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之约,携手共行——与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学院正式签约
2021年6月7日,北京此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此心”)与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正式达成合作协议。

经过12年的改革与实践,北京此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已搭建了专业的社会公益服务体系,并拥有开展大量公益活动的组织资源,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公益服务人才。然而,如何让更多人熟知公益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懂公益、爱公益”的服务型人才,此心一直在思考和前行。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拥有60年的发展历史,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处于核心支撑地位。其拥有学生50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多年来,控技学院一直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电力信息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本次合作,既能为此心建设服务高校学生、服务社会团体的人才队伍提供机遇,同时也是控技学院的学子参与社会活动、培养社会化信息人才的重要举措。未来,此心会与控技学院共同携手,为建立一个更为优质、有效的公益文化推动平台而奋斗。

双方简介
北京此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北京此心社会工作发展中心(Beijing Pure Heart Social Work Development Centre)是在北京市民政局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经过十二年的发展壮大,我们拥有专业的服务队伍,人才梯队科学合理,成员范围涵盖社会各阶层。他们是由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不为物质报酬,基于良知、信念和责任,自愿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和帮助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大专院校学生组成。截至目前,管理团队成员158人,建档社会工作者138人,注册建档义工12857人,未建档义工10万余人,合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及其他公益团体300余个,遍布全国19个省份,涉及参与总人数180余万。其中,专业义工占40%,是开展公益服务的核心力量,20-45岁青年义工占80%,是组织成长的主要力量。
截至2020年2月,共组织开展公益服务活动3964场,爱心文体活动656场,公益讲座367场,大中小型公益项目281个,参与公益项目287个,公益服务次数8万余次,公益服务时长近20万小时,为社会大众提供超过110万人次的公益服务及公益活动机会,影响全国近千万人次。以嘉宾身份受邀参与论坛、讲座、典礼100余次。共收到感谢信37封,感谢锦旗19面,受益人当面致谢超过300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及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北京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腾讯新闻、今日头条、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争相采访报道,在业界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一直在为世界的美好改变而不断努力,真诚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团体加入我们,为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公益事业发展壮大作出积极贡献。
双方简介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由具有60余年办学历史的控制学科与具有40余年办学历史的计算机学科交叉融合组建而成,在华北电力大学“双一流”建设中具有核心支撑地位。在国家能源电力转型发展的大潮中,在大力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下,学院各学科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2018年9月学院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2019年11月,依托学院成立了华北电力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目前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设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博士/硕士点;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相应方向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设有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等九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拥有“自动化”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电子信息教育”省部级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信息安全”省部级品牌特色专业。
学院在校本科生3400余人,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1500余人,教职工300余人。在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教授)、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闫勇教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首都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教学名师、河北省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多年来,学院始终以服务能源电力为己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面对新能源电力发展对先进信息化理论、技术与装备和专业化人才队伍的迫切需求,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开展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养德才兼备的电力信息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
公益团队管理与发展部
2021年6月20日
文案| 刘颖雯
编辑| 刘颖雯
审核| 王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