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卞之琳翻译的莎士比亚(更新版)
为正在写的一篇评渊冲、李健吾、周克希译《包法利夫人》的文章找资料,偶然发现三年前在豆瓣上跟一位友邻进行的一场辩论记录,是有关卞之琳翻译的莎士比亚的。我是卞之琳翻译的铁粉(虽然我不认为卞之琳的翻译是完美无缺的),但友邻不是。我认为我在这场辩论中显然更有道理。很希望听到不同的意见。

津轻海峡:
【津轻海峡豆瓣广播】莎士比亚警句 Listen to many, speak to a few. 多听人提意见,少对人发表意见。——卞之琳译
(注:老狐狸莎士比亚擅长用最简单的词语制造警句。卞之琳的翻译真叫绝妙。)
Windflower:
觉得翻译的不是太到位,listen to many是指listen to many people, 所以重点是’听很多人的意见‘,有兼听则明的意思。可是翻译成’多听人提意见‘就淡化了’听不同人的不同角度的意见‘的意思,而把重点放在自己要多听这一点上
后半句也一样,speak to a few people不是少对人发表意见,而是‘跟一小部分人说自己的看法’这样的意思,重点在‘人’而不是意见的数量。(比如说when u speak to such a few ppl, u could speak a lot.)
卞之琳这样的翻译看上去工整,意思大概好像也差不多,本身作为中文也似乎挺有道理,就给人翻译的好的错觉。但是翻译最重要的是准确传达原句的意思。这句翻译在我看来没那么准确。
津轻海峡:
我承认您提出了一个问题。但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这就是,原文是诗句,卞之琳也翻译诗句,诗句有音节的限制。任何翻译都是要在相互矛盾的要求下做出权衡取舍。
又,卞之琳的【多听人提意见】在汉语中也可以表示【听多人提意见】的意思。比如说,【你要多听听别人说什么】,意思显然不是你要揪住一个人听他说个没完,而是要听很多人说,广泛听取意见。
【少对人发表意见】在汉语里也可以表示要对少数人发表意见,而不是发表的意见少。例句,【你少跟人动辄就大谈症痔吧】,不是说你要跟所有的人都要“今天天气哈哈哈”,而是说你不要跟很多人谈。
总之,我觉得卞之琳的翻译是精心推敲的,无懈可击的。
Windflower:
翻译是语言的艺术,有相对于较为大而化之的日常对话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我想说的是,一句话不排斥一种意思,不代表强调这种意思。而原句是有自己的侧重点的,应当被强调。
此外,翻译自然有优先级,不过对于我来说,准确是第一,其次是美。其他事物也一样,真的丑比假的美好,且好一万倍。
津轻海峡:
翻译的准确不能一概而论呢。要看什么场合,什么要求。比如,同声传译的场合,你磕磕绊绊能传达出个大意来,那就是谢天谢地功德圆满了。但在书面翻译中,你必须对原文的每一个词都在翻译中做出明确的交代。
再比如,翻译歌曲歌词,你只能在规定的音节内施展身手,假如音节数不够你施展,对不起,你只能将就;假如音节数多了,对不起,你要在你的译文中注水凑足音节。你在这样的限制中没法准确。你带着脚镣跳舞,绝对比不上不戴脚镣因而可以肆意腾飞劈腿的芭蕾舞演员。但因为你带了脚镣,也不会有人强逼你必须跟自由的芭蕾舞演员去拼。
再比如,很多广告翻译,人家客户就要求你发挥创造力,只要传达大致意思就好,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另外,你说的准确只是强调的你所认为的或你所看重的准确。你不能说卞之琳的不准确。我们平时说话,不是用律师的语言说话的。
你按照订立遗嘱或条约的准确来翻译莎士比亚,反倒是不准确的。莎士比亚说的是通俗的语言,你不能把通俗的语言变成律师的语言。
准确是多方面的——音节数,单词文雅程度,是本土单词还是外来语,意象,语气,句型,很多方面,这些方面常常是相互冲突的。你不能只是单看一面。
----------------------------
附记
拙文发表后,承蒙友邻【鹤屋学姐的呆唯】不弃,惠与回应并提出垂询,促使我获得如下新发现:
——Listen to many, speak to a few这句话并不是莎士比亚的原话,而是原话的现代翻译。莎翁在其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写出的原话是:Give every man thy ear but few thy voice(尽力紧贴原文的翻译:倾听所有的人,但少对人发言)。卞之琳的翻译显然是由现代英语而来的。
——我现在还没有弄清 Listen to many, speak to a few这句话最初是怎样跟卞之琳的翻译联系起来的,猜想是有人看到了 Listen to many, speak to a few这两个现代英语句子,然后找到了卞之琳的《哈姆雷特》译文“多听人提意见,少对人发表意见”,把这两者搭配起来,搭配得天衣无缝。
——尽管有了上述发现,拙文说的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也都依然成立,依然屹立不倒。拙文给莎士比亚的句子和卞之琳的翻译作的注评(“ 老狐狸莎士比亚擅长用最简单的词语制造警句。卞之琳的翻译真叫绝妙 ”)也依然成立。
我希望并欢迎有人拿出更好的论说(arguments)推翻和取代我的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