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行吟记 - 关于新西兰的一切
新西兰(毛利语:Aotearoa) :长白云之乡 & 彩虹之国
本篇许多内容都在之前的文章里有涉及或描述,这次是总结。
笔者拿的是打工度假签证(working holiday visa),目前在新西兰生活了一年半的时间,因此看这个国家是以一种平民角度,落笔会尽量客观,但每个人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所以还是有自己的风格和倾向。
所有新西兰图片请移步相册 停云

政史地概要
1840年,怀唐伊条约签订,新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而来的荷兰人——亚伯·塔斯曼 Abel Tasman,南岛西北部地区据此命名,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公园。
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
2008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对中国开放whv (打工度假签证 working holiday visa)的国家,每年名额1000人。意义等同于gap year。在这段时间可以一直工作,也可以一直玩,自由安排,探索这个国家,或为移民做准备。
2011 年2月22日,基督城发生6.3级地震,145人丧生,市中心重要建筑物损毁。
2019年10月7日,新西兰给中国的银蕨签证(方便技术移民)永久关闭。
新西兰主要党派有工党(执政党),国家党,绿党和第一党等。
新西兰大选每三年一次,2020年10月17日新西兰工党赢得大选,现任总理Jacinda Ardern 连任。 2020年除了大选同时还有安乐死与大麻合法化作为全民公投议题。目前安乐死法案已经通过。
工党政治立场为中左翼。在移民政策上较保守,保障社会权益,比如妇女与毛利人群等处境不利的群体。 国家党立场为中右翼。注重经济发展,欢迎外国劳工及移民。新西兰华人基本是国家党的铁票仓。
2020年新西兰人口将近500万。
新西兰主要城市离海边距离一般是半小时左右,下班或周末去海边兜风散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平均每四个新西兰人拥有一艘游艇。
新西兰位于南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东南部,由北岛与南岛两大岛屿组成。
南岛西部有高大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多冰川和湖泊。
新西兰是罕见鸟类的天堂。最著名的是不会飞的奇异鸟(kiwi),新西兰的非正式国家标志,新西兰人民自称为kiwi。 其他三种著名鸟类是:fantail—— 扇尾鹟,因为尾巴打开似风扇而得名; kea —— 啄羊鹦鹉;tui —— 蜜雀。 Fantail 很好辨认,喜欢人,声音动听。Kea 凶萌凶萌的,见过一次。Kiwi 濒危,在会在特定区域出没,一般在雨林地貌,比如南岛西海岸冰川附近,罗托鲁瓦及周边。Tui 羽毛华丽。

谈论政治对新西兰人而言是日常话题。在国内我很少和国家机构打交道,最近几年去的比较多的是出入境管理处,去新疆和西藏的边界地区需要边防证(旅行社可代办)。我个人没有移民打算,因此对他们的各项政策没有关注。但作为外来人员,有几个部门的接触是无可避免的:新西兰移民局,税务局和新西兰交通运输局。
本质上而言,新西兰所有政府机构的网页都做得不错,非常人性化,也很一目了然。新西兰移民局的界面非常简单清晰,网页速度很快,总体感观很好。签证申请成功,移民局的人会发邮件,我们也会问很多相关问题,基本有问必答,回复在十天内。
用一句很简单的概括:所有机构不是高高在上的,沟通成本很低。
正常情况下这种友好的态度和服务水平是贯穿新西兰所有国家机构的。然而,疫情爆发时,移民局忙得不可开交,上任移民局局长态度不太友好,公开表示外来务工者赶快离开,不要多留,侵占本国人民生活和工作空间。而我周围比较关心自己去向的朋友天天打电话发邮件给移民局,感觉就像和邻居聊天一样,虽然得到的回复并不尽如人意。
从国家规模而言,新西兰是一个非常小的岛国,因此许多政策明显偏向本国公民,工作岗位也很有限。外来人员要么吃苦耐劳,愿意做农业相关,要么盯准他们的行业缺口:厨师和幼教。动画和IT 也还算有空间。
