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步骤,帮你充足电力,动力满满去行动
30+的年龄,精疲力尽的带娃,一眼望到头的工作,鸡零狗碎的日常,每天都被窒息感压迫,似乎生活没有了变化。
偶然间,我开始了读书、写作,在文字中了解世界的广博、生活的丰富,用文字去表达内心的细腻与脆弱,慢慢疗愈自己。
我才知道,原来人生,并不只是我以为的那方天地,生活,也不仅仅只有看到的那些鸡零狗碎。我们的生活是有无限可能的,我,被自己局限的想法,困住了。

而《无限可能:快速唤醒你的学习脑》(以下简称《无限可能》)这本书,正是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有无穷潜力,我们的生活具有无限可能。
作者吉姆·奎克,是世界公认的记忆专家、大脑教练,建立了“奎克学习学院”教育平台。他的学生遍布190个国家,主持的播客节目下载量数千万,主持的教学视频点击量数亿。
在这本书中,吉姆从思维、动力、方法三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到达“无限学习、无限可能”的路线图。他告诉我们如何根除自我设限,从思维模式突破自我设限;如何明确内心渴望,确定人生目的,找到内在动力;如何专注、学习、增强记忆力、快速阅读、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方法。
而其中,作者对于动力的部分深深地触动了我。吉姆强调,动力,并不是父母的期许,也不是他人在做什么,而是从你内心出发,真正地去找寻你内在的渴望和热爱,只有这样,你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
吉姆提出了一个关于动力的公式,即内在动力=目的*精力*S3(步骤),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聊聊我所理解的内在动力。
1. 找到内心的渴望
我们都知道,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明确的、好的目标会让我们精力满满,行动力十足,也自然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那么,什么是明确的、好的目标呢?
简单来说,就是5个衡量标准,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ctionable(可行动的)、Realistic(现实的)、Time-based(有时间限制的),简称为SMART目标。
每个人的目标都是不同的,都具有独特和唯一性,因为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一定是内心HEART相匹配,从心出发,从我出发的。
①Healthy(健康的):健康积极的目标
②Enduring(持久的):可以给予持久的动力,支撑自己度过困难的。
③Alluring(诱人的):对你具有吸引力的目标,才是属于你的目标。
④Relevant(密切关联的):结合现在的需求,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价值观,不要拍脑子瞎定目标。
⑤ Truth(真理):目标这件事情,只和自己有关,从自己内心出发,去制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要过多去关注别人的目标、他人的期许。

找到了目标,就找到了目的吗?不是的,“目标”是一个人想要到达的位置,而“目的”是一个人想要实现目标背后的原因,那才是做事情的动力。
比如,你的目标是为家人做出一顿顿可口的饭菜,那背后的目标,是你希望家人身体健康。你的目标是取得好的工作业绩,升职加薪,那背后的目标呢?是希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让家人财富无忧。
那么,如何去找到自己做事情的目的呢?从你的热爱、渴望的身份认同、价值观出发,去想想自己做事情的最终目的是什么。用实践去验证。
找到自己内心的渴望,寻求到自己心之所向,找到自己每天周而复始做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就能保有持续的动力。
2.保持旺盛的精力
有了目标,必须得有旺盛的精力,才能真正的开展行动。
我一直很想要阅读,我常说,阅读,是照亮我琐碎日常的一束光,是我心之所向。
但是最近一个多月,孩子身体不好,我每天晚上只有4个多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足,让我整天晕晕乎乎的,心脏时不时觉得心慌。而这两天,更是开始咳嗽,每天精力勉强可以保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阅读进度慢到无法想象。
因此,精力是动力的基础,没有良好的精力,很难有长久的动力和持续的行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有旺盛的精力呢?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持续的锻炼,是保证旺盛精力的基础。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数据表明,高质量的睡眠和在正确的时间获得足够的睡眠,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与食物和水一样重要。1986年,挑战者号宇宙飞船的悲剧,导致了7名宇航员丧生,也是因为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官员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后做出了继续发射的不幸决定。
睡眠,是人类重要的精力恢复来源,也是保证我们大脑高速运转的必要条件。因此,保证睡眠的充足,是必要且必须的。
如果把大脑比作汽车的话,那么食物就如同燃料一样重要。健康且适量的食物,可以帮助我们的大脑良好运转。针对大脑需要的45种特殊营养物质,吉姆在书中提到了10大健脑食品,分别是牛油果、蓝莓、西蓝花、黑巧克力、鸡蛋、绿叶蔬菜、三文鱼/沙丁鱼/鱼子酱、姜黄、核桃、水。
对比健脑食品,再看一看你平时的菜谱,有需要调整的吗?
古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毛主席更是在年轻时就写过一篇《体育之研究》,他说,“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更有研究表明,边散步边记忆,会提高你的记忆力。
由此可见,当你的身体动起来时,你的大脑就会处于最佳状态。
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适当的运动,是我们保证充足精力的基础。对照自己的日常行动,一起来调整一下吧,相信很快,你就能感受到精力充满身体了。
3.掌握合理的方法
对于一个目标,把大的目标切成小块,“迈着婴儿的步幅前进”,小步快走,就可以花费极少的努力或精力开始行动。而一旦开始行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小而简单的步骤,就可以形成一个个仪式习惯,融入在每一天的生活中,让我们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减少克服拖延的精力消耗。
那么,如何形成习惯呢?《掌控习惯》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认为,习惯的养成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奖赏。以吃饭为例,感觉到肚子饿就是提示,渴求是希望填报肚子,反应就是去吃饭,奖赏是吃饱饭的满足。
那么,如何用这4步来培养习惯呢?以培养阅读习惯来举例。

第一步提示,就要做到眼见皆是书。那睁开眼的每分每秒都在提示着你,读书,读书读书。
第二步渴望,书有很多种,从简单、引起你兴趣的书开始读。比如喜欢言情小说,那就可以从张爱玲的小说读起,喜爱武侠故事,就可以从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读起。激发内心对于读书的渴望。
第三步反应,去读书。简化自己的读书步骤让读书简便易行;减少手机的打断,创造读书的环境。
第四步奖赏,给自己一定的奖赏。把读书晒到公众平台,得到大家的鼓励;如果读是实用类书籍,可以把书中的方法应用在生活中,感受自己一点点在改变。
并不复杂的方法,你需要去做的就是坚持,去做。
我们的动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要明确了我们内心的渴望,保持旺盛的精力,掌握恰当的方法,我们就会充足电力,动力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