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文献辑刊



主编:陸有富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书号:978-7-5402-5961-7
出版时间:2021年04月
册数:75册
中图法分类号:K825.6
出版説明
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世稱遺山先生,系鮮卑族拓跋氏,金元之際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一一九○)山西太原府忻州秀榮縣的書香世家,其父德明精通詩文,兄長好古亦有詩名,嗣父元格歷任縣令等地方官。元好問聰穎好學,幼年便有『神童』之譽。十一歲時,元格在冀州任職,元好問得到了翰林侍讀學士兼知登聞鼓院路擇的賞識,路擇『愛其俊爽,教之爲文』。十四歲時,拜陵川宿儒郝天挺爲師,六年勤學而成。二十八歲時,受到文壇大儒趙秉文的賞識,聲名鵲起,譽滿京都,有『元才子』之稱。興定五年(一二二一年),三十二歲的元好問考中進士,但却因科場糾紛,被污爲『元氏黨人』,憤而不就選任。直至三十五歲,再中博學鴻詞高科,洗雪了『元氏黨人』的蜚語,被召入京,任國史院編修。歷任鎮平、内鄉、南陽縣令、尚書省令史等職,後入翰林知製誥。在地方上,元好問關注民生,勤政廉明,展現出了很高的政治才幹。金亡後,元好問在山東度過了六年被羈押的俘虜和囚犯生活,最終回到故鄉。其後,隱居不仕,以遺老身份著述授徒。元好問身處金元之際的大動蕩、大變革時期,一方面自身得到良好的家風及傳統文化的熏染,另一方面受當時理學北傳、儒釋道交融文化氛圍影響,在思想上形成了濃厚的倫理道德色彩和經世致用觀念。在這種交替變革、社會動蕩的時代,元好問堅持以維護道統爲己任,并最終形成了超越時人的以道統定正統的中華文化一統觀念。因之,他從主張奉金朝爲正統轉向承認蒙古爲正統,将金朝五十四位『天民之秀』推薦給大元,對降元的金朝舊臣抱以理解和寬容,對出仕蒙元的漢族文人大加讚賞,對蒙古賢王忽必烈重儒興學尤爲感念。其卓識遠見,對後世具有深遠的影響。元好問自幼長于雲、朔之地,又有北方民族血統,自然秉承了豪邁、務實的氣質性格。其詩文詞感情真摯,慷慨挾幽并之氣。徐世隆《遺山先生文集序》曾評價云:『遺山詩祖李、杜,律切精深而有豪放邁往之氣;文宗韓、歐,正大明達而無奇纖晦澀之語;樂府則清雄頓挫、閑婉瀏亮,體制最備。又能用俗爲雅,變故作新,得前輩不傳之妙。東坡、稼軒而下,不論也』。此外,元好問對小説、論、記、表、疏、碑、志等亦有涉獵,對詔、製、誥等公文掌握熟練,運用自如。在文學批評方面,元好問亦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其《論詩三十首》《論詩三首》中對古代詩人詩派的評價就表現出他的卓識。他主張作詩爲文要『誠』,要寫『情性』,做學問要真積力久等,講求真情實感,推崇自然風尚。除出色的文才、政幹外,元好問在曆算、書畫、醫藥、佛道等方面均有不俗的造詣。元好問不僅僅在自己的詩文著作中表現出對道統、歷史文化傳繼的使命感,更以史官自任,肩負起『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的責任。當金朝敗亡之際,他曾向當政者建議修撰金史,但未能如願,于是個人傾力編撰了《壬辰雜編》;金亡後,他决心以一人之力修史,多方搜求,廣爲裒輯,成《金源君臣言行録》,可惜二書都已散佚。今存者,有其抱著『以詩存史』爲目的編輯而成的金代詩歌總集《中州集》,收録了金代已故或者未仕于蒙元的詩人詞客,包括不同地位、不同地域、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文人作品兩千餘首,還爲兩百五十餘位作者撰立小傳,保存了有金一代的詩歌文獻,金代詩歌精華以及詩學發展流變之情狀得以概見。後來的《金史·文藝傳》即以《中州集》爲藍本寫就,《全金詩》也是在此基礎上增補,《四庫全書總目》中也指出《金史》『多本其所著』。元好問在其《自題中州集後》寫道:『平世何曾有稗官,亂來史筆亦燒殘。百年遺稿天留在,抱向空山掩淚看。』足見其志意。此外,元好問所輯的《唐詩鼓吹》亦是他以詩存人、以詩存史的思想再現;其筆記小説《續夷堅志》輯録遺聞佚事、風土人情,對研究者瞭解金末北方風俗民情亦多有助益。可見,元好問是金元間承啓學脈的重要人物。清人方戊昌曾在其《重刻<元遺山先生集>序》中言:『嘗論宋自南渡後,疆宇分裂,文章學術,亦判爲兩途。程氏之學行于南,蘇氏之學行于北。行于南者,朱子集其大成;行于北者,遺山先生衍其統緒』。方氏將元遺山與朱熹并峙,視爲文化、學術上的兩大宗匠。爲全面瞭解元好問在文學、史學等各方面的成就,留存一代文獻,本編以詩文别集、筆記、總集、雜著爲類分列,以書籍刊行時代爲序,收録與元好問相關的文獻五十五種,題爲《元好問文獻輯刊》,以饗讀者。部分詩文集、選集、全集等多有早期鈔本、刻本或域外刊行本,蒐求匪易,故予以收録。同書異本者亦一并收録,以反映其著作流傳刊刻的歷史情况。如《遺山先生詩集》收有明弘治本、明汲古閣本、清乾隆刻本、清抄本等;《遺山先生文集》收有明弘治本、日本江户寫本等。本編亦收録了《中州集》及《中州樂府》十餘種版本,包括多種元明善本以及在元好問《中州集》基礎上增補而成的《御訂全金詩》,得以全面反映《中州集》的流傳情况和金代詩文的發展情况。此外,後人如翁方綱、淩廷堪、李光廷等爲元遺山所作年譜等文獻一并收入,希望對日後元好問的研究提供豐富的文獻資料。囿于編者學識淺陋,編輯工作或有疏漏不妥之處,敬祈讀者不吝賜正。
二〇一九年九月編者識
總目録
第一册
遺山先生詩集二十卷金元好問撰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刊本一
第二册
遺山先生詩集(一)序至卷十四金元好問撰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元人集十种》本一
第三册
遺山先生詩集(二)卷十五至卷二十金元好問撰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元人集十种》本一
元遺山詩集八卷金元好問撰清乾隆四十三年萬廷蘭刻本一八七
第四册
元遺山先生詩集二十卷金元好問撰清呂氏南陽講習堂抄本一
第五册
元好問詩金元好問撰民國夏敬觀選註一九四〇年商務印書館刊本一
