人「监守自盗」的风险,但也令这门生意在找寻接班人方面经常出现困难。
基本功当票字
由于典当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行内传统,因此新人入行必须由学徒做起。学徒上的第一课,是学习书写当铺独特的「当票字」和传统的柴码数字。

道士符咒一般的当票字很难看得懂,据一位经营当铺多年的老朝奉说,当票字除了是业界传承的特色外,也是为了保障客人,避免客人遗失当票后给别人拾到,看见押品是贵重东西便代为赎回,再转售图利。有时候,还会在当票上注明,必须由本人出示身份证才可赎回押品,为客人提供多一重保障。
鉴证专家贴近潮流
学徒学会当票字后,才可以担任票台一职,负责书写当票和登记。期间,还需要学习有关不同押品的知识:手表品牌、型号和价值、贵金属的区分和检测、钻石和珠宝的真假鉴定及市场价格。此外,还要学习手表的结构和维修,以致熟悉时下各种电子产品和数码产品的知识和市价,经过多年的经验累积,才可参与那「不容有失」的估价,并为「断当品」定价的工作。

因此。别小看一个毫不起眼的二叔公,他的知识不但渊博而专业,而且还必须贴近潮流呢!
与时并进不断革新
典当业这个古老行业,正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挑战,不得不与时并进,不断革新。新派当铺,大部分已采用电脑化管理,记录押品资料,某些当铺更会载入警方发出的失物清单,以检查押品是否贼赃。
押品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得「科技化」,除了金银、首饰、手表、相机外,还多了手提电话、平板电脑和数码产品。由于押品体积有限,因此当铺只需要一个大夹万来贮存,没有设立仓库的需要了。
至于用来鉴定金器重量的「厘戥」,早已被电子磅取代,算盘当然换作了计算机。在今天讲求平等和待客以礼的年代,很多当铺都将二叔公的柜台降低,甚至只放置一张大接待台,让客人与二叔公平起平坐,面对面洽谈。
有些当铺则弃用遮羞板,或以「易拉架」代替。不单是当铺本身与时并进,连来光顾的客人也与时代接轨。据资料显示,近年来外籍雇佣占了当铺客人总数的四分之一,有见及此,一些当铺引进了「英文版」的当票,方便外籍人士典当及赎回物品。
应急可靠客源不绝
放眼今天,银行、信用卡、财务公司等成行成市,借贷渠道多不胜数,但典当业仍能在严峻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其最大的原因,是典当手续简单方便,只要有押品,很快便有现金到手作为燃眉之急。加上毋需背上庞大利息的风险,十分适合只需要一万几千元小额应急的客户。只要社会上仍存在「急需周转」的客人,二叔公仍然有其生存空间,可以继续服务社会,互惠互利。

当铺有趣术语简介 朝奉:在当铺鉴别估价的人。由于柜台高,来当物的人要将物品高举给店员,好像「上朝奉圣」般,「朝奉」这个名称可能由此而来。后来被俗称为「二叔公」。 追猫:即是在当铺当后生。 出质:典物人叫出质人,此名称现为法律上采用。 遮丑板:进门后的大屏风,使街上行人见不到店内的情况。 马纸:即号码纸,是系在押物上的纸条,以便日后在货仓寻找。 九出十三归:当铺收取的利息计算方法。即物品值十元,但实际只借九元,但赎回却需要十元。 月历:指「农历」。由于农历比阳历的计算是每月少一至两天,而过了一天就要多付一个月利息。 雷公轰:指「九出十三归」的押物利息与雷公轰般可怕。 码房:麻雀馆内开设的押物房,由当铺派人主持。 落码:在麻雀馆内,赌徒将身上物品典当(落),以换取现金或筹码。 杂架:指钟、古玩等物品,起源于三十年代。 流当品: 即物品断当。 大耳窿:现在指放高利贷人。起源于香港开埠,由于他们会把硬币放在耳窿,示意有钱借给人。 种虫友:专门在物品上做手脚,然后向当铺骗取金钱的「古惑仔」。 长生库:当铺起源于佛教的长生库,后自立门户,仍用了这个名称一段时间。另外亦曾经被称为货库、解库、抵当库、解典库、货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