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银幕前排排坐定!武汉人度夏仪式感从江滩开始

武汉人过夏天 还真不是只想钻进空调房最舒服的避暑方式当然是找个“透(tou 三声)态”的宽敞地 夏日的微风吹着温柔的星光洒落着闲适的话题聊着亲朋邻里陪伴着在这样避暑夜里莫过于来看场露天电影
在节奏匆忙的都市里
要找到能放露天电影的地方
还真不容易
众里寻他千百度,近在眼前江滩处
走,跟长江日报记者一起
去感受最质朴最惬意的夏日之夜

6月16日晚上七时许,长江日报记者沿汉口江滩五福广场往江边走,就能看到已搭好的“露天影院”。放映员在幕布正前方,用块白色木板写下——今晚电影《红色圩场》, 晚7:20。

习惯了电影院里的冰可乐爆米花加广告,这一瞬间突然感受到蒲扇棉布裙子小板凳,有种回到过去的感觉。

不少市民早早占好有利地形,等待电影放映。期待同场电影,让他们成了一点儿不陌生的朋友,互相打听:“今天放的电影好不好看?”“你看过吗?”“你从哪里过来的啊?”

在电影的播放过程中,还有更多的人陆续到来。长江边,夜幕下,人们或坐或站,欣赏着电影。

八点,“露天电影院”已经聚集两百多位市民。江滩的石阶就是最舒服座位,离幕布较近的空地是“VIP”宝地,不过你得带上小凳子才坐着舒服。

自带舒服小椅子和蒲扇,观影位置蛮有讲究——远眺是江水,身边有杨柳,离屏幕不远不近,“看哈电影聊哈天,蛮享受”。

有人干脆席地而坐,能看得见幕布就行。还有不少居民是骨灰级“粉丝”,往往“踩点”出现在电影播放处。

露天电影更像是场邻里聚会,让大家坐在一起,感受怀旧味的消暑方式。

年轻妈妈带孩子来看新鲜,孩子好奇地在屏幕前跑来跑去;在江滩健完身、还穿着溜冰鞋的年轻人,坐石阶上边休息边观影;高考结束的学生结伴来散步,被这的氛围吸引着不想离开……



武汉人
为什么爱看露天电影?

武汉人为什么爱看露天电影
大家看的究竟是什么
长江日报记者随机采访几位市民
听听他们怎么说——


沉浸式体验“一秒想家”
80后陈女士
我特意从武昌带小孩来江滩玩,路过五福广场时看见这里正在放电影。小孩第一次看露天电影,觉得蛮稀奇的,我也好久没这种感觉了!
小时候在老家看过露天电影,那时放电影是由白色幕布和胶片放映机组成,村里的小孩只要听说有电影看,都高兴地不得了,早早吃过饭,赶到幕布前占个好位置,一直等到天黑……
坐在这里对着幕布,那些感觉都勾起来了,让我很想家。

露天电影里感受武汉变化
80后陈女士
我特意从武昌带小孩来江滩玩,
退休的李阿姨
我从张之洞路过来的,带家人专程看露天电影。没退休前,江滩是一周放次电影,那时只要有时间,我下班就会来五福广场看电影。现在,江滩放电影频率更高了,设备也更高级了。
每到江滩出预告,本周要放电影时,我便提前带孙子来江滩玩耍,玩累了就坐在这里,吹着江风,闻着大自然的味道观影,蛮舒服。
江边还有五彩斑斓的灯光秀,观影的同时还能顺便赏灯光秀,感受武汉两江四岸的变化。时光流逝飞快,这几年武汉的变化好大,但每当大家准时聚在一起,看露天电影时,我就感觉时间一下子回到了几年前。

这是属于夏天的“仪式感”
70多岁的王奶奶
我70多岁了,住在六合路,是江滩露天电影的忠实粉丝。只要江滩放电影,会带着小板凳准时来捧场。
在酷热夏夜,拿把小扇子,坐着小凳子,和大家一起看露天电影乘凉,是件很开心的事。按现在年轻人说法,这是属于夏天的“仪式感”

青春必须要有一场露天电影
90后小姜
我是电影爱好者,每周都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这次来江滩散步,远远看到支起幕布,内心蛮欣喜。
记得第一次看露天电影是在解放公园,那时刚上初中,和同学一块去的,播的是周杰伦的《大灌篮》。电影看完,还被蚊子咬了一身包。回家路上,我们边数自己身上的包,边讨论剧情,意犹未尽。
关于露天电影,其实我不在乎放的是啥剧情,而是怀念和同学们一起享受的夏夜。和朋友们一起,感受充满青春的夏日,就是一种快乐。
武汉江滩放映露天电影小贴士
体会最武汉的夏天
小编强烈建议要来看次露天电影
据悉,目前汉口江滩五福广场
武昌江滩第一长江观景台
汉阳江滩鹦鹉洲桥文化广场
均有露天电影放映
在天气晴好的夏夜
每晚七点到七点二十开始
具体片名预告可关注微博武汉江滩

江水与星空是巨大的幕布
缤纷的灯光秀是天然的氛围组
在这样的“沉浸式影院”里
有夏天的风,有虫鸣的伴奏
看什么好像并不大重要了
重要的是有最好的人
陪你度过悠闲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