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的时间压力
●情世管窥
曾听某20岁的小姑娘悲情地说,我还能有5年可以博弈一把。听的时候我还认为她小题大做,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在中国,时间压力还确实挺大的,有人说这是市场所迫,大家都如此,你如不按常理出牌,就被剩下了。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思维和市场竞争关系不大,其实全是一念间的事情,要不然为什么有人换了地方,思维却还是墨守成规?
我有一个朋友的姐姐即是如此。本来父母对她要求甚严,比如高中不许约会、不许交外族男友。他们的期待,是她在大学一步到位。后来看她到大学还无人问津,他们就降格为只要是亚裔就好。大学过后,还是兴趣寥寥,又降级,白人也勉强行了。后来快30了,成了“三高”,父母悔不当初,说只要是男人、是好人,不缺胳膊少腿就行。
父母如此着急,是因为他们觉得,时间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其实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已经耽误了的女儿,在美国人眼里却是香饽饽,她这几年来也交了好几个男朋友。朋友的姐姐在美国长大,知道在美国谈朋友,年龄多大倒不很关键,重要的是要能找个情投意合的。她在单位就认识几个医生,娶了比自己大好几岁,还拖着油瓶的熟女。
这是因为,在美国受欢迎的人和我国不太一样。比如,美国人眼中,亚洲的美女是吕燕那样的;最好的女性也不是静如处子的大家闺秀,而是交过几个男友的女生,因为这样才能证明她受欢迎,自己得到的不是一个别人都不要的女人(当然也不能交太多,不然又成荡妇了,做女人真难)。
这不是说美国的标准就比我们好。按社会建构论的说法,每个社会的标准都是人为的,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个人喜好问题,为其拼死拼活十分不值。太过纠结于任何一个标准和事情,都不太靠谱。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借鉴朋友姐姐的忠告。她说,这么多年交了这些男友,只是情之所至,遇到了喜欢的自然就好上了。换来换去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这不,去年遇到了,今年儿子都有了。所以不必从众,按自己的喜好,随意即好。
□庄常飞
曾听某20岁的小姑娘悲情地说,我还能有5年可以博弈一把。听的时候我还认为她小题大做,现在看来还真是如此,在中国,时间压力还确实挺大的,有人说这是市场所迫,大家都如此,你如不按常理出牌,就被剩下了。其实我倒是觉得,这种思维和市场竞争关系不大,其实全是一念间的事情,要不然为什么有人换了地方,思维却还是墨守成规?
我有一个朋友的姐姐即是如此。本来父母对她要求甚严,比如高中不许约会、不许交外族男友。他们的期待,是她在大学一步到位。后来看她到大学还无人问津,他们就降格为只要是亚裔就好。大学过后,还是兴趣寥寥,又降级,白人也勉强行了。后来快30了,成了“三高”,父母悔不当初,说只要是男人、是好人,不缺胳膊少腿就行。
父母如此着急,是因为他们觉得,时间是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其实他们却不知道,在他们眼里已经耽误了的女儿,在美国人眼里却是香饽饽,她这几年来也交了好几个男朋友。朋友的姐姐在美国长大,知道在美国谈朋友,年龄多大倒不很关键,重要的是要能找个情投意合的。她在单位就认识几个医生,娶了比自己大好几岁,还拖着油瓶的熟女。
这是因为,在美国受欢迎的人和我国不太一样。比如,美国人眼中,亚洲的美女是吕燕那样的;最好的女性也不是静如处子的大家闺秀,而是交过几个男友的女生,因为这样才能证明她受欢迎,自己得到的不是一个别人都不要的女人(当然也不能交太多,不然又成荡妇了,做女人真难)。
这不是说美国的标准就比我们好。按社会建构论的说法,每个社会的标准都是人为的,并无高下之分,只是个人喜好问题,为其拼死拼活十分不值。太过纠结于任何一个标准和事情,都不太靠谱。因此,我们还是应该借鉴朋友姐姐的忠告。她说,这么多年交了这些男友,只是情之所至,遇到了喜欢的自然就好上了。换来换去不是为了增加自己的价值,只是因为没有遇到自己的灵魂伴侣。这不,去年遇到了,今年儿子都有了。所以不必从众,按自己的喜好,随意即好。
□庄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