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自己
【“也许”的触动】
也许是看了KY的文章《“我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做选择?”》,也许是和七打了218分钟的语音电话相互梳理各自焦虑中的选择困难,也许是听到爸爸说“不用想着奋斗,爸妈养你们也不是太大问题,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得开心就好了”,也许是追到《上班啦!妈妈》的最后一集“offer之夜”听到10位妈妈的演讲受到的触动,也许是听到退休的妈妈还在考虑创业开诊所再多挣点钱,也许是受到芋头一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各种安慰鼓励甚至是焦虑操心,也许是娇姐偶然的问候说起自己个人经历的要自救开导,也许是低气压的时候amber/sara这样的朋友一直在总能相互吐露心声,也许是姚老师瑾妈对我不留成都的惋惜,也许是弟弟稍显冷漠的语气却像哥哥般的语重心长,也许是77想方设法想把我拉出来做的各种尝试,也许是哥嫂作为过来人给予的建议和关心……
说不上是哪句话、哪个人、哪件事最后触动到了我,也许是以上这些和未能列举出来的“也许”的集合,一起触动到了我,让我现在坐在电脑前,敲下自己的心声。
【自我认同】
回想起自己大学毕业后决定在广州工作,因为航展的机缘巧合一门心思要入会展的门,住青旅找租房搬家遭遇小偷,在亲朋好友看来一个女孩子没必要经历的苦,在当时的自己看来,并不觉得苦,因为在做自己想做的喜欢做的事,生活上的苦算不上什么。直到后期职场感情上因为自己的不善于沟通表露自己想法,把自己整拧巴了。生活上趋向稳定和害怕孤独的心情,驱使着自己2019年来到成都,没想到一年半后又一次经历了拧巴的状态。不过就像朋友说的,经历磨难和痛苦也是好事,说明我们需要成长了;以前的认知体系崩塌了,还没找到新的支撑,人就容易陷入迷茫。适当的自我怀疑和否定,也是自我探索的一部分。“不要因为害怕暴露自己而停止尝试、不敢选择,而是要把这些尝试和这些选择都当做是了解自己的途径,这样你也会更有勇气去探索”。
“如果我们的潜意识里,有一些自己还没有处理好的冲突、矛盾,被压抑了的渴望,我们虽然意识不到它们的存在,它们都会发生在外部世界里,显得好像是我们的命运”。让我意识到了,城市其实一直都不是问题,广州也好、成都也好、贵阳也好,我想换想动,是逃避了自己内在需要调整的心态和提升的能力,用一线城市的压力来掩盖了自己不想改变的固执和缺乏解决问题的勇气。“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反观自己,在成都也会焦虑,不过还是犯了过理想主义,对工作寄予的期望值过高,也没有去考虑生活其他方面的问题,和好好爱自己。看了很多书,拟过一些计划,但是没有把对工作的那种激情和执着运用到生活和自己的身上。突然想起在舒舒公寓里聊起自己感觉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整个人才是发光发亮的状态,她便开导我说那就把生活里的其他事情也当做一个项目来推进好了。对啊,转变一个思路,很多事情就有了解决方法和答案。
【另一种时间观】
身边一些人说过我工作的时候把自己绷得太紧了,可能是以前高中学习的时候知道自己不是属于有天赋的类型,只能比别人多花一些时间专注,所以就逐渐由养成了想要把这件事做好而无形和外界产生距离感并投入精力在做事上面的习惯,用台湾话说,有点“ging”的感觉。我甚至会觉得睡懒觉都很罪过,除了追剧逛街算是我唯一的放松方式,我还真的挺缺少娱乐放松自己的方式。不会享受生活,也是不够爱自己的一个表现。KY告诉我另一种时间观,“人生短暂宝贵,你的时间应该用来成为你自己,当我们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时,同时也在塑造自己,而时间是你手中用来塑造自己的其中一种重要的资源”。用一种一生的视角看当下的人事,可以帮我们保持平静和清醒,不用太过在意眼前一时的得失。心态不要太着急。
【感恩常在】
说到容易焦虑的人,可以创一个“拥有本”,记录下自己已经拥有的。尽管我拧巴了这么几次,但每一次身边都有家人、朋友,觉得自己真的蛮幸福的。时常感恩,却也要试着长大,少让关心自己的人担心了。试错不可怕,学会总结,收获和勇于改变,才能看到不一样的自己。

2021/7/13
@Liupanshui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