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江南水泥厂
2021年梅雨的最后一天,栖霞的雨下得结结实实。我和大波和环环抵达目的地——江南水泥厂,却只能缩在车里无聊地听广播,一个小时过去,雨势仍然瓢泼。大波说不如下次再来罢,车开出5分钟,栖霞寺方向照过来一道光,一下子把雨打薄了,再过五分钟,雨竟然停了。
江南水泥厂相比于云台山的硫铁矿厂,具有更庞大的规模和更曲折的历史。这个位于江防要地的花园工厂,获蒋介石特批,以开办“栖霞模范农林畜牧厂”的名义,购地2000余亩,于1935年(民国24年)创办,水泥设备由丹麦史密斯公司提供;电器设备由德国禅臣洋行提供;英国怡和洋行提供凿岩机、吊车和机修设备。1937年设备竣工空载试机,而日军战火逼近。1943年被日军强行要求拆除主要设备运往山东。1947年重新订购机械及电机设备,因未解决供电问题,至国民党撤退,这个耗资巨大、波折不断的水泥厂,仍未开工生产。1950年,宁栖第一条高压线路建成,江南水泥厂正式投入试生产。当年,史密斯公司为江南水泥厂提供的两条日产600吨水泥熟料湿法窑生产线,其技术装备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笑傲数十年,然而随着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湿法水泥生产线热耗高,能源消耗过大,且生产时严重消耗水资源,逐渐被列为限制淘汰窑型。1998年,江南水泥厂与香港瑞安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而公司转型急需的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未能如愿投资建设 。2005年宣布全线停产。
云台山的硫铁矿厂由于资源枯竭而荒废,江南水泥厂谢幕的原因更加复杂。对于这些建成于民国及至六七十年代的并不算特别古老的建筑而言,它们可以被修葺、保护、开发,尤其像江南水泥厂,见证了民国大型工业的起兴,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又成为战时难民营,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芒,更加不必再简单地被当作怀旧演出的背景与道具。作为昨日的大厂,外围10m宽的护厂河仍然静静流淌,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俱乐部、礼堂、市场、厂内公交等等在内的极完善的社区配套,大部分已经废弃。在民国建筑遗存、历史事件遗迹的意义之外,见于记录的1987年,占地面积328万平米,建筑面积16万平米的江南水泥厂,拥有职工2527人。工业社区分崩离析,而草木生息,一砖一瓦长存,最容易被忽略和抹去的,总是关于普通人的寻常过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