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于彼此
“我们之与彼此,本就是一些知觉——眼、耳、口、鼻,手的感觉”第一次看到这张漫画(暂时没找到)是在豆瓣上刷到的,后来我在在看Siegel(2019)的论文里面同样提到,“We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with sound and light" 他认为大脑功能的核心便是电化学能量流模式的转化器,而能量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全部,是人际关系中沟通的核心。有时候能量像软管中的水一样在我们的心理生活中流动,但其他时候能量是语言上的表现形式,符号形式的能量被称为信息,也就是真正的信息能量。
前天在写检索表达式的时候(通常为了搜索尽可能全面的论文,我们需要把关键词以及相关的条目几乎所有词语都附加在上面),看着整理完成的三四十个有关trauma的条目依然内心一惊,原来关于人类的创伤有如此多中语言表达,有如此多种多样的形式。有一次我和我的带教老师/老板讨论在儿童心理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她认为很多治疗到最后发现是大脑神经发育或器质性变化的影响,但我当时并不太认可这个说法(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去和人家10年+临床经验辩驳),当然在那次讨论前我看过一些关于早期经验、人际互动如何影响人的文献。一个常见的心理障碍/精神病学流行病学?研究思路是,我们可以通过双生子研究去理解这个疾病到底是基因造成的还是环境造成的:比如同卵双生子,如果一个孩子得了这个病而另一个孩子没有得(患病率达不到100%),那么这个病就不能完全由基因解释。“环境”可以被划分为共享环境和非共享环境,非共享环境就比如家长对孩子的不同态度等等。那么像上述的例子,他们的患病的差异,也就是没有达到100%的部分,就由非共享环境解释。当然还有一个说法叫生物易感性,有与某疾病相关的基因不一定会使一个人患上那个疾病,在后天环境压力的诱发下,有这些基因的人更容易患上它。那么环境如何镶嵌进我们的生理运作当中呢?后来我了解到表观遗传的概念,(或好或坏的)环境压力能够在不影响基因序列的情况下改变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理(神经生化等)变化。这里插播一下原生家庭决定论之争,原生家庭(如果不算上基因遗传)属于环境的一部分。原生家庭当然对个人的影响很大,1、它作为环境甚至能够影响人类大脑的在基因基础上的功能结构改变;2、人生的头几年是人类大脑最敏感的时期,而家庭是人尤其是幼儿最核心的环境;3、以依恋关系为纽带发展出对世界的探索能力、自尊水平的高低、情绪调节和忍受能力以及人际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是从幼儿与其caregivers (usually the mom)互动中产生的。但是是否决定一个人的广义上的人格呢?或者更悲观的说,是否我们的人生就被原生家庭决定了呢?这里有另一个概念,叫神经可塑性,它和表观遗传类似,并且与其中的机制有关,共同终身受到环境的塑造。换句话说,最终我们仍然具有改变的能力,甚至可以打破可怕的代际传承模式。我对于老师所提出的经验总结的不肯定态度来源于此,神经发育问题无法被简单地总结为个体的内部原因。当然,这个话题没有被太深入地探究。她曾经问我“你怎么对创伤那么感兴趣?不觉得可怕吗?” 我来不及回答的答案是:不,创伤虽然可怕,我看到的是学界直面人类最脆弱的部分的勇气与信心,我们的胆怯、战栗、虚无、痛苦、愧疚、自责、自我贬低被渐渐剖析开来,心理韧性得到增强、承受压力的能力得到提高、生命的体会也因此更加深刻。
Siegel认为不健康意味着缺乏整合,缺乏整合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的混乱和僵化。他的领域给我展现了一个新的视角,不再企图从定义人性本质入手:弗洛伊德悲观的观点认为我们的本我与超我永恒冲突,拉康认为根本上来说人类存在中有些不可控的东西使“健康”之类的词语极端可疑,人本主义认为人具有善良、自主的特征具有自我实现成长发展的倾向。Gilbert说尼采把侵略性和自我毁灭的动机视为普遍存在,与弗洛伊德处于社会背景相同的世界,尼采和叔本华都认为生活充满苦难和挣扎。"So powerful was this analogy of humans fighting with their dark side that it became adopted into everyday language to describe ourselves."(关于健康的定义,我日后再解释... )但是我们如果能够整合来拟合优化自组织,进入一种开放的状态、接受的意识状态时,我们可能会释放出朝向整合、愈合和整体性的自然驱动力。Siegel:This is the freedom therapeutic healing can encourage, moving beyond the chaos and rigidity of suffering to the integrative synergy of thriving in a life filled with potential, freedom, and connection. It is from the presence that arises with open awareness that meaning in life is discovered. It may be that creating access to our common ground, to our presence, is what generative social fields emerge from. And it may just be that starting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the mind within and between, and empowering people to flourish as they learn to live from a place of presence is what psychotherapy is ultimately about.
2019.12.16
写于宿舍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