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诗歌的观评

比较诗歌的观评 作者:王姝尧 本学期有幸地选择了李槟老师的选修课,一个学期过来更多地是对槟郎课程的感悟和想法。槟郎总是在课程以前放一些歌,似乎听着这些歌我们就能静下心来,认真投入到课堂的听讲中。槟郎上课喜欢“抛砖引玉”那么这次论文就从“砖”和“玉”两个方面入手。 “砖”是槟郎自己的诗作,每天更新在自己的微博上,课上便挑几首出来给我们欣赏,这些诗歌总能反映槟郎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对外没法说,只能写在诗歌上,发发感想。让我们印象最深的上节课槟郎写的《有一种怪兽》,讲的是有一种怪兽喜欢听声音吃人,人们说话就会被杀,但怪兽技法高超,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人说了相同的话,有的人就被杀,有的人就会没事,所以人们总结一些教训,编出一个欢迎词库,来避免灾难。人们不断的增加新词,怪兽也在不断的学习新词。但幸好孙悟空取经的路上降服了怪兽,人们从此说话无虞。这不经让我想到了现在,现在的人,为了权势,为了名利,为了保全自己,担心自己说错话而被解雇,被剥夺权利。人们总是说着违心的话说着那些客套的话。他们知道哪些话该说,便总说着那些话,他们知道哪些话不该说,便牢牢地记在心里,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因为他们害怕那些“怪兽”会“杀”掉他们。多希望能有像孙悟空一样的神消灭这种怪兽,让世界上的人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说话,可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槟郎的诗歌给我一种感觉,将没法说的话表达出来,那些诗句之间的意思简洁明了,让人一读遍就会理解,讽刺着一些世上不对的东西,这反而是最可贵的。不像其他的教师,会因为上级的压力委曲求全,说着一些吹捧的话,卑微地听从着别人的安排。在槟郎的身上看到的是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一种孤傲清高的形象,是在现在社会难得一见的人。让我觉得这种精神难得的可贵,那种不肯折腰,揭露世上一些不合理的事情的真实。他就像是当代的鲁迅,将世上不对的东西,呈现给大家。也许很多人都不了解,觉得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可是反过来一想,这些话再没有人说,谁会出来说呢。正是因为没有人说,所以我们才更需要槟郎这样的人来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我们,让我们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好的认识这些,而不是一味的学习一些不具实际的知识,结果却毫无用途。 “玉”呢,便是那些外国诗人的优秀作品。在这些课的听讲中,我最喜欢的是叶芝的《当你老了》。记得曾经李健将这首诗改编成歌在台上演唱,一时间感动了多少人的内心。当我后来接触到这首原诗,了解它的创作背景,更是让我对这首诗的喜欢又多了几分。当年,年轻的叶芝遇见茉特•冈,便爱上了她,然而叶芝的爱慕一直遭到拒绝,当茉特•冈的丈夫去世后,叶芝再一次向她求婚,仍然遭到拒绝,但叶芝始终像追求真理一样追求着心中神圣的真爱,直至年华老去。有人曾说:一首好诗,贵在沉郁。世上的爱情诗很多,然而能像叶芝这样,把爱情描写的如此深沉如此感人肺腑的却很少。想象叶芝,想象时光慢慢老去,想象我们还在昏黄温暖的炉火旁。炉火在跳动,岁月的喧嚣与悸动渐渐隐去。诗里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朴实平淡的字里行间,永恒的爱意娓娓道来。任何一份青春的心,都不愿接受苍老、衰颓的到来。容颜老去的悲伤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接受的绝望,可是总有那么一个人,他可以包容你所有的样子,甚至是满脸皱纹,满头白发,佝偻不堪的样子。所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诗歌中用平淡柔和的语调来描写青春不再的样子,淡化了老去的无奈与悲伤,可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会有一个对于老去或模糊或清晰的概念,那个最柔软的深处也是想要拥有一个包容得了自己一生的人吧。