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包括五蕴和「我」,五蕴无常苦,我常乐
《衣中宝珠》:复次,于内法中,略有二种具聪明者,若有净信或诸外道来请问时,能无乱记,谓依中道。于诸行中问生、灭时,不增有情,不减实事,唯于诸行安立生、灭,不乱而记。若立「有情有生、有灭」,是名一边,谓增益边。若立「生、灭都无所有」,是第二边,谓损减边。唯于诸行安立生、灭,是名中道,远离二边。是故若能如是记别,为善记别,如来所赞。
在内法中,有两种情形称之为聪明。第一种情形,要是有人问「什么法生灭」,只能告诉人家「有为法生灭」,而不能说「有情生灭」,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生灭」。说「有情生灭」属于增益边,也就是讲的范围太大。说「完全没有生灭」属于损减边,也就是讲的范围太小。只有说「有为法生灭」才称之为中道,既不增益,也不损减。要是能这样为人判别,便是善巧的判别,能够得到如来的称赞。
真观按,有情包括五蕴和「我」──少了五蕴便是无余涅槃,不称为有情;少了「我」,便跟无情一样,没有因果报应与轮回。要是有人讲「有情生灭」,等于是把「实事」给抹杀掉了,这落入断灭论。要是有人讲「完全没有生灭」,则抹杀了五蕴生灭的事实,又落入常见。最正确而完整的说法是「五蕴生灭,我不生灭」。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