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总结&在欲望的诱惑下寻找自己…
2021年中总结 今年很顺,我们不急不躁,几乎每件想做的事情都在推进,可以说,2019年是梦想的一年,2020年是现实社会的一年,2021年是梦想和现实结合的一年。今年我们没有工作,正式的成为了两名自由职业者,我们5月之前用的都是去年赚的钱,我们的生活成本也不高。每天都在认真的生活,想做什么了就花一段时间去感受去做。 今年是我感受到自己成长的一年,每周我都能隐约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大都是一些思想上的感受,这和在学校里学来的完全不一样。这种自己感受来的会更加深刻,更加贴合自己!我们对钱进行了探讨和实验,也是我们接下来想做的。3月份我们两个人除去房租一个月只花了八百多,4月我们进行了15天的花钱练习——消费自由(15天可以花到花呗上限三万)。这个过程其实很艰难,要不断打破我们的认知,我们的定价机制,最后我们整个4月两个人除去房租只花了两千五不到。我去了几十年都想去没去过的餐厅,为平时及其难得的东西或是体验买了单。 这个花钱练习实验让我们都成长了不少,思维模式也慢慢的在改变,有些东西贵还真的有贵的道理!比如:好利来的面包、和一些不同风味的菜品,还真的是有品牌的要靠谱一些,还有贵的梨(8块一斤的梨皮薄囫小多汁果肉香甜;那2.5一斤的梨它皮厚囫大果肉又干又没味道汁水也没有)这么算下来,便宜的和贵的其实是一样!也有一些东西纯粹是收了“智商税”,比如:精品超市里同样品牌的矿泉水,(肯德基,必胜客。这两个可能是抱有太多的期待了,所有失望很大,觉得是品牌和实际不符的)。我想如果我们没有做这个实验的话,只能一直固步自封在自己的狭小的认知里。 我们之前一有钱就交房租,可以一直住到8月底。我打算等房租到期了之后,要开启一段自由之旅——《假如我生来就有钱》的实验。我想退掉我们的房子,处理掉现在行李(寄回老家,或者是捐了)。只带着自己(身上穿的衣服裤子鞋子)和电脑手机,然后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在哪里停下就在哪里停下。什么都不带去也什么都不带走,我想不做任何预设的生活,在这种向往的生活状态下做我们想做的,就是创作,把我们曾经的故事都写下来,变成书,或是歌,或是任何一种形式,现在我也不能做太多的预设。 其实想要的也很简单啊!我想试试放心大胆的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要花多少钱,我又能不能做成,真的是不是做你想做的事,做好它钱就自然会有了,又或者,我可能也没有那么喜欢那么想做,或者我暂时也没有能力实现它们。总之你得去做!

之所以写下这篇是因为。四月底五月初的时候我们萌生了一个想法,我们想给陶德砂锅,一家在我们楼下的餐馆拍广告。我们和它发生了不少故事,这让钦钦突然决定给它们拍广告。当时我们已经和老板交流过了,感觉都还不错,按计划第二天我们就先拍摄了样片,后来进展的飞快。陶姐(这家餐厅是兄妹起家,陶姐就是老板之一)让我们出了一套购置设备清单的同时,我们一连去了三四家成都分店去和伙伴(员工)们同吃同住,这样感受到他们及陶德以后才能更好的创作出坚实的剧本。 提笔写下日记的时候是6.8号,当时在成都一店像个闲人一样到处观察屁股都几乎没有机会挨到板凳的待了一天一夜。晚上沾床就睡,再待下去我要彻底变成这群伙伴了,要停止思考了。我们决定先回家去拿眼睛去下一家店,在零星的小雨下我们欲言又止,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慢慢的开始思考,后来我说了很多,我开始质疑,质疑这个社会,这个运转模式,质疑人和人……不是他们的不好,也不是他们工作的不开心。是他们太知足了,太积极了,太不相信自己了……他们的价值就是在这里吗?一家餐厅不是就是应该做到把员工当人,生病了就应该送去关怀允许请假吗?怎么只是做到最基础的就成为了最好的样子呢?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直至现在是6月20号,过去了十来天了,没次见完陶姐,去完陶德砂锅,和伙伴交流完,身为顾客用餐完后,我都很难平衡,我不知道应该站在谁的视角来看待,我连自己是谁都搞不清了。这就是好奇害死猫吗? 我们聊的越好,诱惑就越来越多。其实我们几乎没有谈到过钱,我们一直都在主动的在做能想到的事情。但是对于彼此的信任欣赏不断加强的时候,我真的是有想过要不要推迟八月底的实验,先实现现实层面的自我价值。现在我又清醒了,我们好像也隐约看清了些什么。我不会推迟实验的开始的!即使这场实验的风险性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