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找乐子082- 坚守职场或回归家庭?三胎开放有感
一起找乐子082- 坚守职场或回归家庭?三胎开放有感
前几天国家开放三胎,刚开始我和林老师在微博刷了很多段子,笑得乐不可支。后来我一直看,导致林老师问我为什么这么介意这个事情?在他问我之前,我没有想过,他问我的时候,我的回答是:“这样对女性职场生活是多大的打击你知道吗?”聪明如林老师,默默不再笑我。
今天听“不合时宜”不知道为什么链接到“声东击西”,里头有集叫:“当造人事件不再需要男生参与”,是2018年的一个节目,采访的是一个叫马睿的硅谷投资人,她选择冻卵来推迟生育并保持生育可能性。我还没有听完,但是里头说的一些场景,也确实诱发了我一吐为快的念头。就想就着三胎开放的感触,就女性角色说几句。
我是80后,从小没有人教育我男女不平等。相反,我从小到大,从学校到职场,身边一直有很值得崇拜的女性,他们在学业、工作上做的风生水起,就好像男女不平等的反面教材。
可能我比较晚熟,第一次感到男女不平等是找工作的时候,那时候很多专业前几名的女生都找不到工作,需要男生“带”才可以去。选择WFT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上自习的教室被征用做WFT宣讲教室,误打误撞,另一方面也感动于它家是不分性别录取的。但是职场多年,几家公司下来,我不得不说,无论东家怎么说男女平等,就业和晋升方面,女性的天花板还是很明显的。我听过最令人心碎的一个评价(不是对我,而是对我也非常敬佩的一个女性)是:“她工作能力非常强,可惜是个女的。”
在职场中我个人感受是没有家庭的女性,通过更加努力,是可以为自己赢得一片天地的。而有了家庭,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的女性,会面临工作(W)和生活(L)的平衡问题。众所周知,无论已育还是未育的男性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可能是我认识的人少,我从未遇见过一个家庭是丈夫全方位操心家里的材米油盐酱醋茶和孩子的。女性在照顾生活(L)/家庭上的耗时,比男性大很多。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问一个爸爸自己孩子的衣服码数或者鞋子码数,大部分应该都是一脸茫然。
很多女性杂志经常刊登一些成功女性,平衡工作(W)和生活(L),母慈子孝,工作领域游刃有余。生娃以前,我一直以为那是真的、可以实现的。生娃前,我工作非常努力,事业算是非常顺利。生娃后,能力开始不济,很难协调。生娃六个月后要回去上班,每天中午要回家喂奶再赶回去上班,晚上不敢加班,因为家里的妈妈已经帮我带了一天娃,又要买菜做饭,她也需要休息。晚上在家加班也是不可能的,哄娃入睡的难度不堪回首,娃每天晚上还要起来五六次,就这样还早上三点多就起来一直不睡。弄得我自己一整天都是晕晕的。一想到那两年,我只想用“不想回顾”总结。
做不到像生育前全身心地24小时投入。工作上的事本来就是十分付出一分收获的,付出少了,收获可能就为零。我想了想大概只有两条路:
1. 工作(W)为重,请老人+保姆的组合带娃,该出差出差,该加班加班,工作(W)上的事做到120分,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为家庭贡献和男性一样,主要集中在物质支持。家庭事务主要老人操持。
2. 生活(L)为重,平时请老人带娃周末自己顶上,工作(W)上的事60分维持住。除了为家庭贡献收入外,主导家庭事务。
我知道很多女性会选择第一条路,我也看过有些教育专家说“妈妈一定要有事业,要足够努力,足够优秀,这样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可是我实在狠不下心。第二条路会让我在工作上做一个得过且过的人,是我完全无法接受的。
加之工作多年,早出晚归,希望天气晴朗的上午十点可以晒晒太阳的念头越来越强,我选了第三条路:辞职彻底回归家庭。一种极致的“生活(L)为重”,不但是家庭生活、娃的生活,还有我的生活为重。一种为自己而活的回归。
后来有了哒,从17年到现在,竟然也快四年了。我不后悔自己的这个决定。但是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曾经有亲戚很蔑视地对我说:“上到研究生有什么用,还不是要回家带孩子。” 而带娃玩有时遇到那些带娃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问到是我自己带小孩,就会帮我圆话说:“挺好的,过几年孩子大了你就可以再工作。”。。。“这也算功劳一件”。。。
“生活(L)为重”后,我终于有时间重新自学开始年少时喜欢的书画。每天带娃自己的时间非常少。为了挤出和自己呆着的一两个小时,我只有早上早起,练习一个小时,然后娃醒了融入多人世界。中午不午睡,等下午两点把娃哄午睡后,再练习一个小时,再做饭带娃,直到晚上一起入睡。也有人问我累不累,想不想回去上班?我心想:“比工作轻松多了。他们真的不明白120分的工作强度的那种把甘蔗放入榨汁机榨干的体验”,但是说了他们也不明白啊,一般就是笑笑回答:”不想“。
这个阶段的一些小沮丧更多的是亲人们带来的。连最亲的人都很难理解为什么我每天的时间这么紧张,还一定要练习书画。我妈常对我说:“你都不工作了,为什么还要看书,看书有什么用。好好休息,把孩子们带好,比什么都重要。” 我和爸说我平时没时间做保健,爸爸对我说:“你平时写字又有时间。”林老师算是我的知己,书买太多,他也会笑我:“我看书能变成收入,你看书能变出什么?”
还好我一直任性地生活,我的回归,是一种自我的回归,一种为自由的回归。自由是有代价的,而那两个小时和自己呆着的时间,便是我努力守护的自由的宝藏,有它们在,我的回归,才有意义,才有价值。我也常和林老师开玩笑:"幸亏我是个女的,这个社会可以接受女性不工作。如果我是男的,哪怕一样的条件,也不会被融于社会和亲友。"从这一个层面来说,我其实是无耻地沾了男女差异的光。
回顾自己的经历,只是想吐槽一个娃的时候我的工作和生活就平衡不了了,三个娃的情景,让人难以想象。且这个信号最可怕的(此刻哒醒了。。我和他商量让我写完结尾。)是给HR审视职场女性时带来的一个可能连生三胎的脑补。曾有个生过二胎的朋友去找工作,她说当场对HR说自己已经生完两个娃了,公司不会有她生育休假的困扰。换到现在,连这个底气都没有了。我想这个政策出台后,到底是坚守职场或回归家庭,更会一直成为职场女性的困扰。
我自己的道路,我已经选了。而我有女儿,等女儿大了,我又要怎么对她解释男女差异的问题呢?我想我还是会鼓励她找到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地工作,尽量有所建树,在生育前做好物质准备。在那之前,不要为了没有发生的事情烦恼,等到了那一天,无论她做出哪种选择,我都会支持。
引用一个今天看到的 “喜怒哀乐空”镇纸的注释结束本篇:

喜怒哀乐空,一切的一切最后都是为了空的存在。不用纠结。
话说回来,人类活到现在,文明的成分越来越多,动物性越来越少。可生育本来就是动物性的事情。该挣扎的时候挣扎,该放手的时候放手。环境不可改变,随缘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该文明时文明,该动物时动物,也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