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抗人生的无力感
查看话题 >伪善与善的距离
在美国很多年前有这么一个家庭。家里有兄弟俩,哥哥22岁,弟弟17岁。哥哥患有抑郁症,举枪自杀。之后弟弟情绪低落,成绩每况愈下,并且也开始干坏事,比如说偷车。他既不会开车,也没有驾照,结果就是偷来的车被严重撞坏。
警察抓住了他,鉴于他未成年并且精神状况较差,把他带去了医院找心理医生评估治疗。
医生看到他时,他形容邋遢,毫无生机。除非医生主动问他话,且得是他愿意回答的话,否则他绝对缄口不谈。
漫长的治疗是在一件事上找到突破口的。
在他们看似无意义的闲谈中,医生误打误撞问了他个问题:刚过去的圣诞节,你收到礼物了吗?是什么样的礼物?
他告诉医生,自己从父母那儿得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把枪,而且是他哥哥用来自杀的枪。
我想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都跟我一样汗毛倒竖脊背发凉。这件事简直发展到了诡异的地步。有哪个父母会送给孩子这样的礼物?难道他们是希望自己小儿子步大儿子后尘?
后来,医生又找他父母谈话,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孩子的病情。
父母一开始表现出一副非常关心孩子的模样,但后来,随着心理医生提问的逐渐深入,慢慢变了副脸色,开始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医生:既然知道孩子心理有可能受影响,为什么不早在大儿子自杀后立刻找专业人士对他进行心理辅导?
——没想象到那么严重,只以为他是一时那样的,后面会慢慢好起来。
医生:学校察觉到了孩子成绩下滑,叫你们去沟通,是否有提及找医生给他做心理辅导?
——学校只是说辅导,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是心理辅导,还以为是学习辅导。我们一向不愿意逼迫孩子读书,所以就没再管。
医生:孩子的心理状态那么差,为什么圣诞节要送他一把枪作为礼物?而且还是打死他哥哥的凶器?
——枪是男子汉的象征嘛,他要成年了,我们家也不富裕,买不起别的礼物,能送他把枪就不错了。本来我们可以直接卖掉了事的。难不成医生你还是反枪人士?
提及孩子需要换个环境、远离哥哥曾自杀的地方调整一段时间时,父母表示没有什么亲戚家适合让孩子搬过去住。特别在心理医生提及孩子比较喜欢他的姨妈,能否住她家时,仍旧表示了拒绝。
——我姐姐家离这儿太远了,我跟她关系并不亲密,我讨厌她高傲的模样。
——我们辛辛苦苦把这个孩子养大,什么都给他最好的,对他一直百般照顾,没有人比我们更爱他了,谁也不能把他从我们身边带走!
《少有人走的路2》里讲述了这个案例。并且提及了一个说法——伪善。伪善这个词本身,就跟谎言直接相关,“伪装的善意”等同于恶。
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出坏的穷凶极恶之人,而是大奸似大忠、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伪善之人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可能外表比正常人还正常,但他不干人事、独断专行;
- 无法直面自己的错误,宁愿找一万种理由掩盖和逃避,也不肯承认错误,反正千错万错,不是他的错;
- 只考虑自己,霸道横行,控制别人,不在乎他人感受;
- 压制别人生命力;
- 在你与他打交道时,会有种天然的直觉,从本能上对他产生抗拒和抵触。
比方说上面那对送手枪给儿子的父母。从小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下的孩子,自己的情感需求往往会被漠视,而且还要不断承受来自父母单方面的压制和自以为是的爱,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甚至很可能大儿子的自杀,也或多或少与这样的家庭环境有关。
再进一步分析,他的父母为什么不愿意承认错误,宁愿拿借口和谎言死撑?
他们缺乏直面问题与痛苦的能力,因此心灵无法由此成长,只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惯性逃避中停滞并枯竭。长期恶性循环,他们使自己的人生与更多的谎言和借口为伍。甚至有的人会为了维护这种病态的自我,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想一想,一个如干净白纸的孩子,如果出生在这样的人家,终日与这样的人相伴,恐怕大概率会沦为恶人的牺牲品、受害者。
再想一想,这样的家庭其实并不少见。忽视孩子的表达、行为、渴望、反应,只给他们自以为好的东西,比如金钱、斥责、命令、管教、压力。这些父母甚至都不愿意去思考一下,这些东西构成的爱,换成是他们自己是否愿意接受(这也是一种逃避)。
所以,这份披着爱的外衣的恶,有时候,无异于那把曾杀害哥哥的凶器。
我甚至难以想象在收到这样的礼物时,这个孩子有多么无助和绝望。他可能在想,爸爸妈妈是不是也讨厌我、憎恨我?是不是也希望我去死?
他对医生说,其实他想收到的圣诞礼物只是一对网球拍。
好在最终这件事情得到了解决。他在医生的帮助下顺利接受了心理治疗,并搬去了很远的姨妈家住,慢慢地,他的心理状态和生活开始恢复正常,迈入正轨。
一个心智成熟的人,是鲁迅口中敢于直面惨淡人生的真勇士,是一个虽然讨厌痛苦、但能与痛苦并肩同行、且把问题一一解决的人。
是能够反思自身,并且通过别人的反馈,重新审视自我不足的人。
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来的其实是我们真实的内心。
而摆脱伪善的第一步,就是反思与反省,发现并正视自己的问题,并且鼓起勇气接受痛苦的存在。
一个能有罪恶感的人,会羞愧的人,不会是一个伪善的人。
一个提出自己问题、直面自己痛苦的人,是充满生命力的人,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亲切感,能够获取丰富的人生经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发出自己的光,却不会熄灭别人的灯。
他们发出自己的光,甚至会照亮他人的路。
-首发于公众号 人间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