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记】【拾贰】读书笔记里坚定的阅读脚步(和九年字迹变换)
以前有人问我写过的笔记还会再看吗?我说会,当然会。读书笔记对我来说就像是日记一样,只不过是借由别人之口诉说自己的心情。数数保留这样的习惯也已经好几年了,中间也时有变化,回顾一番当作梳理好了,全部按照书写的时间顺序排列。前面部分肯定算是黑历史,友邻们看过笑笑就好。

写笔记的契机一定是萌生了“我要把这句话记下来”这样的心情。对我来说,这段开始是郭敬明,是被“曲解”的古诗词们。这些都是我刚上初中那会最流行的书,偏远小县城的孩子,又见过些什么呢。我知道近些年他一直饱受争议(或者说负面消息居多),但打从一开始被我迷恋的,就是那个年少的“第四维”。


小学换了环境,我才接触到郭敬明,为书里梦幻又清冷的氛围所感染,就自己攒钱买了一本,一直很珍惜它。我还记得自己那时候特别喜欢梨落,喜欢这样生生世世不会忘记的爱。
同期,我在朋友的影响下开始看绘本和杂志,几米的许多作品和《绘心》、《绘意》,这些书里的句子也常常被我摘抄下来。现在看来都是一份妥帖又温柔的少年心意,真感谢这些漂亮的杂志,一本又一本地浇灌着年轻的心。

那时候的新概念作文比赛还挺有意思,我在教室图书角里读到一本古早的获奖作文选,里面有一篇郭早期的作品。我好喜欢,就在数学课上一字一句地抄了下来,他那时候看起来跟我们每个神经质的中学生都没什么两样,尤其很像我这样废话多的人。

上高中之后,对我的阅读与写作影响最大的人出现了:席慕容。读她的散文先于诗,但优秀的作家总是不会局限于形式,即便是散文,也有浓郁的诗意。高中第一年上铺的室友买了《丰饶的园林》,我借来在深夜读完,那些穿越时间、隔空共鸣的少女心事,启发我在往后长长久久的岁月里,都保持着细腻敏感的心绪。

我还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是摘诗的,正面翻开会有柳永,背面翻是我读完席慕容所有诗集后最喜欢的内容。


高中时代随波逐流的多,同学们在读什么小说,我也读。《龙族》完全被我当作言情小说来看,现在想来它就像一部年少时会喜欢的动漫,热血的情节,漂亮的主角,所以我会喜欢楚子航也不足为奇吧?
2013-2014年我买了整两年的《最小说》,一个又一个故事囫囵吞枣地读完,最喜欢的故事还会抄下来(以前喜欢《花火》的时候也抄过一篇),所以也常常摘抄一些“很有感觉”的句段。

高二的时候有一个字写得非常漂亮的笔友,在他的推荐下我去读了《大地之灯》。关于笔友,也许我能再写出一篇长日记来,这里就不多赘述了。他说读完这本书之后他习惯了在信头写一句“展信佳”,后来我学会了这个习惯,在无数电邮、纸信里延续着这份小小的心意。甚至在念高二的时候还写过一首以此为题的英文诗。

高中最后一年的我似乎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读书还有些局限,读席慕容很像的张晓风,把《最小说》替换成大开本的《文艺风赏》,我的心已经飞往了不知何处的远方。
大概三年之后,我去笛安的签售会,她问我要在扉页写什么,to谁?我说都不用,只用写一句“祝阅读愉快”,她说以前的文艺风赏主编手记她也总是会写这一句话。当然啦,这句话被我记了很久。

大一的生活过半,我才开始好好重拾阅读习惯。一开始似乎只能读一些女性作家的作品。继续读亦舒、笛安和严歌苓,还有当时获奖的郝景芳,但这些都是良好的开端,我开始用豆瓣标记,开始听读书博主的视频,开始了真正的阅读之旅。
从一开始,我就习惯用钢笔写读书笔记。


大二的时候读到毛姆的短篇小说,好似豁然开朗。果然精彩的故事很是吸引人,我被色彩缤纷的情节所吸引,开始蚕食般阅读图书馆里所有毛姆的书,也是这段时间我开始思考图书馆检索系统种“标引”的重要性。



大二的暑期读到《细雪》像是遇到了最合口味的书,在没什么人的校园里悠悠闲闲地读书,恐怕是最开心的事情了。从这以后,我的日本文学之旅就没有停下来过了。同年,我开始临帖,读书笔记也开始发生一些隐秘的变化。

前两年里我仍然会抄一些整篇,但内容不在局限于散文,还有一些公众号里特别喜欢的内容,我也会整篇摘抄,这在后来越发忙碌的时间里渐渐绝迹,想来当时的我也是真的空闲又有耐心。大学生可真是时间多呀。

