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子无悔
今天去听同年级同学毕业的ST奖答辩,感觉挺感动的。
一周之前我可能会说感觉我这四年白过了吧,今天有种新的感觉,能拥有这些这么好的朋友和同学,这是我上大学最幸运的事情也是最大的收获之一。
落子无悔,这是她的答辩主题。我想我一辈子也没办法忘记。
p.s. 这话(最大的收获是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我妈妈很早就说过,越长大越觉得她真的很有智慧。很可惜我不太会交朋友,但我一直有数量不多但很重要的朋友们,这真的很幸运。关于交朋友的事情下次再写。
最近几年心态慢慢变了挺多的,特别是一年前这个时候和最近一年内。
原来的时候看着别人做了很多事情或者做得很厉害,会有点觉得我上我也行的感觉。倒不是行不行的问题,是我始终在把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是那种代入式、套入式的对比,觉得某方面我其实天赋/能力/品味同样/甚至更强,只是我没有往这个方向努力或表现。
现在好像视野更开阔了,虽然实际上区别确实是在专注度和努力程度上,但我不会抓着我潜在的能力比较了,而是觉得他们那种坚定地追求自己目标的真实感让人很动容,好像这才是我应该改进的部分。
每个人人生都将走向不同的路,一起走过的一段才是有限的部分,更多的应当是陪伴、合作和相互激励,而不是竞争和相互比较。
初中和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是别人家的孩子,但那好像和我没什么关系。
后来接触一些跟我水平相差不多的人时,某些人对我的恶意干扰让我觉得很困惑,同时我也感觉压力很大。那时妈妈开导我说,真正的竞争对手不在身边,而是在全国的各个学校里,身边的同学应当是战友和伙伴。这在那时给了我很大的宽慰。
但不由自主地代入竞争和比较的关系,我始终容易陷入这种思维模式里。这几年走下来,我好像才真的领悟了一些,每个人的出发点不同,每个人都会走向不同的路,每个人的time和clock也是不一样的,和别人比较在大部分情况下真的没有意义,反而会损耗自己。
想要把事情过好,时间不虚度,过自己想要的人生,要把握的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和自己想追求的生活。把这些做好,实现了目标也好,没有实现也罢,经过了都能快乐且确有所获。
有人还是觉得他们太卷了,但我今天几乎丝毫没有这种感觉。或许真的是有ppt和自我包装的因素,但我还是感觉她的表达是种分享,而不是单纯的展示或者炫耀。
能对自己在做的事情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充满爱和热情地讲述,我相信她并没怎么为了超过别人,而是真的是真心喜欢而且不由自主投入时间和精力,努力追求得到的。更不用说做到这些的过程中经历的迷茫和挫折。
把一个人描述为卷王,不也是贴标签的过程么,人扁平化了,只剩下量化的指标;明明这是一个生动的立体的人,有很多真实而可爱的故事。如果眼里什么都是卷了,那么多样性也是卷,在一个单一领域深挖也是卷,但明明这也是他们真实的探索和投入啊。
但能发现自己想做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生活,这本身就是件很难的事情。比较和竞争的思维模式不好,但也许没有目标、不知道追求什么的时候才更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有目标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的进度和目标做比较,而没有自己追求的时候可能只能把自己和别人作比较。
所以还是很羡慕他们能够找到自己热情的东西,并坚定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少想那么多,把手里的东西做好的状态。
不过,即使是某些方面做得很好的人,看似找到了自己方向的人,他们每个人其实也曾经或正在多多少少经历探索和迷茫的过程。
去年这个时候特别特别在意选择的过程,认为选择基本决定了之后的发展状况,选择一个或糟糕或没有前景或自己不喜欢或不值得的方向,今后也没什么希望。
这话现在看来也没有很大的错,但努力和积累的作用还是被我低估和忽略了。初高中班主任都喜欢说“浮躁”这个词,听得人快麻木了。今年寒假在家的时候,我爸突然用“浮躁”这词来批评我,好久没听了,倒是醍醐灌顶。我真的是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了,这是眼高手低,也是种懒惰和逃避。试错的成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即使“走错了路”也不是毫无收获,改变方向也不代表前功尽弃。
绝大部分人也都不是一条路走到黑。
一旦落回到地上以后,倒是觉得实际上在不同的方向努力,能够取得成就的都是一小部分人,想要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无论在哪里,专注的努力和积累都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它们的作用比我想象的要大。
探索和选择仍然不能忽略,但不应当只是把这种选择困难的状态停留在表面、浅尝辄止,而是应该沉下心来真正投入进去,这样不管是哪条路上都才会走得更深更远,更加广阔。
我在这里遇到的同学和朋友,他们大概永远不会看到这些,不知道他们对我如此重要,给了我多少改变和力量。我真的很感谢他们,很感谢这个地方,是他们帮助我成长,让我觉得我没什么需要后悔。
p.s. 我的夸夸语言还没有通货膨胀,甚至有点紧缩。所以,当我表达赞美,那是真的,那是已经超过了100%从心里溢出来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