税务局的存在感在于每年四月和五月退税季,以及如果对自己一年的收入很有兴趣,可以日常查看。作为清廉度很高的国家,在新西兰偷税漏税非常不容易,我们的所有收入基本都在日光下。这边税率起步是17.5%,即预测年收入为1.4万-4.8万新西兰元(这几年人民币对新西兰元基本为1:4.6 左右)。如果一年到了没有达到预计收入,就会退税。
交通局暂且按下不表,会另辟一个部分单独说。

城市
奥克兰:新西兰第一大城市,经济中心,重要港口,别名帆之都。常住人口150万左右(2020年),华人比例约有25-30%,奥克兰北岸为主要的华人聚集区。
惠灵顿:首都,行政中心。别名风城(我取的),也是港口,山坡起伏明显,有些像香港。
基督城(克莱斯特彻奇): 新西兰第三大城市,南岛第一大城市,人口30万。气候较干燥,阳光很多。个人很喜欢的城市,城市规模很宜居。具体细节可见:新西兰行吟记 - 基督城日常(下)https://www.douban.com/note/775745944/
汉密尔顿:别名蛤蟆屯,有些像奥克兰的后花园,亚裔人口也有许多。每年3月中旬有热气球节。
罗托鲁瓦:重要的毛利文化保存区,同时也是新西兰地热资源丰富地区,拥有许多天然温泉。

小镇
世界级旅游胜地,新西兰之光Queenstown: 对皇后镇最重要的是一山一湖:卓越山脉(Remarkables)和瓦卡蒂普湖(Lake Wakatipu),他们塑造了皇后镇及周边地理环境,形成了绝美的湖光山色。冬季皑皑雪山更引人入胜。更多照片和细节可见: 新西兰行吟记 - 皇后镇,一起爬山吗?
奇异果小镇Te puke: 新西兰奇异果主产地,印度裔人口较多。更多照片和细节可见:新西兰行吟记 - 观夏
樱桃小镇Cromwell:新西兰樱桃主产地,同时产杏桃李等2月和3月丰收水果。新西兰油桃和杏子甜度很高。更多照片和细节可见:新西兰行吟记 - 樱桃之远 (下)
企鹅小镇Omaru:终年可以看到野生企鹅,主要观察时间是傍晚及天黑后,企鹅会从海里到陆地过夜。观测没有难度,码头边很多。但企鹅怕人,最好保持2米距离。 冰川小镇Franz Josef & Fox Glaciar:新西兰主要观测并近距离接触冰川的地方。前者以奥地利国王弗朗茨·约瑟夫的名字命名,后者是因为一个叫福克斯的人。更多照片和细节可见:新西兰行吟记 - 我在马瑟森湖等天晴
最美湖泊之一Tekapo:新西兰的湖泊与河流大部分都有着非常好看的蓝绿色,有时像绿松石,有时是冰绿色。Tekapo 因为湖底的矿物成分,水的颜色蓝得非常不真实。





文化生活
新西兰是文化,时尚和美食沙漠,从国人给大洋洲两大国家取的昵称可见一斑。
澳大利亚被称为土澳,而新西兰是纽村。食物我就不细说了,炸鱼薯条国民美食,其他就正常意面汉堡三明治,因此大部分时间我都在新西兰找中国餐馆,因为西式糕点和主食都很好学也很好做,但中式的还是需要厨师的功力和各色调料的加持。
书影音
文化这边唯一能被人记住的就是《指环王三部曲》,它也成为了新西兰风景宣传片,风景确实如影片里一般壮丽。有几个作家拿过不大不小的奖,但在国际上名声不大。凯瑟琳·曼斯菲尔德(Katherine Mansfield)和珍尼特·弗雷姆(Janet Frame)是在新西兰各大书店都能拥有独立一排书架摆放作品的作家。我看过后者的一本书,很多人对她的描述是古怪。她自身经历也比较奇特。
歌手这边洛德(Lorde)一枝独秀。本土有支2008年活跃至今的乐队叫SIX60,非常受欢迎,风格是soul, 电子。我听过几首,有纯英语的,也有偏毛利风格的(毛利风格是什么样的之后再聊)。但我有几次找新西兰人爱听的音乐列表(spotify 根据数据统计推荐的歌曲),基本还是美国流行的那些,包括电视节目和喜好,深受欧美影响。新西兰1套每晚的保留节目是类似“一站到底”的答题游戏。网飞是主要的看剧渠道。但超市放的杂志内容要么是厨艺和花园打理,要么是满屏的梅根和凯特不合的王室八卦。现在英国对新西兰的影响不算大,但还是有很多踪迹可寻,比如货币上的女王头像。
穿衣时尚
奢侈品就不用提了,我估计只有奥克兰昆街那几家撑场面,而且也不全,其他地区连大型商场都不多,配置基本就是H&M 和Glassons。澳新这边的人喜好宽松的运动服多过精致的通勤装。据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胖子都是那种非常夸张的肥胖,新西兰这边还好,但可能因为毛利人种基因原因,很多人是丰乳肥臀胯骨很大的类型。
运动品牌倒是非常畅销,Nike 和Addidas 可能因为价高街上没有看见很多。Champion 和Fila 比较常见。新西兰因为是海岛,因此只要不是像皇后镇这样在内陆而且是群山间的城镇,大部分城市都都温差不大,而且因为靠近南极,光照极其强烈,因此只要有太阳,温度就非常高,不管是哪个季节,都可以穿短袖。正常的Kiwi 穿法是冬天一件短袖或很薄的打底,一件保暖羽绒背心。男性冬天也有很多穿短裤的,非常抗冻。人手一个墨镜,几乎是开车必备(我因为不会戴隐形,因此一直戴着普通眼镜通勤或者开长途,遇上夕阳很多时候觉得眼睛要瞎了),别说他们穿着土气,人种优势在这个时候凸显,一戴上墨镜就是人人可以拍大片的模样。
