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仁:最恐怖的导演,最糟糕的监制?
作者:Bind
放眼21世纪恐怖电影界,谁是当之无愧的大拿级人物?
手下诞生三个系列,执导、监制超20部恐怖电影,还有无数衍生项目在途——温子仁。
这个男人的名字,代表了一种「温式恐怖」,但同时也似乎自带「魔咒」。
作为导演,温子仁的开山作总是稳如泰山,用他高超的镜头调度与氛围设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但作为监制,「温子仁」三个字变成了影迷口中绕不开的「诅咒」。

当温导放弃续集执导转做监制,或是用衍生片提拔徒弟时,这些电影往往质量堪忧。
当然,这些电影有不少差评源自观众对于温导的高期待高要求,但更多的,确实是接班人自身水平不足。
《电锯惊魂》《招魂》《潜伏》——由温子仁开创的这三个恐怖片系列,前两个都在今年迎来了续集,也双双面对着「高开低走」的批评。
从「有温」至「无温」,今天就来回望一下这几个经典IP的发展史(寒心变化),与相关系列新作的情况。
2004年的《电锯惊魂》,让温导一战成名的长片首作。
密闭的废弃厕所,被困的两名受害者,肮脏的地板上爬着一具无名男尸。

看到这部电影的第一眼,你就能明显感觉到剧组穷酸的气息。
但随着内外环境不断联动,真相层层揭开后,大家发现了这部拍摄过程不足一个月的电影实在是惊为天人。
温子仁仅仅花费了100万美元就打造出这部反转神作,成为了无数后辈的教科书。
《电锯惊魂》的反转让人直呼过瘾,但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展现了温子仁独一无二的创造力。
神秘而充满致命魅力的竖锯约翰·克莱默,死亡般冰冷的行刑机关,还有诡异的比利娃娃……这些令人过目不忘的元素是《电锯惊魂》的灵魂,有了它们,这个系列才能继续拍下去。
不管后续情节怎么发展,这些温子仁创造的元素,永远不可或缺。

无论是温导回归参与编剧的第三部,雷·沃纳尔主笔的第二部,亦或帕特里克·梅尔顿,马库斯·邓斯坦搭档合作的四五六七部,这些展现花样酷刑的血浆巨制,一年一度地补充着竖锯世界的细节,豆瓣平均分在7.5分以上,碾压九成恐怖片。
但与首部曲相比,这些续作虽然更加粗暴血腥,但却没了奇巧。
即便如此,它们也依旧是恐怖片中的佼佼者,毕竟,其故事与人物都有首部曲优秀的打底。
在《电锯惊魂》系列中,真正出现「监制魔咒」的,无疑是近两年回归的第八、第九部。
《电锯惊魂8:竖锯》输在时隔多年依旧是狂洒血浆的老套路,惹人乏味。

这部的故事硬生生和竖锯搭了关系,上演了一场不知哪个村哪个店的密室游戏,反而第七部中正式揭晓身份、竖锯最宝贵的遗产戈登医生不知所踪。
而启用一批新人打造重启之作更是犯了大忌——这批角色的设定完全比不过温导的设计,过早透露所有底细的反派更是平平无奇。
前不久才上线的《电锯惊魂9:旋涡》,则还不如第八部——它把上一部就犯过的错误重新犯了一遍。
竖锯曾经作案的城市再度出现拼图杀人狂,由克里斯·洛克饰演的警探扎克要和搭档追捕真凶……

又一批新人,又一个完全和原作不沾边的俗套故事,还有一个毫无个人魅力的反派。
第九部所保留的,仅是一些最浮于表面的要素——录音带、漩涡、尴尬的反转,和完全没有想象力的虐杀机关。
克里斯·洛克毛遂自荐的剧本堪称是部《电锯惊魂》同人作品,只有一张照片与竖锯有点关系。
于是这部看上去既不是重启,又不像传统意义上的续集,高不成低不就。 温子仁为《电锯惊魂》系列留下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一个亟待延申的世界观,迷人的连环杀手与反转戏码。
七部曲已经耗尽了这些资源,强行续命的效果有目共睹,哪方面都不忍直视。《电锯惊魂9:旋涡》沦为5分渣片,本月上线的《招魂3》亦难逃「监制魔咒」。
改编自沃伦夫妇真实驱魔案例的前两部《招魂》,分别讲述了二人驱逐女巫、修女恶鬼的恐怖故事。

温子仁在片中将光影、声音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让本俗套的鬼屋和驱魔题材脱离了陈旧感。
前两部《招魂》中,值得吹爆的经典桥段比比皆是,譬如第一部中的地下室惊魂,缄默的场景中突如其来的不是鬼怪的嘶吼,而是平日里熟悉的声音。
孩子们稀松平常的拍手,此时异化为恶魔袭来的前兆,没有鬼却更加瘆人。
黑暗降临,微弱的灯火一次次提醒观众——大的要来了!
这般威慑力,简直达到了「定时炸弹」的级别。 到了第二部,由画中现身的修女,鬼祟的驼背人,这些同样以氛围为重的桥段不输前作,依旧精彩。

在《招魂》及其衍生作品中,温导的独到设计从没有缺席,其创造的鬼怪形象是片中毋庸置疑的加分项。
在《招魂》中客串的安娜贝尔后来拥有了独立三部曲,衍生片《修女》是当年恐怖片大热门,《驼背人》的项目也在进行中。
每个人都会在一些瞬间感到恐惧,而温子仁的能力就是提纯这种恐惧感,用苍白、扭曲和诡谲的意象把梦魇具象化。

