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五阴能够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才叫做「多闻」
《衣中宝珠》: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为佛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如世尊说多闻,云何为多闻?」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汝今问我多闻义耶?」比丘白佛:「唯然,世尊!」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当知若闻色,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比丘!是名如来所说多闻。」 时彼比丘闻佛所说,踊跃欢喜,作礼而去。 有一位大家不熟悉的比丘来到佛的面前,问佛什么叫做「多闻」。佛陀对他讲,如果你对色法会生厌、离开对色法的欲望、把对于色法的欲望灭尽、能够寂静(不受色法烦恼的影响),如果你能够这样就叫做「多闻」。 「如是闻受、想、行、识,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是名多闻。」简单地说,你对于五阴能够生厌、离欲、灭尽、寂静,这样就叫做「多闻」。所以你要注意,如果不符合这些要件,就不是世尊所说的「多闻」了。 「五阴无常、苦、空、非我」是《杂阿含经》最重要的法义,但是很多人常常都不太去讲它。也许你会说「我是修菩萨法的」,但是菩萨法能够不讲这些吗?菩萨法也要学声闻法的部分。甚至有些人的说法是从根本上违背这个法义的,那么即使他再博学,也不叫多闻。如果你听了恶法或不如实的法,在佛法里都不叫多闻。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