最近的一个梗是我和朋友在奇异果工厂工作,有一天来了一个穿粉色套装的女孩子(显然她对“工厂着装”没有正确认知),然后朋友说那个女孩子穿着大牌耶,牌子里有F和A两个单词。我当时没注意,就开始猜,我说是菲拉格慕(Ferragamo)吗?Fendi 在脑子里打转但里面没有A啊。然后好友说是Fil, 话没说完,我就意识到是Fila。因为好友对奢侈品也不熟悉,否则Fila 真的不在我们认知的大牌之列。
可以,这很新西兰。
新西兰人比较热爱的是Kathmandu, 一个澳新平价运动品牌,设计感比其他运动品牌好一些,但质量很一般。在他们眼里应该是优衣库或者无印良品一般的存在。冬日人手一件羽绒背心。

运动 - 英式橄榄球
英式橄榄球是新西兰的国民运动。 新西兰橄榄球国家队更经常出现的名字是All blacks。国民认知度很高,去各种纪念品店也有很多球衣及各种周边售卖。2020年11月1日我在冰川小镇换宿,赶上TRI NATIONS 新西兰队对阵澳大利亚队,难得体验了一回国民运动的魅力。
橄榄球冠军锦标赛(tri nations),原称三国赛,是一年一度的国际橄榄球竞赛,2012年之前由三个南半球国家代表队所参与,包括澳洲、新西兰及南非,2012年新加入阿根廷。由于前三队为欧洲以外最强的国家队,因此该项比赛的冠军一般被视同欧洲以外的冠军。 自1996年开赛以来,最大赢家为新西兰,澳洲及南非各获得3次冠军。
本人之前是足球伪球迷(只有世界杯的时候看)和网球伪球迷(一般只看澳网),但不可否认我对绿茵场上的奔跑型运动有天然好感,再者可能是对新西兰天然好感的加持,以及他们的全黑球衣和银蕨logo很合我的心意, 让我第一次看就有着非常高的热情。那时我坐在离屏幕最近的一排,回头看酒馆里所有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全神贯注。进球时所有人爆发出的欢呼,让我感受到很原始的热爱。
英式橄榄球不像美式橄榄球有着非常厚重的装备,他们的规则和状态都很简单轻松。因此对于小白入门很友好。就像足球里法国队能打的很多是非洲血统,All Blacks 里很多勇猛的人都是毛利小伙子,开场前他们会有简单的毛利舞蹈助阵,全员吐舌头。



交通
车型
新西兰地广人稀,因此和美国澳大利亚一样,它是一个汽车上的国家。因为生活观的不同,新西兰人对于汽车的要求非常低,大部人眼中汽车是代步工具,并不通过它彰显身份地位,很多车连车载音响和倒车影像都没有。因此新西兰街上放眼望去都是“中低端”日系车。德系的有,但很少,因为相应配套的4S 店很少,维修成本很高。
新西兰人喜欢SUV 或者是运动车型,基本都是短小轻盈款,五座车也不是他们的标配。路上常见的是尼桑,丰田,马自达,现代或本田。高端车有,但绝不会像国内大城市随处可见。之前生活在杭州,感觉奥迪仅仅是起步款,满大街宝马奔驰,日系车不是主流,甚至处在鄙视链底端。我之前对此很有兴趣,找资料的时候发现2019年新西兰最受欢迎的车型是丰田卡罗拉。
与车价便宜相对的是他们的路修得很好,新西兰的高速概念和中国截然不同。奥克兰这种大城市会有多车道,出了城市很快就是农村,乡村高速基本都是单车道,而且车很少。因此大部分老司机车速很快,高速要求最低是100km/h, 常规大家开110-120。有时前面没车我一不注意会开到130-140。
新西兰与中国不同,是左行。英联邦国家都是左行(中国香港也受此影响),除此之外日本也是左行。笔者在国内是本本族,真正开始开车是在这里。很多whvers 正式开始开车都是在澳大利亚或新西兰,但同时出事故的频率也很高,一个原因可能是太过快乐地飙车,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有些国家公园路况比较复杂,比如有很多急弯。
比较可怕的是新西兰的高速没有路灯(推测可能因为大家很早就下班城镇人口又少因此没有需求)。因此开夜车需要多多练习,否则晚上开车很麻烦,对面的车灯非常晃眼,而且会因为看不清路而车速很低。
开车礼仪
在新西兰开车会遇到很多暖心的事,或者说从这里能感受到“素质高低”。因为人少,因此路上设置了转盘(round-about),是多个方向的车道汇合点。除了城市或车流量非常大的路口会设置红绿灯,大部分情况他们用这个转盘来解决汇流转弯的问题。原则是只要你的右边没有车,就可以开过去,如果有,要停车让行,等到没有车为止。这个情况在中国的城市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几乎不存在没有车的时候。
另外如果是并道但堵车(堵车只会在很少数大城市或路口发生),大家会很自觉地左一辆右一辆过。基本不会有人为抢道造成的堵车。总结下来就是开车不争不抢。当然也有心急的或者莽撞的驾驶员,但总体是非常礼让的。
