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中的典故集
《锦瑟》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喜欢在诗句中引用典故,这样的军备竞赛层出不穷,后来连唐人自己也吃不消,于是唐人便约定俗成一个规范:唐后无典,意思是大家再写诗,只能引用唐之前的典故就好了,再引入新的典故,谁也吃不消,太内卷了。
回过头来再读上面这首诗,里面涵盖的故事典故就包含如下五个,
1.《庄周梦蝶》:
说的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周,在睡梦中梦见自己变成漂亮的蝴蝶,一会东一会西飞来飞去,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自由快乐。梦醒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周,不见了蝴蝶。忽而又想自己或许就是梦中蝴蝶变来的,想来想去,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庒周呢,还是蝴蝶呢?
2.《望帝托杜鹃》
传说望帝是周朝末年古蜀国的君主,名叫杜宇。他关心百姓生活,教导百姓种植庄稼,引导百姓遵循农时搞好生产,百姓对他十分拥戴。另有传说,望帝禅让帝位给鳖灵后退隐,在隐居中变为了一直杜鹃飞到了西山的树林,他经常会想念家乡,便不停的鸣叫,而他叫时正是杜鹃花开之时,他不停的叫,直到嗓子都叫出血来,因此有“杜鹃啼血”一说。
另说杜鹃,就是布谷鸟,每到清明、谷雨前后飞到田间鸣听,以提醒人们播种。
3. 《沧海珠泪》
《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
4.《蓝天暖玉》
①一说出自晋朝干宝的《搜神记》:杨伯雍因心善救了一个劳累过度的老人(太白金星),后太白金星送了一斗可种出玉石的碎石,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一斗玉石,用玉石做了5双白璧做聘礼,娶了一位善良贤慧的徐姑娘的典故。
后来玉石被官匪掠走,太白金星托梦给杨伯雍,给予了诗句的提醒“晴天日出入南山,轻烟飘处藏玉颜。”意思是晴天日出的时候再进入南山,到有烟雾轻绕的地方可以找到蓝田玉的踪迹。
也就成就了“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了。
②另有一说, 《搜神记》中有一篇《吴王小女》
传说春秋时,吴王的小女儿紫玉爱慕韩重,但是吴王不同意他们的爱情,于是紫玉气结而亡。后来韩重去紫玉的墓地哀悼,紫玉忽然出现,并把陪葬的送明珠给他。韩重回来后,向吴王报告了这件事,吴王很生气,说你肯定是个盗墓贼。于是便要杀了韩重。
这时候,紫玉出现,说韩重没骗你。紫玉的母亲听到女儿的声音,从屋中跑出来,想要抱住女儿,岂料紫玉化作一缕青烟飞走了: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
“紫玉成烟”后来成了一个典故,一般指少女去世。
③ 另有唐·戴叔伦曾写道:“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以“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形容可望而不可即的诗景。
5. 《素女鼓瑟》
《史记·封禅书》:“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
太帝即太皞伏羲氏,他喜好音乐,让神人素女为他鼓五十弦瑟,音调过哀,使他悲伤不止,因而他将瑟破开改为二十五弦。
因此,此典又作“减瑟弦”、“素女琴”、“破瑟”、“素女愁”、“二十五弦”、“素女悲清瑟”、“锦瑟”、“素女繁弦”、“素女弦”、“妃瑟”、“泰帝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