上了大三之后进入了我阅读过程的井喷期,这在我上一篇读书日记中也有详述。那段时间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读书笔记的视频,许多人为了节约时间尽快开启下一本,常常省略或者简化摘抄笔记的过程,但对当时的我来说摘抄也是读一本书必不可少的一步,所以仍然会花大量(上课)时间来誊抄。在再次翻阅并书写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领悟到新的意味。



那一个学期都在各种各样的书里泡着,虽然也没读出个什么名堂,但某一天,我就突然感觉到自己的阅读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于是翻出老早买下但没读完的《围城》,在去苏州往返的火车上读完了。

时不时我也在i开头的书架边瞎逛逛,找些没听说过,但好像很有趣的书回去看。


《我选择独自一人》这本书像个意外,某天早上我在还书的时候在混乱的书架上看到的,或许某个漂亮姐姐才刚读完它,神使鬼差地我就捡起来它。而内容也完全没有让我失望。它像是一次冲破信息茧房的成功尝试,我在现实的偶遇下,获得的惊喜收获。

大一的时候有一位很喜欢的笔友,他温柔可爱又优秀,写的信像是清清冷冷的月光,曾是我那几年里最坚定的人生标杆,有一次我问他读什么书,他说常读周国平。所以我常把这位作家记挂在心,尽管读过一次之后,没有再借过他的书。

而在阅读量的堆积之下,我终于开始读到一些有分量的书,开始了新的探索。这个时候我也发现自己长达一年的临帖起了些作用。



在豆瓣渐渐有了朋友,看到友邻们读什么,我也想试试看,由此会种草一些平时发现不了的好书。比如下面这本,到此才算第一次走近诗词赏析。只可惜我现在跟这位豆友已经不再联系。读书的时候总觉得叶嘉莹这个人熟悉,回来再翻看席慕容的书才发现二人是好友。

偶尔去书店也会看到一些漂亮装帧的书,就像是这一本。也刚好当时我特别喜爱书信,爱不释手。

慢慢地我对读书笔记也不再满足于摘抄,越来越多的想法从我脑海中迸发出来,所以趁着换本子,就更换了写笔记的方式。第一次尝试是从《娱乐至死》开始的,不得不说这样的笔记方式需要花费我更多的时间,但能把自己的细小思维都记录下来,也是件很棒的事。尤其是在读诗的时候。


发现sulence的推荐很合胃口,后来越来越多地种草。比如这一本,那段时间正值暮春,沉浸在阅读和音乐的美好里。



年末在图书馆里读《鱼翅与花椒》,第一次觉得想家了。

而这样的笔记方式仍然是让我觉得空而赘余,在年初阅读完《且借纸遁》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借鉴之意。除此之外,我发现自己在“打字”的时候做不到细致全面思考,而只有在“手写”的时候才能抒发完整想法,于是我改换方式,先写短评再语音输入到豆瓣上。用喵喵机打印书的封面,写下一些更多的信息,让我的读书笔记第一次看起来如此充实。


但今年上半年我流转成都、重庆和南充市区,带这些东西多有不便,也开始发展起来了电子笔记。其实格式上跟前面保持了一致,贴图更方便了一些。有时候看完书心里还是倦躁,就不写笔记,如此看来也算是锤炼心性的方式了。但最近在家的时间多了,打算继续写纸质笔记,毕竟我还是更爱纸的感觉。

好像絮絮叨叨没讲个什么,权当作记录好了。读书笔记,就是把读书和写字结合得最紧密的方式,所以对我来说也无所谓坚持不坚持,只是很想写,就去做了。
-
hiyor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9-07 14:58:52
-
人生的厨房 转发了这篇日记
如此挺好的呀,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当年的触动处和当年之心或也类如当打之年还有人生之万里行程,万里归途,归来仍是初心和原来你还在这里……23.5.25 22:17湘沙铝
2023-05-25 22:17:35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2-05 10:51:14
-
Debbi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1-11 02:13:42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0-17 15:01:25
-
法考研公专用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23 19:34:59
-
小小狮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23 17:02:07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9-17 21:05:43
-
透明鱼 转发了这篇日记
有了一点启发,事情坚持下去了总会有思考,努力了总会有变化。不要过早焦虑选择的方向和方法是否正确,不要拖延,行动起来,在行动的过程中总会有新的收获。
2021-08-22 12:22:25 -
无名的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除了初中老师非要让我们在书上写批注 2次 从来没在书上写过字 读书笔记究竟是些书上 还是本子上 还是电脑 平板里 😂 答主字好好看 借鉴
2021-08-14 01:14:39 -
柏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09 11:14:51
-
Alan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01 12:42:53
-
紫色风铃🎄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18:00:23
-
pailan909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6-23 14:45:37
清游漓漓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观影小结|年度十佳|电影元年的惊喜感 (9人喜欢)
- 2024读书小结|年度九佳|当阅读完全贴近生活 (1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