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老师
G老师是我的化学老师。
我还记得她刚来到我们班上时候的样子,圆圆的脸盘戴着一副眼睛,皮肤白里透红,说起话来轻声细语。那是她师范大学毕业的头一年,教我们化学并且担任实习班主任。她有着那种刚毕业大学生的热情,跟以往教我们的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师见怪不怪的态度很是不一样。我能看出来,对她来说,学生是可爱的,教师工作是神圣的,上好课是一种责任。
印象比较深刻的集体记忆是学校举行活动要做团体操,我们班就决定做一分钟的跆拳道表演。每天的训练她都在旁边看着我们,有时候会充当主席台上检阅队伍的校领导,我们会朝她喊出口号并招手致意。后来真正表演那一天,她却并不在观众席里。直到表演完了,同学们都回到教室里,她才跟大家解释,是她太激动了,怕看到我们流下眼泪。她真是一个内心柔软的人啊。
上化学课是需要在课堂上做实验的,这也是最令人兴奋的时刻。最壮观的实验要数课堂上“表演”铝热反应。那真算得上是表演,只见她把混合好的氧化铁和铝粉装进固定在实验台铁圈中的锥形过滤纸里,插上一根镁条。点燃镁条的瞬间,白光耀眼。随着镁条慢慢燃烧,渐渐地要淹没在那一堆粉末里的时候,突然“嘭”的一声,只见大量烟雾涌起,在教室里呈现出一朵小小的蘑菇云。然后过滤纸瞬间被红热滚烫的铁水烧穿,滴在事先准备好的沙盘里,然后铁水慢慢凝固,变成了黑色的铁疙瘩。同学们都被这实验震惊了,下了课都挤着想去看看反应后的粉末和摸摸凝固的铁水。
不过课堂上做实验难免有翻车的时候。记得那是做碳酸氢钠加热通入石灰水验证其中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那本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实验。可是那一天下午化学课,加热了半天试管里的药品,只见石灰水冒泡,就是不见浑浊。然后同学们就出谋划策,是不是石灰水有问题呢?G老师就把石灰水的装置拆下来用嘴吹,因为嘴里是有二氧化碳的,最后石灰水变浑浊而后有变清。这说明不是石灰水的问题。然后大家猜测那应该是碳酸氢钠的问题,要不然就是和碳酸钠搞混了,要不然就是过期了。G老师也纳闷,这个实验在备课的时候都做过了,没有问题,为什么到课堂上出问题呢?不过她不是一个在教学上糊弄学生的人。第二天下午的自习课,她来到班上给大家又做了一次这个实验。只见酒精灯被点燃,过了一会儿,通入石灰水的玻璃管渐渐有了气泡,石灰水随后变得浑浊,这是生成了碳酸钙的缘故,而后变得澄清,这是碳酸钙又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虽然是很简单实验,可是她还是一定要展示给学生看。这就是她对教学工作的较真。
她对待学生也同样认真。
我平时住校,礼拜六的时候才回一次家。G老师家离我家不远,就隔着一条街。有次冬天,到了礼拜六该回家的日子,由于前两天刚下过雪,地上湿滑,我就跟G老师相约一起坐公交车回家。到了里家最近的公交站我们都下了车,她说去取自行车,因为早上本想骑车上班,可是无奈雪地湿滑,就把自行车停在路边改乘公交。然后她推着自行车,我跟着她,在融化的雪地里“扑哧,扑哧”地一脚深一脚浅地走。G老师个子很高,有一米七五,因此她冬天爱穿长大衣,更显得修长。虽然那天她穿着高筒靴,可是她的长大衣依然被地上的融雪浸湿了一圈。就这样,我们先走到了她家门口。我正要跟她说再见,她说我把你送回家吧。我推辞说不用了,这没多远了,可她执意要送我。而后就是我在前面领路,她跟着我,一直送到我家楼下。我邀请她到我家坐坐,她说不用了。然后我们相互道别,她就推着车走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化学课的兴趣跟G老师不无关系。成为一个好老师固然需要经验的积累,但认真对待教学和学生则是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基础。那种对工作的认真和对人的热情,在被“躺平”和“996”充斥的当下好像成了稀缺品。我想这也不能全怪个人,大概这就是新时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