如果一辆车停在路边,会有人停下来问问情况,是不是需要帮助。我有一次出了车祸,保护引擎的底盘一半掉下来,一直在摩擦路面,发出很大的噪声,于是我找准时机在路上一个急转弯,想让后面的车过去,那辆车马上停下来问我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说明情况后,她拿出自己的拴狗绳帮我把整个底盘和引擎帮助。我要去的地方是Fox glacier, 她的先生是Hasst (另一个小镇)警察局的警察,两者差一个多小时。她说我把拴狗绳还到Fox glacier 的警察局就好,他们都认识。于是我到了小镇,第二天找了个修车厂把底盘卸了,把狗绳还到了警察局。
自然新西兰人的这种热情与友好不仅仅是表现在交通上,在街上或者任何场合,如果你看上去面色很差或者需要帮助的样子,会有很多人过来问你还好吗。在这里真的会收到很多来自陌生人的善意,没有目的不问原因只是很愿意帮忙。
新西兰交通运输局
想了解做一件事的难度,从国家政策和税率中可见一二。新西兰车辆买卖是非常方便的。出于现实需求,新西兰每家每户都有车。因为公共交通很不方便。很多时候,没有车基本等于没有腿。不像国内大城市的生活便捷度高,到处会有便利店,菜场的配备也基本贴着小区。这边采购基本都是去固定的大型超市,近则两三公里,远的话要开车半小时。如果要买一周的食物,走路过去是不现实的,因为你要提着大袋食物回家。
这边二手车流转率很高,大家对车辆的维护也算重视,因此两人谈好价格,去邮局或者车管所填一张表让官方记录一下即可,顺利的话从买车到过户1小时之内就可以解决。而所谓的车管所也是路边非常朴素的一间房,手续简单又快速,我买车的时候非常没有真实感。这边的车价也非常便宜,大部分车价位在1500-4000新西兰元这样,基本在人民币1-3万这样。
官方文件这边只要定期支付路税(rego)和做年度车检(wof)就好。交通运输局会在到期前后发邮件提醒。路税是每个月十多刀,一般一次性付很多个月,车检50-70刀不等。
澳新这边露营车是非常流行的方式。很多人会选择他们做环岛旅行。相应的配置也很齐全,比如可以查询最近的露营营地,很多露营营地免费或者收费非常低。也有很多人喜欢睡在车里,以车为家,这在他们看来并不奇怪也不是羞耻的事,这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新西兰就业/教育/物价/房价
2021年新西兰最低时薪是20新西兰元每小时,这两年大概是因为疫情,找不到外劳,因此时薪涨得挺快的。但税收得不低,因此在社会贫富差距这个层面,会比较像北欧,分界线不明显,而且大体感觉没有很炫富的状态。因为我在工厂里见到了一些“农场富二代”,都是二十出头就在别家厂里体验艰辛(一天各种搬抬,一直站着,与普通劳动人民无异,也不会主动说我家有钱),他们也没有不乐意,工作都还算卖力。
一般餐馆或公司基本严格遵守40小时一周的工作时间。社会主流不推崇加班文化,我们工厂加班都是要提前说明或询问意愿(是的,你可以选择周六不来,不要担心会遭白眼)。不太清楚本地精英阶层的状态。想来他们下班后会努力,但公司气氛绝对不是领导不下班下属就不敢走的状态。各行各业不太加班导致的结果是吃饭要趁早(笑),当然预约一下更保险,以防没位。
新西兰人情味特别重,或者说很友好,去野外的时候特别明显。和正常的欧美国家一样,当地人酷爱户外运动(别忘了这里是蹦极发源地),滑翔伞,跳伞,攀岩,滑雪,冲浪,会遇到很多高手。因为在山里遇到的人不多,因此只要路过,基本就会打招呼。或者在寻常时间也是,傍晚散步之类,只要在一条路上相向而行,基本是要打招呼说你好的。任何眼神接触基本就会带来一句“how are you”。当地人身体素质都很好,比如我们一堆年轻姑娘气喘吁吁穿得极其臃肿爬山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只穿着短裤,或者带着狗,甚至是跑步上山跑步下山。如果吃饭的地方有户外的选择,他们基本会晒着太阳吃(你们还记得我之前说这边的太阳有多热多毒嘛)。
就业会比较麻烦,因为本质上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国家整体体量就很小,新西兰的就业状态很像日本(现在日本估计也不那么僵化了?)。不轻易雇佣,一雇佣基本就要做很多很多年。跳槽不普遍。因为他们不主动解雇员工,除非那个人出现了重大原则性或者法律性问题。所以可以消除“铁饭碗”忧虑,因为到处都是铁饭碗。当然带来的问题也有,比如很多老员工很懒散。因此对于外来人员,一个大门槛是你的签证最好是多年的,他们不想花时间去培训短期会离开的人员。因此要么先读书,要么去做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否则就是各种捡漏和运气加超级努力。
