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杠青年,无限可能
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晚上九点整的深圳南山科技园,灯火通明。格子间里,年轻的男孩女孩们,有的伏案看文件,有的托腮转着笔头,有的紧张地敲着键盘。科技园外面的马路上,人潮涌动,车来车往。夜色正浓,喧嚣却不退去。
焦头烂额的工作,无处宣泄的情绪,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对不确定性的担忧...不停地敲打着我们紧绷而敏感的神经,焦虑而彷徨不安。
是谁夺走了我们对人生的主动权呢?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里面说: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试想一下:未来大城市,一些自由职业者,一台手机电脑,一个咖啡厅一杯饮料,自顾自地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不受时空限制,是不是体面又很酷呢?

这些人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技能和兴趣多元化发展自己的方向,愉悦身心的同时增加收入。斜杠青年就是指这些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多元生活的人群。
有个从事外教管理工作的朋友,认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教。有次他分享:我接触了很多有趣的外国人,他们都有着同样的职业标签——语言教师。
但工作之余,他们却风格迥异:
有个来自威尔士的帅哥,是一个架子鼓手;
有个来自朴茨茅斯的哥们,是一个游戏程序的编程员;
有个南非的女孩儿,精通十二门语言;
有个圣保罗的大姐,是流行音乐的歌手,唱功了得。”

无独有偶,电视剧《恋爱先生》中的程浩,对外公布是名优秀的不苟言笑的牙科医生,私下又是一个“帮别人出谋划策追女孩”的恋爱顾问。拥有多重身份多重职业,以不同的身份自由穿梭,享受平行世界中不同的乐趣。
- 17岁的成年礼
一个人成年与否,不在于年龄多大。而在于能否自主作出选择,并承担选择带来的代价。
有的人10岁就独立了,而有的人30岁还是一个巨婴。我17岁夏天独自去异地求学,开始了独立生活,就像我的成年礼,也是我特立独行的斜杠人生的开始。
高中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学校,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只身一人转学去了市区读书。在市区读书,学校不仅免了我的学费,还给我一笔助学金,而且市区方便我出去兼职做家教,于是我有了第1份收入。我的第一份收入,是通过所学的知识变现的。
- 充实的大学生活
大二的时候,我用做家教攒的钱开了一个家教中心。
刚开始做家教中心的时候,遭遇了很多的困难。刚开始的时候,我聘请的老师,私下把我的学生生源卷走了一半,那段时间是我大学经历的最艰难的时光。寒假我没有回家,自己留下来做家教,用赚的钱补贴家教中心。商业社会的残酷,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过完年之后开学,我便寻找到了出路。当时我发现很多大牌的教育机构,很多老师也是兼职在那边挂职。于是我招募了很多这些大牌机构的一个教员,给提供给他们这些老师同等的薪资,但是因为我节省了培训成本以及场地的租金成本和广告成本,所以我的收费可以比这些大牌机构便宜40%以上,但是师资却是一样的,于是大获家长好评,纷纷给我介绍生源。于是就扭亏为盈,最高的时候达到2万块钱一个月的收入。
大三的时候,我在上下九商圈的宝华路潮流女人街,开了一个格子铺。那时候恰逢微商兴起,很多商家要租一个格子来展示他们的商品,而有的做得好的格主,我就鼓励他们租多几个格子,或者是直接交租一年给他打8折。大部分客户都是算1押1租,所以做到了4个月快速回本。这算是赶上了趋势的红利。
- 自由的斜杠创业者
大学毕业后,在老师的支持下,我开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专门做绿色和节能环保设计。由于老师是专门研究这一块的,所以我很有底气,而且遇上了国家十二五政策推广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趋势。
从我开了公司之后,广州市强制要求要做到绿色建筑的标准,才能够拿到相应的证件,于是我的建筑公司接了200个左右的项目。赶上政策红利,就算我没有资源没有背景,能力也不是很强,但赚点小钱是很轻松的事情。
- 寻找更多的副业
2017年我的副业还多了一个,企业培训讲师。得益于创业及市场开拓和团队管理的经验,佳兆业物业,心居地书店,中国平安,威时沛运集团,中仕网络等企业曾邀请我作为培训讲师或分享嘉宾,分享销售及管理技能。
2016年,也曾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投入数十万元,开了美孚润滑油的加盟店,开始了汽修店的投资。前两个月就开始盈利,暗自欢喜,但是第三个月开始,广州大规模修路,修了三四个月,生意受到不小的影响。等到修好路,一看傻眼了,原来平整的水泥路面,都铺上了10厘米的大理石台阶,客户的车开不上来,掉头的路口也临时关闭。这直接让我的实体店投资打了水漂。
我在2018年成为购书中心的读书会策划部的部长,平常我自己也会举行线下的读书会,这也是不赚钱的副业。但因为有了这些义务的劳动和付出。很多企业会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做讲师,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书友,也算额外的收获。
不一定每条杠都赚钱,但每条杠都是不一样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