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稻城亚丁之旅(13)——甘堡藏寨和桃坪羌寨
2020年10月20日
在古尔沟继续住宿一晚后,今天回成都。早饭在酒店楼下附属的小吃店取了免费的馒头鸡蛋后,又自费加了一碗牛杂汤,川西的牛杂汤是有名气的,临走前一定要吃一次,果然味有所值。 一早开车,离开理县回成都,路上顺便游览了甘堡藏寨和桃坪羌寨。
甘堡藏寨是理县甘堡乡的一个嘉绒藏族村寨。如同各地的汉族有自己的特点,各地的藏族也各有特色。拉萨的藏族叫卫藏藏族,卫藏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中心。青海甘南的藏族叫安多藏族,甘孜云南的藏族叫康巴藏族,而阿坝这里是嘉绒藏族。嘉绒藏族讲嘉绒语,以农业生产为主。史料记载,嘉绒人从民国初年到1953年前的文献都称为“嘉绒族”,建国后从各方面考证,认定“嘉绒族”是古藏族的一支系,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将“嘉绒族”识别为藏族,称“嘉绒藏族”。“甘堡”一词在嘉绒藏语的意思是“山坡上的村落”,在古代的藏区是军事要塞。甘堡藏寨的所有房屋都是石头垒砌,建筑材料是就近取自于村前的杂谷脑河中的鹅卵石和大石包,寨子里所有男人几乎都是石匠。山寨的每一幢石屋都有二三层楼,造得如同碉楼一样。石屋冬暖夏凉,防震防火防风雨防大雪严寒,顶部的平台可以晾晒粮食。石头房子之间是狭窄的小巷道,横七竖八如同迷宫,路面全部用鹅卵石铺就。离甘堡藏寨不远是桃坪羌寨,羌语“契子”,也是顺着陡峭的山势建成的堡垒型石屋,碉楼林立,带着浓厚的古代军事色彩。桃坪羌寨分新寨和老寨,我们在新寨看看,购物买山货。去老寨看碉堡要走些路,据说犹如迷宫,不是太感兴趣,也就免了。甘堡藏寨到桃坪羌寨很近,由一条杂谷脑河相连,藏寨中有羌民,羌寨里有藏民,现在的藏民和羌民是很难区分的,特别是我们这样的游客。
杂谷脑河流经的川西旅游胜地,在历史上有着惊心动魄的故事。杂谷脑是地名,附近有杂谷脑镇,以西是古尔沟镇,以东是甘堡乡。这里居住的嘉绒藏族先民,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至9世纪200多年唐朝和吐蕃之间的大战。吐蕃是青藏高原的古民族,是今日藏族的前身,其领袖人物是松赞干布。嘉绒藏族是当年在阿坝定居的吐蕃大军士兵后裔。明朝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朝廷封当地首领为杂谷土司,为嘉绒十八土司之一,甘堡受其管辖。这个杂谷土司非常不安定,多年经营实力壮大后,清顺治年间开始叛乱,平叛后于康熙年间再叛乱,其地方割据势力达到顶盛。乾隆十七年4月(公元1752年),杂谷土司又挑起大规模对抗清朝中央政权的叛乱,史称杂谷事件。乾隆忍无可忍,当年8月出兵平叛,干脆废除嘉绒藏族土司制度,改土为屯,直接由中央管辖。在阿坝的大金川(现金川县)、小金川(现小金县)、理县实行“土屯制”,按清朝绿营兵制(清朝由汉人组成的正规军,有别于满人的八旗兵)设置“屯”,完全军事化管理,每屯设守备,下设千总、把总、外委,管理屯兵,有战时出征打仗,和平时屯田种地,相当于建设兵团军垦农场。在阿坝地区共设五个屯,公元1776年,乾隆对五个屯的官员直接由朝廷任命,守备正五品、千总正六品、把总正七品,外委正九品,甘堡屯是其中的一个屯。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阿坝地区包括甘堡藏寨在内的3000多名藏羌屯兵奉命出征浙江宁波抗击英军,横跨半个中国5000里,两次参加了宁波保卫战和大宝山战役,战死2000多人,带回阿坝故乡的只有士兵的辫子和腰牌。所以今天的浙江金华援建理县是有历史渊源的。 从理县到成都必经汶川映秀,一车人提出想去看看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导游电话请示旅游社后遗憾地说,原计划上没有安排,领导怕路上不安全。当车子经过汶川时,路边时时可以看见坍塌的路基,当然这是今年八月洪水的后果。

