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飞」|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范飞」|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范飞,男,1982年12月8日出生,毕业于长沙大学教育学院美术系,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秘书长,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党支部组织委员、副会长兼副秘书长,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艺术收藏家协会党支部书记主席团委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副秘书长,长沙市文联委员、长沙市花鸟画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沙画院特聘画家。
【作品鉴赏】
艺术与科学
摘要:本文从艺术与科学的概念、发展变化、社会作用到艺术与科学最终发展指向进行探讨。艺术求美,科学求真,两者须在求善的基础上实现为人类文明造福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艺术 科学 真 善 美
艺术与科学常常被人们分开来认识,在历史长河中艺术与科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两大主要形态,长期被看作是不同的两大领域。但21世纪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现代科学越来越艺术化,而现代艺术也越来越科学化,在艺术与科学高度发展的信息时代二者出现了更多的交融。怎样把握好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从艺术与科学的概念、发展变化、社会作用到艺术与科学最终发展指向进行探讨。

首先从概念上对艺术与科学做一个了解。辞海对艺术的表述是,艺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性的把握和反映世界的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它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有阶级的社会里,艺术往往带有鲜明的倾向性。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造型艺术(绘画、雕塑),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戏剧、影视)。根据表现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和综合艺术(戏剧、影视)。可以看出艺术侧重人类的精神领域的审美需要。更多的考量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内在精神。艺术是一种有着复杂而丰富内容的重要文化形式。与人类实际社会的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精神产品的艺术作品,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艺术价值是很重要的精神价值,可以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困惑、迷茫时进行调节、改善、丰富和发展人的精神生活。在人类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意志水平方面能够提高人的精神素质。归纳到一点:艺术求美。

辞海对科学的表述是,科学: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科学可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用逻辑和概念等抽象形式反映世界。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科学的价值随社会的发展而与日俱增。科学可以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离开科学知识,就不会有生产的现代化和社会的现代化。科学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正沿着学科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方向蓬勃发展。‚ 可以看出科学侧重人类对自然与社会领域的客观真理的研究,更多考量的是人与自然界、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归纳到一点:科学求真。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来分析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艺术与科学将会是合——分——合的趋势。正如福楼拜说过的那句名言———“科学与艺术在山脚下分手,终将在山顶上重逢”。在山脚分手前人类早期艺术与科学密不可分的。原始宗教(巫术)是艺术与科学的起源。原始人类不管东方西方,非洲美洲,在生产力低下,万物有灵的自然观下,原始宗教(巫术)是人类通过原始的技术发明来制作图腾、符号反映神灵的,巫术道具、生产工具的制作都是科学技术的起源。同时这些图腾符号、壁画、象形文字、原始雕刻、巫术仪式与舞蹈等又是艺术的起源。艺术与科学在原始社会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后来的艺术与科学的发展在合中分开,又在发展中互相影响。中国古代的精美青铜器不仅是艺术品,青铜工艺制造水平反映当时世界先进的技术水平。如战国曾候乙墓出土的铜编钟,运用了当时十分先进的音律技术、冶练与铸造技术;秦代的兵马俑,不仅需要高超的艺术水平,同时也是社会大规模生产线作业的技术水平;中国封建社会的唐宋时期,中国的艺术与科学则在艺术与科学的融合与发展上,达到了巅峰状态,引领世界。同样古罗马的建筑、古埃及金字塔、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与科学互相融合的产物。金字塔不仅是优美的建筑艺术,也是数学、天文学、物理学高度发达的前提下建造的。西方油画、雕塑的发展与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光学是分不开的。现代学科细分把科学与艺术做为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同的两个领域,但是21世纪的今天艺术与科学又越来越紧密联系起来,人们对新的高技产品不仅要求科技功能强大,而且要美观实用。大到设计酷炫的高科技航天器,小到苹果手机流畅的精致美,当代高科技产品如果只有功能强大没有漂亮的设计感与艺术美,产品不会是畅销品。现代艺术的发展,当代艺术的手段与工具材料也是不断使用高科技产品,电脑、数码、新材料艺术层出不穷。这种交融越来越紧密。

