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日记
查看话题 >房间隔缺损手术
这两年心脏偶尔会有不舒服,比如偶尔砰砰砰的快速跳动或者突然很沉闷的跳动一下。因为自己的作息不是十分健康,偶尔熬夜,而且孩子小时候是个睡渣一晚上醒5,6次都十分常见,所以对这个现象并没有特别上心,以为是劳累过度导致。
2015年体检的时候心电图有点不正常,医生说是不是熬夜比较多,那时候孩子孩子母乳晚上起夜比较多,医生听了也说可能睡好就好了。就这样错过了进一步检查的机会。
2020年在单位体检的时候心电图又不正常了,检查的医生说可能是心肌劳损。可以先试着休息一段,如果没有好转可以吃点药调理。我那时候并没有明显症状,也就按医嘱注意休息。
2021年上半年工作不是特别忙,心肌劳损的阴影一直在头顶晃荡。因此,去挂了心脏内科,想着吃点药调理一下。医生听完我描述的症状后开了心脏彩照和心电图检查。
在心脏彩超检查室,彩超探头刚放到我身上的时候,医生就说了句“刚才看心脏外科的没事,心脏内科可不太好”!
我:我心脏有什么问题吗?
医生:你有房间隔缺损,先天性的,你不知道吗?
我:不知道呀,我一直挺健康的呀,以前跑步游泳都没事儿。
医生:有孩子吗?生孩子的时候没有发现吗?
我:我是顺产,生孩子也比较顺利,也没做过心脏彩超。
医生:你这个缺损比较大,只能做手术了?具体的去问出诊的大夫吧
我拿着自己的彩超诊断书,上面赫然写着“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此时,我已经知道心电图的结果也不必等了。手里的这一张单子完全能够确诊了。

当时真是百感交集,受电视剧的影响,我总觉得有先天性心脏病的人,小时候都比较娇弱,感觉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而我,一直像个没事儿人,各种运动都尝试过,也很少生病,甚至一度是单位里运动会的主力军!当时真感觉世事无常。但是一时又不知道跟谁说,最后先告诉了最好的朋友,她也是一脸震惊,一脸懵!
因为挂的是内科,所以医生看到彩超单子后,马上让我找了她外科同事。医生看完B超后说右心脏已经变大,有轻微反流,必须手术,否则症状会越来越严重。从孔的位置和形状来看,应该可以做介入手术。

确诊后,就要准备手术相关事宜了。从网上了解到国内心脏外科最好的医院是安贞和阜外,先用了网上问诊的方式咨询了安贞的医生。医生也建议手术,问及手术是否需要去北京,还是当地也可以。医生说当地能做也可以在当地做,当然也强调了北京的心外科是比较好的。
当时犹豫的地方在于毕竟是心脏手术,是关键器官。而且现在没有明显症状,万一手术意外、或者术后效果不好,会不会还不如不做。后来家人拿着彩超单子又去咨询了阜外的医生,医生也明确告知,需要手术。否则年龄大了,病症发展成肺动脉高压,还会有心衰的危险,会危及生命。
我们当地医院有个教授正好是这方面的专家,也做了非常多例手术。后来就挂了这位专家的号,并和助手约好了手术时间。
介入手术在他们科室算是一个比较小的手术,因此术前准备也比较简单。只要不感冒,女生不要赶到生理期就可以。
我们先去做了核酸检测,等结果出来后办理了住院手续。值班护士说没有普通病房,让我先在监护室住一晚。和普通病房相比,监护室比较吵,人比较多,然后家属不能陪同,还不能带电子设备。(当时真是庆幸,自己带了一本书)
医生讲解手术注意事项时,我见到了病友。那天一共安排了6台手术。一个3,4岁的小姑娘也是房间隔缺损,她的缺损面积比较大,所以孩子的时候就有症状了。她妈妈说孩子特别容易感冒,体质不好。因为小朋友需要全麻,所以安排在第一例,然后还有1例急诊转过来的。剩下我们4个大人,只有我一个是房间隔缺损,他们三个全都是卵圆孔未闭合。卵圆孔未闭合也是比较常见d额先天性心脏病。而且,这个病不太容易发现,需要做一个发泡检测。这三个病人都有头疼得症状,其中一个男孩子还有点轻微中风(看样子还不到30岁)。据说这个病可能是诱因之一。
我们是自己走着去手术室的,然后签了一些文件,等着叫号。
进手术室后,先连上各种仪器,然后打麻药。网上说这个手术最疼的就是打麻药了。可我在手术过程中出了一点意外!当封堵器打开后我感觉心脏跳不动了,每一下都特别费劲,而且心脏特别疼!感觉当时自己喘不过气,直流冷汗!医生给我吸了氧气,还打了一针什么药(当时太疼了,没听清是什么)才缓过来。然后医生说心脏停了一下,应该是封堵器打开的时候心脏不适应。从手术到包扎完毕出手术室大概用了40多分钟。
出手术室的时候我松了口气,没想到更难熬的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