古尔沟酒店的牛杂汤早餐店,鸡蛋馒头米粥豆浆免费,牛杂汤自费。

川西牛杂汤,用牦牛骨熬汤,加牦牛肚、牛心、牛腩和香菜小葱,25元一碗,量足,味道不错。

阿坝州理县的大山深处,地势险恶,云雾缠绕。

甘堡藏寨的公路入口

甘堡藏寨背靠大山,村前的杂谷脑河流淌着乳白色的雪山融水,水流湍急。这条河一直流到桃坪羌寨。

从毕棚沟到古尔沟,从甘堡藏寨到桃坪羌寨,沿着杂谷脑河一路过来,都在理县境内。

甘堡藏寨


这段文字介绍很有讲究,寥寥数语,深藏大量的历史故事。

甘堡藏寨导游图

入口广场的藏传佛教白塔和转经筒



后山坡上挂满了经幡,远处是高高的碉堡楼。

古画里的川西北藏族羌族碉楼,易守难攻。民风桀骜不驯、争强好战。清乾隆的杂谷事件和两次金川之战,都发生在川西北阿坝的大小金川和理县。

金川县、小金县、理县成品字排列。海拔2千-3千米的高原山地,崇山峻岭,悬崖险峰,河流众多,水速湍急,冬日严寒多雪,夏日雨水不断。公元1747年夏到1776年初,整整28年,清朝动员全国力量,二十万大军,七千万两军费,打这个土司割据叛乱的弹丸之地,惨胜,损失惨重。这些碉楼石头砌垒,异常坚固,布满枪眼弓箭口瞭望孔,下有地道壕沟,存储着饮水和食粮,山地战、游击战、男女老幼各自为战,据说一座碉楼的十几个当地人可抵御三千清军。

走向屯兵广场。屯兵,指乾隆年间屯兵制时期的甘堡屯。

屯兵广场

屯兵广场






后面横幅写着感谢浙江金华援建理县

当年甘堡藏族战士保卫宁波

藏族战士在宁波和镇海与英军作战牺牲

岩石围墙正中是巨幅的格萨尔王壁画,周围的窗户都是藏族壁画。

格萨尔王诞生于11世纪的阿坝草原,戎马一生,是实现藏族统一的民族英雄。





藏寨民居的大门








小巷道有圆形铁制的标准下水道井盖,说明村寨里有良好的地下排水系统。








大妈头戴野战军帽,脚蹬耐克跑步鞋,墙上有安装规范的电表,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不错的。


离开藏寨,来到羌寨,细雨绵绵,犹如薄雾拂面。

桃坪羌寨的入口大门似乎更有气势


一车的游客被当地的水果山货吸引住了,无所谓碉楼炮楼。

高原的小苹果又脆又甜,10元3斤。

石榴10元3斤

买了许多小苹果和石榴,带回上海没问题。

桃坪羌寨游客中心


孙悟空在做直播,声音模仿的惟妙惟肖,民间确实有高人。


桃坪羌寨导游图






蘑菇山货

有卖正宗的四川花椒大红袍,一斤80元。

回成都的路上,在汶川境内吃的午饭。

进入成都市区

再次住进宜必思酒店,这趟住了三回,这酒店干净规范,非常满意。

傍晚闲逛在成都大街上,看成都人无所事事,到处是茶馆茶摊,喝茶搓麻将摆龙门阵。听说成都的肥肠粉很好吃,特地去找了一家吃晚饭。

锅魁,上海的大饼,也叫锅盔,猪肉的6元,牛肉的7元。冒节子,打了结的猪小肠,成都市双流区是原产地,3元一个。

问了一下,“一碗肥肠粉、两段冒节子、一个锅魁”是成都人的标配。肥肠粉三两13元,要清汤,红汤太辣。锅魁要牛肉的,没想到也是辣的,再要碗白开水。感觉很好,一共26元,价廉物美,又吃到了成都特色。
-
Haz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4 06: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