艺术与科学的交融在作品与产品上有很广泛的体现,这种交融还体现在艺术家与科学家身上。艺术创作与科学创新都需要创造性思维、想像与灵感。在很多艺术家与科学家也可看到这点,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是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典型合体,他的成就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很高的。还有爱因斯坦的小提琴、费曼的架子鼓。而毕加索立体派的绘画灵感来源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有一定的关系,主要是当时科学界对四维时空的认识相关。毕加索只是在两维平面上来反映四维时空的物质。埃舍尔的时空转换作品就是表现立体、拓扑、双曲等空间结构的奇异性。从思维创造性来讲艺术与科学是相通的,通常科学强调的是逻辑思维,艺术强调的是形象思维。一个科学家/艺术家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这两种思维,使两种思维在大脑中相互交融,则更有可能性提出创新性思想,做出原创性的成果。因而我们要大力提倡艺术与科学的相融教育。正如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艺术与科学的交融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最后讨论艺术与发展目标。不管艺术与科学是分科发展还是交融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最终目标是要探讨的。如果科学仅仅是大大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艺术提高人类精神文明程度。不明确终极目标,人类也会走向崎途。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艺作品创作、普及无不得益于现代科技所创造的各种成果,而科技自身所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为文艺领域所关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类美好物质生活的同时,科学技术很多成果是令人担忧的,如核技术的发展,从科技发展来讲无疑是人类文明的前进,但今天核武器的发展已经足够毁灭全人类、毁灭地球几十次。那么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把双刃剑。还有人工智能的发展,远比人类聪明的超级机器人出现也是时间问题,谁可以保证百分百能控制他们。现在脑机交互芯片已经有了初步突破,未来人脑与电脑的信息交互也会实现,也就是说可以不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信息,只要通过电脑输给人脑可以产生超级人类。这些科学技术都是可以在人类发展的未来能够实现的。人类生老病死也会在未来通过基因技术、人造器官等所改变,未来人类甚至不会死亡。这些科学的进步会给人类带什么也是未知的。这些未来人类社会的问题已经早已在文学、电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出现。人类的艺术作品是可以超越科学技术目前已掌握的水平去进行创作的,从人类早期文明到现代社会,科技与文艺的关系逐渐变得密切。科学技术作为主要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不但为文学艺术的发展创造物质上的工具载体,更为其思想精神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而文学艺术领域由于反映甚至塑造社会风尚、价值取向,所以也会间接作用于科技的发展。人性的压抑、艺术的低迷会使科技进程陷入阻滞,而人文思想的繁荣和社会环境的开放则会推动科技更快地发展。但那些科幻小说、电影还是动画作品始终会有正义、善良、美好的主题。艺术与科学发展过程中,艺术求美,解决人类精神领域的需求。科学求真,解决人类物质领域的需求。但我们必须了解一点艺术与科学最终发展的目标是求善,科技再发达,科学家如果没有善恶标准制造毁灭人类的武器,那科学又会导致什么呢?英国作家在《科学的社会功能》这本书提到以科学的社会功能为主题。过去人们常常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一定会导致人类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及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却说明:把科学用于破坏和浪费的目的,同样是轻而易举的。然后还有人却提议,要求停止科学研究,以保全现有的文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贝尔纳开始考虑科学家所做的工作与他们自己周围的社会和经济现象有何种关系,开始探讨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并试图提出一些可行的办法,以便把科学导向有益于人类福祉的目的。ƒ因而科学应从有益于人类的福祉去发展。艺术家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很多反人类、反社会的文艺作品不仅会误导人类走向邪恶,更会在精神上摧毁人类。在求善的基础上求美是艺术发展的方向,在求善的基础上求真是科学发展的方向。只有真、善、美共同作用于艺术与科学的发展中时,人类才会有真正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辞海编辑委员会.海辞[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627.
[2] 辞海编辑委员会.海辞[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965.
[3] 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209-211.
作者:范飞 单位: 湖南省工笔画学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