新西兰有八所公立大学,其中奥克兰大学在QS排名前一百,总体而言教育资源不如隔壁澳大利亚强劲。自然,澳大利亚的国土面积不知比新西兰大了多少倍。在这边读本科学费在每年2-3万纽币这样,基本是10万人民币一年。如果真的在乎学术或性价比,这个价格可以去欧洲很多大学(一己之见)。怀卡托大学好像心理专业不错,奥塔哥大学医学不错。
新西兰因为船运发达,包括游艇的盛行,因此密封技术等是世界领先的。动画行业不错,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指环王》种下的种子,因为当时彼得·杰克逊要求所有特效制作要在新西兰完成,带动了很多专业人士的聚集。农业是新西兰的立足之本,因此相关专业找工作并移民也会方便很多。短平快的就是厨师和幼师,不知道为什么缺厨师,但很多人考了幼师获得pr 之后马上转行,因为真的太辛苦了。

总体而言我觉得新西兰的物价是低的。我们用一周的花费来计算。因为我工作的公司都是给周薪的。奥克兰房租从120-250不等,基本属于新西兰的顶端了,惠灵顿差不多。其他城市,我觉得150左右可以租一个单间,阳光大床房,是有院子厨房共享的那种。
假设每周去超市一次,如果是正常购物,一个人50-100纽币可以买很多了。牛羊肉很便宜,质量也好,蔬菜种类很少。这边很喜欢把食物做成冷冻,基本就是懒。冷冻西兰花,冷冻玉米豌豆,冷冻披萨,冷冻水果,冷冻芝士蛋糕... 一开始我不习惯,因为我们的认知是新鲜的活蹦乱跳的最好,后来发现他们吃冷冻是一种习惯,而且味道并不会很差。
收入:20时薪*40小时=800纽币,这是最低标准。
支出:吃住算300纽币,也是最低标准,不包括经常吃餐馆,购物。
打工仔的理想状态:每周存款500左右,也就是每月2000纽币,折合人民币9000多。
自然这是简单的生活,虽然这边也没有什么复杂的生活,但去参加极限运动并不便宜的,比如冰川徒步几小时和跳伞,都是一次400纽币左右。91号油费现在奥克兰价位在在2.1-2.2每升(基本一年来都是这个价),小镇价格不定,有的很偏远,最贵可能达2.3-2.5,有的便宜,1.9-2.1左右。但他们喜欢不耗油的小车,基本在1.5-1.8t。同时通勤公里数不会很大。我在小镇工作,住处到公司基本不会超过15分钟。在奥克兰的话,堵车还是蛮厉害的,下班高峰期100km/h的高速能堵成20km/h。
和其他日常生活用品比,新西兰的护肤品和电子产品很贵,是超出想象的贵。而且本土护肤品牌大概是太贴近自然配方了,要么一点味道都没有,效果也很不明显,比如洗发露感觉用了和没用差别不大(也可能我们之前用的产品添加了太多东西),要么带着浓重的中草药味道,那已经不是不好闻了,基本算臭。我之前不小心入手了他们说很特别的奇异果籽眼霜和一个日霜,那个日霜抹上去我感觉刚刚针灸理疗完回来,又厚又难闻,后来一直当晚霜在用。有时我真的觉得他们做这种产品完全不在乎美感和舒适度,只要“功效和实用”,非常新西兰风。比如我一年内接连坏了两个耳机,去店里一看,价格就没有低于50纽币的,正常的都100纽币以上。
联系到我之前说的一周吃喝只要100左右,这个耳机真的买不下手。

新西兰的房价过去十年一直在涨。刚刚查资料,奥克兰房价在2020年涨幅达到21.6%,这个增长速度是很惊人的。与此相匹配的是在英国最近出的对全世界140个城市宜居的评选中,奥克兰勇夺第一。这次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新冠疫情期间新西兰是极少数能维持正常生活的国家,我除了去年三月病毒案例在新西兰攀升他们还手忙脚乱应对时戴过几次口罩,之后一直是自由移动与自由呼吸状态。
不过,即使没有这些,奥克兰和惠灵顿在这类评选中也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2021年奥克兰中位数刚刚突破100万纽币,整体新西兰的房价中位数在69万纽币。总之,和国内大城市比,这个房价是非常亲民的。如果是买新房,只要付5%的定金就可以,而且政府在好几个层面会给到补助,直接给钱的那种,一对夫妻加起来收到1万2万,完全可以抵消买房时付的定金。贷款条件也非常宽松。而且房子都是带院子,一层的有屋顶的那种。基本努力个几年,买房是不费力的。

这篇写了很久,断断续续写了一周,其实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写到,但之前在别的文章里提了很多。总结的热情在一周内消退了很多,笑。这篇为了全面而没有深入,关于新西兰社会更深层的感悟和生活体会应该会另起一篇,之后的话题主要侧重整体社会氛围,人文细节以及和中国的对比。可能会更尖锐敏感一些。希望能发出来。
-
L1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1 17:51:54
-
Ci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0 23:29:38
-
姜悦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5 10:18:30
-
椰椰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4 14:47:35
-
安分得重蹈覆辙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4 10:46:27
-
yEP__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6 16:28:19
-
快乐磕学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1 01:12:41
-
豆友9465237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9 14:19:20
-
鱼啊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8 21:32:21
-
自以为屌大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8 20:16:57
-
鲤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6 10:54:47
-
独-自灿烂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4 11:46:30
-
妙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2 11:20: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1 15:20:13
-
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1 09:05:56
-
豆友18559865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8 10:37:49
-
王稻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8 09:38:54
-
豆友238723483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8 03:56:45
-
纳博洛夫的LOL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7 20:52:53
-
一条抹屎的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3 10:56:09
-
小鱼飞飞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9:35:57
-
袄袄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9:24:47
-
Heteralocha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5:47:56
-
ad 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2:54:3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0:11:32
-
小小的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10:04:34
-
Dr.狸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2 09:13:08
沈知更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影院兼职窥见城市一角 (1人喜欢)
-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良夜 - 2024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