但到了《招魂3》,接过导筒的大徒弟迈克尔·查维斯只是勉勉强强考了个及格。
围绕美国历史上第一起以恶魔附身为理由提出无罪辩护的奇特案件,沃伦夫妇要调查案件中是谁在请魔作祟,对方又有什么黑暗企图。
虽说目前中文译名为《招魂3》,但这部新作的英文片名为「The Conjuring: The Devil Made Me Do It」——故意抹去第三部的身份,转而以著名案件直接命名,与前两作相比风格迥异。
沃伦夫妇不再是宅在鬼屋里的灵媒驱魔人,变成了到处奔跑寻找线索的超自然侦探。

创新有余,但鬼屋的比重和重要性被大大弱化,悬疑占了上风。
没有了危险的深宅,《招魂》也就没有了能令人印象深刻的桥段。
本可大做文章的法庭审判、被附身者的正邪转变也都被一笔带过,白白浪费。
而本作的反派不仅设定空洞,更缺乏鲜明特点,连修女的一幅画都比不过。
根据迈克尔·查维斯所言,本片原本的剧本并非如此突兀和简单,但因为华纳对于之前复杂的剧情感到不满,强行修改了诸多内容,连温子仁设计的新恶魔都被删去。
嗯,老华纳了。

平心而论,《招魂3》的质量谈不上扑街,但「监制魔咒」与高不可攀的前作注定了其无功便是过,狗尾续貂的事实难以掩盖。
正统续集草草收场,「招魂宇宙」的衍生作品《修女2》《驼背人》都仍处于开发阶段。
前两个超级IP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之后还有《潜伏5:黑暗领域》为「监制魔咒」补上最后一枪。 2010年正式开启的《潜伏》系列,用鬼魂萦绕的异界构建了一个黑暗恐怖的阴宅。 乔迁新居之后,莱姆波特家的儿子达尔顿便受到恶鬼侵扰,长久昏迷不醒,这栋房子中也开始有厉鬼出没。求医无果的妻子瑞莱找来灵媒伊莉斯进行驱魔,隐藏在丈夫乔什身上的秘密被逐渐揭露……

在风格上,成本仅150万的《潜伏》几乎就是《招魂》的试验田。
风雨欲来的恐慌促成了家庭的分崩离析,驱魔人适时来到,与恶魔开始了一场大战。
《潜伏》延续了温子仁一贯擅长营造的紧张氛围,闪光灯和异界桥段把黑暗与光明的交相辉映发挥到极致。

到了《潜伏2》,温子仁还大量使用了伪纪录片式的手持镜头,提升了那种让人窒息的沉浸感。

在剧作上,影迷也逐渐发现,真正热衷于惊天反转的并非温导,而是他的老搭档雷·沃纳尔。
从《电锯惊魂》《死寂》再到《潜伏》,操刀剧本的雷·沃纳尔一次次向世界展现着自己最为擅长的反转情节。
通过两部的铺垫,伏笔合二为一,超越时间线的庞大架构,让雷·沃纳尔打造的《潜伏》两部曲不输《招魂》。
但到了作为前传的《潜伏3》《潜伏4》,虽说制作成本提高至一千万,也拦不住《潜伏》系列显现颓势。
不论是雷·沃纳尔自编自导,还是启用新人导演亚当·罗比特尔(《密室逃生》导演),本就是「强行续命」的剧本,又没了温子仁的加持,前传怎么拍都显得是清汤寡水的鸡肋。

不过IP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像2018年的《修女》,虽说口碑崩盘,但借着《招魂》的热度竟然拿下了3.6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甚至比《招魂》的3.2亿还要高。
背靠大树好乘凉的《潜伏4》也在同年获得了1.6亿的票房,为系列第五部的制作打了针强心剂。
《潜伏5》在剧情上会重回正轨,讲述莱姆波特一家在驱魔十年后再遭恶鬼侵扰的故事。

去年10月29日,根据Blunhouse的视频会议,众多新闻报道了该系列主演帕特里克·威尔森将首执导筒,成为了《潜伏5:黑暗领域》的导演,并且该片档期为2022年。
去年11月,帕特里克·威尔森在自己的INS发布首条自拍视频,明确说出自己会执导系列第五部——the insidious five announcement with me directing it。

所以,IMDb页面中的演职员信息——亚当·罗比特尔导演,温子仁副导演(?史诗级迷惑)——大概率不属实,加拿大11月11日网络上映的时间也存疑。
除非疫情导致帕特里克·威尔森的档期变动非常巨大,否则难以理解这一官方盖章消息会成为子虚乌有的哑炮。

但愿这位在《潜伏》剧组耳濡目染多年的金牌男主真正学到了「温子仁执导」的精髓,而不是又一部赶鸭子上架的捞钱续集。 《电锯惊魂》彻底沦陷,《招魂》宇宙依然在衍生,《潜伏》男主独挑大梁……三个系列的命运都已经脱离了开山鼻祖的掌控,所谓「监制魔咒」,大概是粉丝们的一厢情愿,因为能达到温子仁水平的导演实在是少之又少。
与其说是「魔咒」,不如说是不可避免的落差感。
虽然连续经历了两场失望,但温子仁在年末为影迷准备了全新惊喜——《致命感应》。

这部由温子仁执导的新作,尽管暂定年内公映,但截止目前依旧非常神秘,而且据说有大陆投资,并有望引进。
温导时隔五年回归执导恐怖片,能否开启一个全新宇宙?只能默默许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