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观察碎碎念# 浅论女性觉醒与性别权力观念
“ 你不远万里来长安和我千方百计逃离长安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实现心中所求。你求的是一个当仵作的机会,我求的是不被宗族关系左右的自由。这世道给女子的机会并不多,我看到你拼劲全力去争取当仵作,我就像看到了以前的自己。 ”——《御赐小仵作》
“我今日走,是为了求我心中之路,世间万物阻我,不死便不屈”——《大宋少年志》
影视作品和其引起的舆论反映,永远是我们观察社会现象、了解大众观念的窗口。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冷月身上有一种和赵简很相似的江湖女侠气质,我总觉得这两部剧隐隐地有些相似,连誊在我心中的名场面台词都极相似。
她们都色彩鲜明地发出了对一种压迫女性的社会风气的不满之论,有些人带着现代人的眼光回望,会觉得她们是一群走在时代前面的具有现代意识和先锋意识的女性。
但作为一名恰恰生活在现代、并同样陷于此类困境下的女性,我们既应当又不应当将这种对女性社会角色的认知和封建社会权利关系勾连在一起。
说应当,是因为在封建社会被推翻以后,女性确实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权利和社会地位,其中最显著的就是经济权利和受教育权利的获得,我们有了工作的权利,有了自己养活自己的空间和能力,有了和其他性别一样获得充分教育的权利。
说不应当,是因为封建社会被推翻后,民主法律确实对女性社会权利给予了一定的保障。但社会意识却没有完全跟上。直至今日,我们依旧能看到关于男女性别权利的各种争论,它们不一而足地在诉说,当下这个社会的撕裂。
这个时代,既有默默奋斗工作却在职场中遇到天花板和各种舆论压力的女性,也有以生育能力和外在条件为筹码衡量异性物质条件的女性,她们既可能是分裂开来的个体、也可能是重合在一起的角色,她们是芸芸众生中庸常的一个个个体,是折射社会眼光的一个个三棱镜。
当我们看到三胎政策,当我们看到拒绝添加彩礼,当我们看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接触女性角色的稀少,我们愤怒,我们口出恶言,我们情绪失控,我们厌男。
这背后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这个没有跟上时代的社会意识,这可怕的社会权力关系构建体系。他们把人异化为不同阵营的棋子,他们叫人党同伐异,他们的炽焰嚣张地燃烧,肆意地在情绪上点火,在舆论场上焚烧一切理智。教群体代替个体,教培训代替天然,教高高在上的点评代替自发自生的尊重,教男与女代替人与人。
这样的社会可称得上现代吗?这样的思想可算得上现代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这个社会诚然有了不断进步中的民主法律、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但在社会风气和思想层面距离人人理性、独立自主显然还差得远呢!
18岁成年、22岁大学毕业,一个人就成人了?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但问题却在于有些人还真就自以为承认了,于是抱着幼稚的观念和固步自封的态度,对社会和他人的一切指指点点,忘却了成年人和成人的距离,忘却了自我完善这个一生的价值命题和奋斗目的。
这样的现代观、人生观、成年观、性别观,无不与现在的男性主流社会观念有着深层关系。划分性别权力关系、以“权力理性”“工具理性”衡量一切的男性视角和心理,主导着大众的观念,固化着源于封建的女性标准形象,规训着不同性别阵营的角色。
在如今这个人人有发言权、人人认为自己有理的时代,发一些言,是件挺危险的事情,容易被误解、被攻击,若还想要说服别人就更是困难。故于文末特注,此文无意引战,仅献与自己与两部作品中可爱的女性,愿我们、愿更多人都能冲破这万千藩篱,有“世间万物阻我、不死便不屈”的精神,拼尽全力奔赴心中所求之路。道阻且长,与君同路,幸甚至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