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走马 | 城郊的房子

我居住的地方叫“柳泽”,位于东京都23区开外的西东京市,算是一个郊区。但好在电车方便,每天去城里的语言学校也不需要再转,花上30分钟也就能到顶顶热闹的地方。不像新宿站、涉谷站、或者是日语学校所在的高田马场站那样,每次电车到站一开门,人潮就迫不及待地涌出来,在我们的小车站,即便电车上的人再多,下来的也只有零零散散几个人,虽然地方不大,但每个人拥有的空间是相当富足的。
在日本,电车站附近通常都是最热闹的地方,是一个枢纽般的存在。商店、餐厅、和各种公共设施都会集中在这一片。而在东京去过的那么多车站里,就属家门口这个最朴素,只有一家小小的超市、药妆店、蔬果屋和拉面屋而已。要说实在是因为位置比较偏僻吧,再花上3分钟往后坐一站,这里的车站又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好几层楼高的百货,什么都能买得到,餐厅也是一抓一大把,繁荣得不得了,可明明也差不了多少路程,真是奇怪。在我们这片地方呆得无聊的时候,就常常偷跑到隔壁的车站,痛快地吃一顿再回来,这样恰到好处,不近不远的距离,让人自在极了。
再来说说我住的的房子,从车站走路5分钟,穿过一条街道,在靠近铁路通道入口的地方拐个弯,就能到我的住所啦。周边没有高楼,民居们都是矮矮的一户建小房子,门口贴着主人的姓氏,比如佐藤、山田等等,房子通常还会带一个面积不大却精心打理的小庭院,每一家都摆着不同的花和假山,造得像一个小园林,迷得人挪不开眼睛,每次路过别人家门口都忍不住往院子里偷看一眼。
我们的房子也有一个庭院,而且还不小呢,在附近算的上是“大户人家”,因为没有人打理,精致的造景当然也不存在,一片平地上全凭杂草们自己野蛮生长,最近倒是冒出了一些野生的小雏菊,也别有一番风味了。
之所以说“我们”,是因为所住的房子是“sharehouse”的形式,合租屋。拥有自己房间,而公共区域则是和别人分享的。关于房子,来日本前,做了很多功课,语言学校推荐的寮又贵又小,去租公寓又要提前大半月的时间,怕是刚来就会流落街头,找来找去只有sharehouse不需要本人到场,可以在网上挑中了就签合同。
离车站不能太远,离市区不要太近,住的人不能太多,房间面积也不可太小,当然价格还得合适。花了好几天时间泡在网上,一家一家仔细地比对,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各方面都能匹配上的,又反复在地图上查看位置,甚至打开了3D模式,非得从车站到房子假象地走了一遍才满意。签合同的时候倒是顺利,工作人员有懂中文的,邮件沟通了几次就敲定下来了。不过房间的模样,因为没有亲自来过,也只能通过网页上的图片自个儿猜想,生怕遇到什么十级修图高手,过度美化的话,那也只能蒙头吃亏了。谢天谢地!好在房间跟实物图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对日本房东的信任感又加了一点。
已经在地图上走过一遍了,下了车站便毫不犹豫直奔“sharehouse”,轻轻松松找到大门,穿过大院子,再根据房东给的密码进去,沿着右手边的走廊走到最后一间,推开没锁的房门:一张桌子、一张床、一个衣柜、一个冰箱再加上随身一大一小两个箱子,就是全部家当了。打开冰箱,房东留给我的钥匙就藏里面,笑。房间不算大倒也齐全整洁,真的是拎包就能入住。不过,被子枕头都是没有的,嫌体积太大占位置,也没有随身带来,不过在来日本之前,先从网上订购了一套,第一次用日本的购物网站再加上也没人签收,能不能送到心里也没底,本想着晚上睡觉就先凑合一下的,没想到在走廊,看到了自己的大箱子,装被子的包裹倒比我先找到了这个房子,这下也不用受冻了,一个好的开始。
行李箱随便一放,迫不及待去参观房子。这是一幢二层建筑,长长的,呈一个L型,一共大概有十多间房间,楼下都是单人间,楼上有些是套间。二楼公共空间非常大,厨房客厅连在一起,是核心区域。客厅有三面窗户,前面的正对庭院,窗户前有一个吧台位,我常常会坐在这里吃饭。侧面的窗户打开是一片竹林,在靠近榻榻米榻席的一侧望出去,能看到隔壁人家的院子。总之每一扇的风光都不差,特别是有风的时候,风穿过竹叶,窸窸窣窣钻进房内,躺在塌席上小憩,那一个下午都是快乐的。
虽然入住的人不少,但大家白天都是各忙各的,客厅常常空出来,住在隔壁的新西兰小哥会在这里看书学习,我偶尔也去,打完招呼便不再说话,倒也自在。
厨房也是我经常光顾的地方,所有的餐具和烹饪工具基本都给备好了。电饭锅、炒锅、汤锅、烤箱、咖啡机、多士炉、章鱼烧机……几乎都可以开一个餐厅了。碗、碟、被、筷也都有,而且就像日剧里的那样,款式多多,每个不同。所以在开饭之前,挑一只好看的碗也是要紧的事情。但消耗品还是自己准备,所以大家几乎都有一个自己的小篮子,装着调料品、米、面等东西。
到了晚上,厨房开始热闹起来,大家忙着做饭,当然,还是各做各的。灶台大概能容纳三个人,所以也会遇到排队的时候,这时候我就会放下我的小篮子,逃回到自己的房间等上一阵子,实在害怕社交,特别还是要用蹩脚的英语或者日语,等大家陆陆续续都离开,才又悄悄回来。
客厅隔壁是洗浴间,男女分开两间。洗澡同样都自有一个塑料筐,只不过更大一些,可以放下衣服与洗浴用品,每天搬上来再端下去。晒衣服就比较麻烦了,天气好的时候,庭院能晒,但因为刚好遇上了梅雨季节,天气说变就变,每天几乎都要来一场雨,虽然不大却无可避免,就只能把衣物晒在自己屋子里。一楼的洗衣间有三台洗衣机和三台干衣机,洗衣机不要钱,但烘干衣服一次100日元,还是很实用的。另外,厕所就在各自的房间门口,两个人共用一间,省了不少麻烦,还是我喜欢的智能马桶。
每周一、三、五上午会有阿姨来打扫公共区域,自己的房间自己维持好,垃圾分类丢进垃圾桶,其他几乎不需要自己动手,当个懒汉即可。
离房子不远的地方,还有一片小山坡一样的公园,说来也奇怪,这儿的房子都是小小的,但公园却毫不吝啬地占了一大片位置,分成好几个区域,跑道、足球场、儿童游乐设施一应俱全,山坡上还有好几只亭子。附近的居民会来这里遛狗、跑步、骑车、踢球。我也常来,偶尔来跑步,更多的时候是坐在亭子里发呆。有一天晚上,在亭子里坐着,听到旁边有人在练习太鼓,太黑看不清人,只能听到鼓声。起初还在竖耳认真听,后来就直接躺在亭子的平台上,一声一声鼓点敲进心里,想着,这里的生活感可真让人心满意足啊!
我在这里生活了五个月,后来因为学校位置的变化,搬进了其他地区的公寓。虽然不繁荣,但我却很喜欢柳泽的生活氛围,不像市区那样让人眼花缭乱,让人能够精确地知道便利店、花店、餐厅都在什么位置。每天到了傍晚的17:30,整个小镇子还会准时响起悠扬轻快的音乐,飘荡在每一个角落,大概是要提醒人们,夜晚来了。
-
天心月圆9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0 21: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