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一
饭后“酸”食
关于本地双招双引的几点想法
山东的官场缺乏起码的尊重,唯上主义盛行,这也是一直以来山东人以“当官”为人生终极目标的原因,但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到----这也是齐鲁大地官场文化盛行、体制和机构雍杂、效率低下、困扰山东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
在笔者回到居住的四五线小城市两年期间,身边就遇到好几个国内名校毕业后国外镀金,然后回老家考公务员、考事业编求得一职的“有志青年”。他们的父母基本都在体制内混得一官半职,名下几套房,人脉关系通达,起码不用后辈再为了生计和温饱忧虑,起跑线已经是超前了吧?这类青年基本都是父母要求回来,交友、结婚、生子,甚至将来带孩子都是父母一条龙全包。确实,他们有了父母的羽翼庇护,回到熟悉的家乡,衣食无忧,甚至下一代问题都会被安排的明明白白,只能说----真幸福!
回到老家参与家乡建设,利用所学知识在家乡发光发热,这本是好事一件,但是十几年寒窗奋笔苦读、留学国外汲取营养,怀着憧憬和抱负,在正直热血方刚的年华准备一展身手开辟广阔天地之时,却一头扎入温柔乡,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回看最近几年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政策实施以来,招来了多少金凤凰、唤来了多少千里马?以地皮换钱、靠地产经济拉动GDP的方式还是主流,我就想问还有多少地皮可以招拍挂,这个城市究竟还能养活多少大型商业体?到了名流人士购买欲消费欲饱和的时候,是不是就是经济降速、产业萎缩的时候?这种发展模式真的科学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长远发展需要内功,需要练就真本事。放眼看齐鲁大地,国字头企业、国资企业以及传统行业还是重头戏,这也是山东前几年逼平江苏的砝码,而现在这个隔壁邻居加大油门超车绝尘而去了。近年来江苏省注重发展高新科技行业、轻工行业和商业投资,极大活跃了商业氛围,老百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寻机参与市场,会利用市场赚钱,赚钱后钞票进了自己腰包,自己腰包鼓起来,同时创造了税收,这才是真正的让老百姓富裕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强国富民。
另一方面,都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纵观大A将近四千只股票,山东本地上市企业有多少支?现在流行一句话,买股不买山东股,投资不出山海关。抛开资本运作和国资庄家的比如分红、打压等不良用心,可能业绩才是资本进驻的根本吸引力。
这一切,我们不真的应该去好好思考一下吗?
再说回到人才引进。学历高、眼睛度数高不等同于生产力转化程度高。人才公寓、奖金、落户费等大笔支出,本地政府可能最后“子欲求而不得”的只是消极怠工和随波逐流。所以,找到真正了解本地、真正我们需求的人才特别是那些成熟的、能带来科技成果转化的团队,才是我们摆脱形而上学招才引智的真正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