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作家语录·哲学篇(七)
“世界观”指的是一个观点体系,其中不同观点如同拼图的一块块拼板一样相互联结。也就是说,世界观并不仅仅是一些分离、独立、不相关的观点的集合,而是一个不同观点相互交织、相互关联、相互联结的体系。我们只能为我们所秉持的极小一部分观点拿出直接证据。对我们的大多数观点(也许是几乎所有观点)来说,我们之所以秉持这些观点,主要在于它们可以跟一个很大的、其中各个观点相互联结的观点集合拼合在一起。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秉持这样的观点主要是因为它们可以跟我们的世界观拼合在一起。
——理查德·德威特 《世界观》
根据真理符合论,决定一个观点为真的因素是这个观点与独立、客观的现实相符合;决定一个观点为假的因素是这个观点没能与那样的现实相符合。根据真理融贯论,决定一个观点为真的因素是它可以融入一个整体的观点集合,而决定一个观点为假的因素则是它不能融入一个整体的观点集合。
——理查德·德威特 《世界观》
在科学中,最常见的推理模式有两种,一种为归纳推理,另一种为演绎推理。在一个好的归纳推理过程中,即使所有前提条件都是真的,所得出的结论也有可能是错的。相比之下,在一个好的演绎推理论证过程中,真的前提条件就保证了真的结论。也就是说,在一个好的演绎推理论证过程中,如果所有前提条件都是真的,那么其所得出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
——理查德·德威特 《世界观》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despair is not being who you are.
绝望最常见的形式是没有做自己。
——索伦·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
绝望是这样一种病症,得到它是一种上帝所赐之福,从未有过它是最大的不幸。
——索伦·克尔凯郭尔《致死的疾病》
The failure to read good books both enfeebles the vision and strengthens our most fatal tendency - the belief that the here and now is all there is.
不读好书,既削弱了洞察力,也助长了我们最致命的倾向——以为此时此刻就是一切。
——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
关键不在于纠正错误,做到真正正确,而在于不要认为自己完全正确。
——艾伦·布卢姆《美国精神的封闭》
哲学家并不仅仅是在解决一些技术难题,而是在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来刻画我们的日常经验,“因为我们都需要一种眼光、一种概念框架来赋予事实和事物以意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值得过。”
——罗伯特·所罗门 《大问题》
生活的意义问题不是那种需要或能够给出确切答案的问题。的确,它更像是一则不可或缺的隐喻或是对生活的看法和洞察,从中你可以看出自己正扮演着何种特定的角色,有着哪些合理的期待。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你对它的看法从多方面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走向。
——罗伯特·所罗门 《大问题》
寻求安宁的十个建议:
1.具有自我意识。2.用理性思考去克服消极情感。3.享受拥有的富裕,也要为财富的失去做好打算。4.与他人保持关系,但要小心谨慎。5.他人不可避免地会令我们产生烦恼,但面对侮辱和愤怒,要学会用幽默的方式去解决。6. 人不幸福的两个主要原因是贪得无厌以及担心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7.使用消极想象来克服贪得无厌。8.使用控制三分法里的只关注我们能够完全控制事物的方法来抑制我们操心那些超出我们控制力的事物的倾向。9.采用控制三分法只关注我们能够完全控制事物的时候,要注意将目标内在化。10.将控制三分法与宿命论相结合,不为过去已发生和此刻正在发生这类完全不可控制的事情而烦恼。
——威廉· B·欧文《像哲学家一样生活》
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只有当我们全然承认生活注定会是一场恒久的失望后,才可以好好笑它一笑,最终使我们变得无拘无束起来。这时,那种令人感到啼笑皆非、苦乐参半的乐趣才会开始出现。
——丹尼尔·克莱恩《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此生涅槃的最简单定义即“灭贪灭瞋灭痴”。很明显,此生涅槃其实就是心理和伦理的实相,是作为转化状态的人格,所具有的特征是平和和深刻的精神上的欢愉、慈悲的心态,以及精细入微的觉醒。一切消极的精神状态和情感如疑虑、担忧、焦灼、恐惧等等,都会从得到启明的心灵中消失。
——关大眠《佛学概论》
哲学家们总是彼此有分歧,并且任何一个哲学问题都不止有正反两面。我个人的看法是:这些问题中绝大多数都尚未被解决,并且其中一部分或许永远也无法解决。
——托马斯·内格尔《你的第一本哲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