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静
自从《Nachtspook van Sint - Truiden》送到后,每天睡前都要翻一遍,诺维那本都没如此待遇。不知不觉中小施和诺维在我心里的分量已经一样重了,或许更重……

这张照片中,他十八岁,还是士官。与当初把我刹到的那张学生飞行员照应该是同时期拍摄的
想想萌上他也真奇怪,本来一直不放在心上的一个人,除了被他的年纪和长相不搭配小惊了一下,其他无感,当初买他传记现在想起来都有些不解——或许是被他那张学生时代的照片给刹到了,想象不了此时怎么看怎么孩子气的学生,在几年中孩子气磨砺得干干净净取而代之的是让人惊讶的成熟沉稳
常说他‘早衰’,其实并不是容颜上的衰老,翻开他刚进入NJG的照片,他微笑起来非常可爱,孩子气的可爱。与20岁的年纪符合。可不笑的时候就显老了。其实不是老,而是成熟,不是他这个年纪能有的、该有的成熟。失去父亲的这两年中,他身上的成熟感飞快上升

极喜欢他沉静时的样子,《Nachtspook van Sint - Truiden》中有一组图,是45年年初拍摄的,他与部下商讨作战计划。第一眼看到这张他拿着电话筒静静倾听的照片就特别喜欢。柔和的光线流淌在雕塑般鲜明的脸上,光与影勾勒出带着暖意的静美画面。冰冷的夜空、枪口中喷射出的暴烈火焰,仿佛是另一个遥远的世界。战争即将结束,没有胜利的希望,败北是最终结局,此时的他很清楚这一点,他接听的电话是谁打来的?他是在听上司的命令还是下属的报告?

此时他应该已经提交了‘火之海’作战计划,他应该明白这个计划对战争大局没有影响,这个计划能做的也不过是击落百架左右英军轰炸机而已。作为防御性武装,此时夜间战斗机部队已经陷入绝望境地,他想的究竟是什么?少一架轰炸机就能让他的Heimat少受到一点伤害吗?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罢了。然而即使如此,德国空军高层的官僚作风下‘火之海’计划迟迟没能通过,直到战争结束他都没能拿到批准书。而他创意的‘吉塞拉’作战计划被高层严重修改,结果得不赔失——失去的战斗机比击毁的轰炸机多。

总会想刚出任NJG4联队长时,他以22岁之龄、上尉官衔出席空军高层决策会议的情景。他不是会高声说话的人,想必提出自己的建议时也和平常说话一样平缓。他是与会者中年纪最轻,官衔最低的人,会有人因此看轻他么?想必不会,毕竟,他也是个联队长,而这个年龄这个官衔登上联队长地位,Luftwaffe创始以来还是头一遭(这次会议被喜欢夸张的帝国元帅命名为‘戈林之子的头脑’……恶,油桶桶皮不是一般滴厚啊,也不看看鹰们有几个愿意担上‘戈林之子’这个号)
他出车祸,是在一个宜人的夏季傍晚,风景优美的法国乡间公路,路边茵茵绿树。晚风吹去燥热,风中树叶娑娑作响,他一定想不到突然闯出的雷诺卡车会夺走自己的生命。他一定是极力想避免这次车祸,当他的梅塞德斯在撞上雷诺卡车之前拖出了二十多米刹车痕时,他惊慌么?恐惧么?

卡车上装载的钢制气罐已经空了,可重量依然可观,砸到他头部。不知道他是不是当场昏迷,只知道附近乡民赶来时,才把他从起火的汽车里抬出来,又过了一个小时,急救车才赶来。

他死在圣—安德鲁医院里的病床上。一座看起来很美、也很宁静的医院。
喜欢他沉静的样子,可他死得却不安静,死后还得被折腾一番。
暗杀也好车祸也罢,人已经死了,尸体还要被切开,被解剖。可以理解他的家人想要弄明白他真实死因的心情,然而若是解剖结果证实了暗杀流言,那会是什么情形?他家人能去跟法国政府找麻烦?幸好证实了是车祸——也只能是车祸,否则无法收场。
还好,他的墓地是安静的,没有诺维墓前那么多麻烦事,没有一个又一个激进团体的献礼,和树木鲜花一起静静陪着他的,是他的祖父母、父母、弟弟和妹夫。

他的妹妹瓦尔特劳特与费恩格勒的第一个儿子,被命名为海因茨·沃尔夫冈,这是家人对他的爱与思念的证明
1957年卡尔夫城区扩建,有提议将一条路命名为海因茨·施瑙费尔,这个提案得到了一致通过,这是同乡对他的爱与思念的证明
‘德国乃至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飞行员和英雄’——彼得·欣奇克利夫的这句哀叹,是旧日作为他敌人的人对他的崇敬
‘He whom the gods love , dies you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