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的邂逅
“偶物质”与“第三个人”在今天遇到一起,完美的邂逅,X教学生们折纸偶,感受最简单的呼吸和专注,不过一点点,他们就燃了,已经迫不及待开始装扮或是改造纸偶,X说,偶可以放在线条制作的1:5比例的剧场场景中,线条的材料只能一个,可是偶,没有限制,第三个人是什么样?X笑了,想象一下,偶进去,什么状态,在干什么?
真是绝妙的主意,不过是进到教室以后的几分钟冒出来的想法,二者相遇的好处,一是体会与检测人机尺度关系,偶就是人模,人跟椅子跟其它物品之间的空间感得以生动呈现;二是,同学们通过偶去感受场景里的情绪,测试第三个人的角色设定,最真切的体验方式,比故事版的表达有趣得多。一个充满神奇感染力的工具。
跟学生们在一起,让X低迷的状态有了些许改善。她这两天又想到辞职的可能,30年了,都抛掷在这所学校,本科研究生然后教师,兼做志愿者,软装设计师,咖啡烘焙师,留学英国,各个地方做展览,尝试竹工艺设计,食物设计,嗅觉设计,现在又到戏剧与设计的融合,特别是偶,经历种种探索和实验,她终于回到了小时候的最爱,那就是戏剧,这种艺术形式,令人振颤,仅仅设计,是多枯燥乏味的东西,X在伦敦时就对Michael老师说,To me, there is no design without meaning. 符号学将前述所有尝试串联在了一起。
如果不离开,难道要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老死吗?X还有改变的欲望。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