元遺山詩集箋注(一)序至卷十首一卷年譜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施國祁箋淸道光二年南潯蔣氏瑞松堂刊本一三九
第六册
元遺山詩集箋注(二)卷十一至卷十四末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施國祁箋淸道光二年南潯蔣氏瑞松堂刊本一
元遺山詩集箋注(一)序至卷五首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施國祁箋清宣統三年掃葉山房石印本二五七
第七册
元遺山詩集箋注(二)卷六至卷十四末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施國祁箋清宣統三年掃葉山房石印本一
第八册
遺山先生文集(一)序卷至卷十三金元好問撰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一
第九册
遺山先生文集(二)卷十四至卷二十八金元好問撰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一
第十册
遺山先生文集(三)卷二十九至卷四十附録一卷金元好問撰明弘治十一年李瀚刻本一
第十一册
遺山先生文集(一)序至卷十金元好問撰明張德輝編日本江户寫本一
第十二册
遺山先生文集(二)卷十一至卷二十六金元好問撰明張德輝編日本江户寫本一
第十三册
遺山先生文集(三)卷二十七至卷四十附録一卷金元好問撰明張德輝編日本江户寫本一
第十四册
遺山先生文集四十卷附録一卷金元好問撰一九三七年商務印書館印本一
第十五册
元遺山文選七卷金元好問撰清李祖陶輯清道光二十五年刻《金元明八大家文選》本一
第十六册
遺山樂府三卷金元好問撰朝鮮李宗准校訂朝鮮弘治五年刊本一
遺山樂府三卷金元好問撰景明宏治高麗晋州本一六九
遺山樂府三卷金元好問撰高麗舊刊本三三一
遺山樂府一卷金元好問撰舊鈔本四八九
第十七册
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金元好問撰清抄本一
元遺山先生新樂府四卷金元好問撰清讀書山房刻本二二五
遺山新樂府五卷金元好問撰清羅振玉輯東方學會一九二八年印《殷禮在斯堂叢書》本三四七
遺山先生新樂府五卷金元好問撰《宛委别藏》舊抄本四五三
第十八册
遗山集(一)序至卷十一金元好問撰清康熙四十六年無錫華希閔刻本一
第十九册
遗山集(二)卷十二至卷二十五金元好問撰清康熙四十六年無錫華希閔刻本一
第二十册
遗山集(三)卷二十六至卷四十附録一卷(闕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金元好問撰清康熙四十六年無錫華希閔刻本一
第二十一册
元遺山先生全集(一)序至卷十一首一卷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三年京都同立堂重印靈石楊氏修刻陽泉山莊本一
第二十二册
元遺山先生全集(二)卷十二至卷二十八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三年京都同立堂重印靈石楊氏修刻陽泉山莊本一
第二十三册
元遺山先生全集(三)卷二十九至卷四十附録一卷補載一卷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三年京都同立堂重印靈石楊氏修刻陽泉山莊本一
第二十四册
元遺山先生全集(四)附年譜三種新樂府四卷續夷堅志四卷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三年京都同立堂重印靈石楊氏修刻陽泉山莊本一
第二十五册
元遺山先生集(一)序至卷十二首一卷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二十六册
元遺山先生集(二)卷十三至卷三十二(闕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二十七册
元遺山先生集(三)卷三十三至卷四十附録一卷補載一卷攷證三卷金元好問撰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二十八册
元遺山先生集(四)續夷堅志四卷淩輯年譜二卷翁輯年譜一卷施輯年譜一卷新樂府四卷金元好問 撰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二十九册
元遺山先生集(一)序至卷十六首一卷金元好問撰淸靈石楊氏刊光緒八年京都翰文齋書坊印本一
第三十册
元遺山先生集(二)卷十七至卷三十六金元好問撰淸靈石楊氏刊光緒八年京都翰文齋書坊印本一
第三十一册
元遺山先生集(三)卷三十七至卷四十附録一卷補載一卷年譜三種新樂府四卷續夷堅志四卷金元好問撰淸靈石楊氏刊光緒八年京都翰文齋書坊印本一
第三十二册
續夷堅志四卷附遺山年譜略一卷金元好問撰清刻本一
續夷堅志前集一卷後集一卷金元好問撰清抄本一八五
續夷堅志四卷金元好問撰上海進步書局民國刊本三七一
續古今考八卷金元好問撰舊鈔本四七一
第三十三册
註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編元至大元年浙省儒司刊本一
第三十四册
註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編元郝天挺註元至大元年浙省儒司刊明修本一
第三十五册
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初沖和堂刊本一
第三十六册
註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刻本一
第三十七册
唐詩鼓吹十卷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順治十六年陸貽典錢朝鼒等刻本一
第三十八册
唐詩鼓吹註解(一)序至卷八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日本寶永七年刻本一
第三十九册
唐詩鼓吹註解(二)卷九至卷十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日本寶永七年刻本一
東喦草堂評訂唐詩鼓吹(一)序至卷四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朱三錫評清康熙刻本一三三
