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种类
今天正好有个APP推送了个文章,说自私也挺好的,大致意思也就是也要为自己想想,懂得拒绝,同时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适当的自私,他也提到了易中天的一篇文章,我去搜了下,很久以前写的,不长,略有启发。
最大的收获是很多人其实本质上并没有这个闲心要来刻意害你,只是没有你想得这么利他而已。
所以本质上自私的行为可以由四个基本维度排列组合,也就是利己、利他、损己、损他。最高尚的就是损己,利他了,这是圣人;而最卑鄙的,不过是利己而损他。损己损他的人当然也有,就是报复社会的这种。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利己应该是普遍的,但是每个人的程度不一样,低欲的人,利己的欲望就并不是那么容易触发,再包括单身者之于有老婆孩子的,很明显,后者的利己欲望要显著强烈很多,这也可以说是社会中的求生欲。
另一方面,损己大多数人是不会做的,除非有特别的爱或是特别的恨。而绝大多数普通人,对于损他的程度,或多或少都是会接受一些,特别是需要利己的时候。当然也有很多本人无心的行为,比如我们言语上,又是为了体现自己的高明而会贬损别人,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而越是参与社会残酷竞争久的,或者越是适合生存的,也就是利己损他的人。在同类之中,如果是零和博弈,只有以这个为目标,才能胜出,这个是进化论的规律。如果说人性之善是美,那有同类竞争的地方,就有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真正的好人是无法胜出的。而欧美人这种假仁假义,就是虚伪和利己到了极致,给你造成他是利他的假象,有种学了孙子兵法的感觉,兵不厌诈。
而好人之于世上的痛苦在于,越是利他而不损他的人,难免会把同类也想象成是自己一样的人;而反之亦然,越是坏人,越是会疑神疑鬼防着人害人。君子纵然坦荡荡,但也不得不防小人。而同时有时对于周遭人性的失望,也会给好人带来吃了苍蝇般的难言的痛苦。
今天抄论语,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跟他说,非尔所及也。是啊,我们可以让自己减少利己的欲望,可以坚持尽量利他而不损他,但是我们无法控制社会中的其他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今天还看到一个视频号,是衡水中学的一个高三学子,讲寒门学子的艰辛。评论里有人说这是内卷,而我觉得这显然有更残酷的意义,寒门学子挤进城,是阶级的跨越,说大了,评论区里骂声一片的城市既得利益者,与之”舌战“,实际上是阶级斗争,是现有利益阶层反对底层阶级跃迁。从各自的角度看,谁不是想混口饭吃呢。
此时此刻,当我对人性自私的本质有了这些基本的了解之后,有一点点宽慰,发现自己的天真还不算迟,同时也有一点点伤心,我向往孔圣人在论语中的境界,而三十多年的经历依然未改内心对人类社会的深深同情,而知道了真相之后,我是该如何去面对这个世界?要让这颗悲天悯人的柔软的心变硬又谈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