叶芝的这首诗,诠释着爱情亘古不变的终极向往与追求,竟有着浓厚的中国意味。两千多年前,我们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而百年前的叶芝用平淡舒缓的诗调,将古老的爱情誓言演绎得绝美哀戚。诗人叶芝在诗中对茉德·冈写道:“多少人爱过你昙花一现的身影,爱过你的美貌,以虚伪或真情,惟独一人曾爱你那朝圣者的心,爱你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留痕。”或许最浪漫的事就是这样,不离不弃,相伴到老。尽管,叶芝对茅德·冈的爱恋只是一厢情愿的。这段旷日持久的爱恋虽未得到期盼中的回应,却成了滋养他诗句的养分,无数爱慕之词从他笔尖倾泻而出,无数求之不得的暗夜痛苦在他笔下幻化成诗。没有比求不得、放不下更痛苦的感情。也没有比诗更美、更适合传颂的文字。它像落叶,轻盈,飘落在清丽秋日。它如咖啡,醇厚,留香在齿颊之间。它亦如狂风暴雨,迅猛,拷问午夜灵魂。时间不放过任何物质,除了诗。 还有一首让我难忘的是波莱德尔的《腐尸》。这是诗人波德莱尔献给他的爱人的一首情诗。诗歌以差度极大的意象进行对照,表现了诗人想从对美的追求和爱情的陶醉中排除内心的忧郁,最终陷入无限的惆怅和虚空中。诗中表达的是一种超越肉体、超越一切物质存在的爱,一种不受世俗之气沾染的、纯洁的超凡脱俗的爱。在诗人眼里,真爱是超脱于物质之外的。外貌、金钱、年龄、权利等这些物质性的东西,在他看来,不过如腐尸般一文不值,终将腐朽消失,丝毫不会影响他对爱人的那片真心。因为真爱,爱的是一个人的精神,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附加在她身上任何物质的东西。可惜的是,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爱,在现实世界里,它似乎缺乏生存的土壤。丑陋的腐尸此时就代表着诗人对于美好真爱的永恒追求。这首诗向我们呈现了爱情的一种更崇高的境界同时,也引发我们对生与死的思考。诗人描写这种丑陋,是因为他知道再美丽的肉体也无法躲避生长、衰老、毁灭,他终究要面对这世界的丑陋。他不像世人对美大加赞扬,对丑视而不见。他无法说服自己这种挥之不去的想法:我的爱人,你再美,可终有一天也会像这腐臭的尸体!他苦苦思考,最终得到了这种巨大的美:就是爱,化入骨髓的爱。诗人无法相信美是自然生成的,面对困惑,诗人是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于是从污秽中找到了圣洁,从肉体中找到了永恒。这也是诗人面对丑恶世界的自我拯救。无疑,这是一首惊世骇俗之作。他曾在法国掀起巨澜,诗人赢得“尸体文学的诗人”之称的同时,也被划入禁锢之列。一向道貌岸然捍卫传统律例的世人只惊骇于诗歌表面语词的丑恶和意象的荒诞,无暇亦无能去透视其背后深蕴的善与真。诗人通过咏叹腐尸这样的丑恶的意象,表达了对病态的现实、孱弱的时代的斑驳与抗议,以及对永恒艺术美的赞美与推崇。这是发自黑暗之中的天籁之音。 关于槟郎课程的评议,我觉得我还没有资格对槟郎的作风指指点点。每次人都有自己的风格,既然槟郎能成为老师,成为一名高校的老师,这必然是因为槟郎的成就才能如此。作为一名小辈,无法对教师的教学风格议论太多。我觉得作为学生反而应该努力去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在槟郎的课上,其实也能学到许多,我们是去学习的,不是挑老师的刺,我觉得学生不应该对老师充满恶意,而是应该虚心请教,老师也是一名老师,是辛辛苦苦备课,辛辛苦苦教导的教师,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那我们岂不是太欺负人?总之在我这学期学习以来,我接触了许多我很少会遇到的诗歌,也跟着槟郎写的诗歌看一些现实中的事情,让我觉得,每个人对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不能只顾着会说好话的人,拍着马屁,我们也可以听一些别人的看法,即使别人的看法、想法有多么的不合你心,我们也该尊重,毕竟这个社会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权利,不是吗。 在槟郎的课上,我学到的不仅是外国优秀的诗歌作品,体会槟榔对事情的看法,我还学会了,尊重和理解教师。受益颇深。 2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