第四十册
東喦草堂評訂唐詩鼓吹(二)卷五至卷十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朱三錫評清康熙刻本一
第四十一册
唐詩鼓吹箋註十卷金元好問編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錢朝鼒王俊臣校註清乾隆十一年刻本一
第四十二册
東喦草堂評訂唐詩鼓吹(一)序至卷五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乾隆四十年刻本一
第四十三册
東喦草堂評訂唐詩鼓吹(二)卷六至卷十金元好問輯元郝天挺註明廖文炳解清乾隆四十年刻本一
第四十四册
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元至大三年曹氏進德齋刻遞修本一
第四十五册
翰苑英華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編元延祐二年刊元建安廣勤書堂修補本一
第四十六册
翰苑英華中州集十卷中州樂府一卷金元好問編元末明初刊明修本一
第四十七册
中州集十卷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日本南北朝刊本一
第四十八册
中州集(一)序至卷四金元好問輯明弘治九年李瀚刻本一
第四十九册
中州集(二)卷五至卷十金元好問輯明弘治九年李瀚刻本一
第五十册
中州樂府集 一卷金元好問 輯明嘉靖十五年高登九峰書院刻本一
中州集(一)序至卷一首一卷金元好問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一八一
第五十一册
中州集(二)卷二至卷四金元好問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一
第五十二册
中州集(三)卷五至卷七金元好問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一
第五十三册
中州集(四)卷八至卷十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明末毛氏汲古閣刻本一
第五十四册
中州集(一)序至卷二金元好問輯清吴門寒松堂刻明末毛氏汲古閣本一
第五十五册
中州集(二)卷三至卷五金元好問輯清吴門寒松堂刻明末毛氏汲古閣本一
第五十六册
中州集(三)卷六至卷八金元好問輯清吴門寒松堂刻明末毛氏汲古閣本一
第五十七册
中州集(四)卷九至卷十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清吴門寒松堂刻明末毛氏汲古閣本一
第五十八册
中州集(一)序至卷五金元好問編清初印溪草堂藍格鈔本一
第五十九册
中州集(二)卷六至卷十金元好問編清初印溪草堂藍格鈔本一
第六十册
中州集(一)序至卷四金元好問輯日本延寶二年和刻本
第六十一册
中州集(二)卷五至卷十樂府一卷(闕樂府)金元好問輯日本延寶二年和刻本
第六十二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一)序至卷四首二卷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三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二)卷五至卷十五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四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三)卷十六至卷二十一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五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四)卷二十二至卷三十二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六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五)卷三十三至卷四十一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七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六)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九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八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七)卷五十至卷五十九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六十九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八)卷六十至卷六十六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七十册
御訂全金詩增補中州集(九)卷六十七至卷七十二金元好問原本清郭元釪補輯清康熙五十年内府刊本一
第七十一册
中州集(一)序至卷五卷首一卷金元好問輯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七十二册
中州集(二)卷六至卷十附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清光緒七年讀書山房刻本一
第七十三册
中州集十卷樂府一卷金元好問輯日本江户寫本一
第七十四册
元遺山先生年譜一卷墓圖一卷清翁方綱編清刊本一
元遺山先生年譜二卷清凌廷堪撰清道光刻本一○七
廣元遺山年譜二卷清李光廷撰清同治刻本二四七
第七十五册
廣元遺山年譜二卷清李光廷撰一九一六年《適園叢書》本一
元遺山先生年譜二卷清凌廷堪編一九三五年安徽叢書編印處印本二○一
元遺山志四卷清樊煥章輯清光緒三年晋魁齋刻本三四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