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的独特风俗
查看话题 >新时代的“一村一品”

目前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3274个,预计到2025年再新增1000个;而专业村数量早在15年底就达到了58000个;只要一谈到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就会出现,那到底什么是“一村一品”?

“一村一品”是平松守彦先生在1979年任日本大分县知事时所提。要参透“一村一品”的含义需从认识“村”和“品”的含义开始。
“村”:指人们在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聚居体,是自然村和行政村的统称。自然村是聚居体的最小单位。行政村依方便管理原则,可以是自然村的一部分、或是一个自然村、或由多个不同规模的自然村组成,是最小的群众性自治单位。
“品”:是广义产品的简称,指各种形态的产品、服务、文化等的总称。产品是可满足人们某些需求,且能作为商品被生产和消费的理论上的任何存在。
“村”与“品”的关系总结起来就是“共生关系”。共生的前提是它们的“同根/半同根关系”,表现在村和品都是基于某些共同元素而存在和发展的。共生的保障是它们的“互渗关系”,表现在村和品之间由表及里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根据“村”与“品”的范围和数量,“一村一品”的含义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狭义的“一村一品”正如字面意思,即一个村发掘一个品。随着发展和应用,现在的“一村一品”多指广义的内涵,也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一村一品”:指发展主体通过在最小区域开发出适合最大市场的最特产品,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使其发展为优势产业,从而全面、持续的带动区域发展。

“一村一品”概念中包含主体、市场、区域、产品四大基本要素,结合核心内容可将其简称为“一体三最”。
- 发展主体:既指哲学上的人;也指法律上的组织;还指自组织。
- 最大市场:首指全球市场;次指小于全球市场的区域市场。
- 最小区域:指可开发出适合最大市场的最特产品(数量≧1)的村(数量≧1)的区域。
- 最特产品:指能满足最大市场的在最小区域内的最具特色产品。

“一村一品”各要素间的关系:外圈的市场、产品、区域三者间相互制约与影响;内核的主体虽也受外圈三要素的影响,但主体是这些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力量,发挥着理解、连接、控制、整合外圈三要素的作用。

“一村一品”自带很多特点,但追根究底就是如下三大根本特点。
- 时代性:因每个时代的差异,不同时代下“一村一品”的主体结构、目标市场、村的范围、品的形态等都会有所不同。
- 独特性:常言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凝结一种文化”等都说明了“一村一品”本身基础的独特性。
- 复杂性:“一村一品”涉及自然资源、人和组织、历史传统、信仰文化、市场供求、管理营销、品牌产品等多种要素于一体。

“一村一品”的确定需基于它的确定原则,再寻找合适路径以进一步确定。
确定原则——“一体三最”有机结合原则
发展主体尽可能由在地与外来两成分合作;市场定位尽可能最大范围;区域划分尽可能最小区域;产品开发尽可能最多数量且最独特。
确定路径——“线性式”与“三角式”两类

“线性式”共有6条确定路径,由主体除外的“一村一品”市场、区域、产品三大基本要素各牵头形成两条路径。要点是先确定牵头要素,再依次确定其它两要素。适用于某要素容易确定的情况。
“三角式”共有3条确定路径,由主体除外的“一村一品”市场、区域、产品三大基本要素各牵头形成一条路径。

与“线性式”不同的是,牵头要素不必先完全确定,之后考虑其他两要素再确定其中某一或某几要素,直至所有要素都确定。“三角式”适用于所有情况,尤其是因各种原因无法确定其中任一要素的情况。

根据“村”的“三某”趋势和“品”的“三集”趋势,总结出“一村一品”的“跨、融、创”三大趋势。
“村”的趋势
- “某管村”:由某性质、类别的主体为一区域“一村一品”主要控制者的村类型。比如政府、企业、自组织等。
- “某企村”:由某企业为一区域“一村一品”的主要运营者的村类型。可能较多发展在相对贫困、偏远的地区。
- “某品村”:代表品的影响力已超越该区域所有其他成分,一区域“一村一品”的代表品成为代言者的村类型。
“品”的趋势
- “集源品”:对同一起源但因各原因分散各处的部分元素进行集中而形成的产品类型。比如以某文化、某植物、某名人等为源。
- “集成品”:指结合多元素或原品创造出的新产品类型。原品指“一村一品”的成品。
- “集衍品”:根据“原品”、“集源品”、“集成品”所开发的衍生产品类型。
“一村一品”的趋势
- “跨趋势”:指具有跨时空、跨地域、跨文化、跨形态等特点的“一村一品”。
- “融趋势”:指具有多元素、多维度、多形态等融合特点的“一村一品”。
- “创趋势”:指在某基础之上创新或完全创造而成的“一村一品”。

这里的理想状态更多的站在供方角度来描述:
- 各村的“品”在目标市场垄断,难复制,难取代。
- 各村的“域”合计全覆盖国土,无浪费,无荒芜。
- 各村的“体”幸福指数高又均,无掉队、无边缘。

“一村一品”充分满足市场需求是理想化的,现实中最终没能走“一村一品”道路的地区,其实还有另一条路,就是下好“大宗商品”的生产服务这盘棋。“大宗商品”自身存在度强,不过于依赖某一生态,并且外部对其需求较稳定,可以说它是“一村一品”发展的基本盘。前景光明,道路坦阔。
参考资料: [1]平松守彦. 一村一品运动. 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85. [2]秦富.我国“一村一品”发展理论与实践.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 [3]王增利. 如何做好“一村一品”.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