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有“原罪”吗?
作为共和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之一,关于独生子女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的话语,一是随处可见的“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标语,二是媒体上经常可见的对独生子女是自私自利、自理能力差的“小皇帝”的批评。

既然前者已经成为历史,是不是现在也到时候看看对后者的定论了?
1
我在知网里搜索“独生子女”,有28352篇论文,搜“独生子女性格”,则一下子减少到41篇。


好几篇都有差不多这样的结论:“综合国内对独生子女性格的研究结果,我国独生子女的性格弱点可总结为独立性差、过度自我、脆弱易受挫。”
而在国外,也经历过对独生子女判定为“问题儿童”的时期,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才认为独生子女在心理健康、自私心、孤独感等方面与非独生子女无明显差别。
2
我选取了三篇比较详尽的论文,比一般的直接评述性的文章多了抽样调查作为佐证,显得更加可信一些。
A. 第一篇是山东师大教育系学者1994年发表的研究论文,抽取了山师大附小一年级的学生为样本,正好是85后独生子女小学阶段的代表,得出的结论是独生子女的不良性格特点有:
- 相当任性、对待困难态度差、独立性不强、不爱惜东西。
- 但是也有优点:好奇心强、有良好的分享行为、团结友爱、自制力强。

B. 第二篇是由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学者1998年发表的论文,抽取的成都、西昌、贵州三所中学的14-15岁学生,正好是80后独生子女进入青春期时的代表。得出的结论是:
- 独生子女的性格跟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当时大部分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期望值较高,忽视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很不利。应该减轻子女的心理负担,建立民主的家庭教育方式,让子女有一定的自主权力。
- 独生子女在对人的态度(利他主义、值得信任、真诚)的得分都有问题,而且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缺少与之合作和竞争的伙伴,对人的态度大多模仿家长的行为。
C. 第三篇是辽宁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的硕士毕业生2011年发表的学位论文,抽取的是沈阳5所高中(含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的300名高中生,正好是90后独生子女高中阶段的代表。得出的结论是高中独生子女有以下性格缺陷:
- 依赖性强、独立性差。原因是4位老人和2位父母掌管独生子女生活的全部。
- 性格孤僻,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原因是父母忙于工作,与孩子交流比较少,很多独生子女在祖辈手中长大。
- 性格比较脆弱怯懦。原因是习惯在家中受到优待、习惯听父母的安排,做事缺少自主性,容易自暴自弃。
- 任性,逆反心理突出,做事冲动,想法幼稚。原因是父母对孩子期望大、要求高,要求子女必须在自己的规划中走人生的路,这就引起了子女比较压抑的内心和愤懑的情绪,同时父母平时又想尽办法满足孩子的要求,于是一旦要求没有得到满足,独生子就会无理取闹。
- 较强的自尊心。原因是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倍加呵护,批评教育少,表扬多,甚至戴高帽。
此外还有不那么普遍的缺乏感恩意识、身陷网络游戏等。
以上三篇都着眼于独生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性格问题。那么这些独生子女长大以后怎么样呢?能适应社会吗?会不会是“问题儿童”长成了“问题公民”?
——2020年,广西师范大学的一位学者发表了一篇对独生子女研究的总结性陈述《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终于下了定论:
更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职业适应、人际关系适应、独立生活适应、恋爱婚姻适应以及心理适应等方面,成年独生子女都与同龄非独生子女相差无几,第一代独生子女并不都是“长大的小皇帝”。认为独生子女不适应社会的看法并没有获得证实。
……大众媒介所建构的独生子女形象与独生子女在社会中的客观表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正是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社会形成了对独生子女的负面刻板印象。
也就是说,前面所有说独生子女性格有缺陷的研究,其实都不足以支持独生这个因素成为那些孩子成长中出现问题的绝对主导原因。同样的管教方式对待不独生的子女,也可能产生类似的问题。

我们独生子女终于从自私的“小皇帝”变成了“平平无奇的普通人”,接下来还会成为珍贵的历史遗产,可谓地位节节高升。
3
但是,其实我心里还有点失落,因为虽明知道可能不靠谱,我原本还是想从独生子女这个身份里找一找我性格缺陷的来源。
比如,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我想象不出来如果家里出现了另一个兄弟姐妹的生活。
父母也许不再对我那么关注,也许我的诉求会被比较和权衡,也许我跟手足之间会因为争夺父母的资源而争吵……如果在少不经事的时候遭遇这些,可能就习以为常了,但是我已经习惯“三足鼎立”、我是最被关爱的那一个,恐怕会增加很多愤怒不平和压抑吧?

这种心理算是自私,很多独生子女都认同:

这种很自我的思维方式,还蔓延到人际交往和个人爱好上。
童年的时候父母没有多少时间陪我玩,虽然附近有玩伴,但终归只能填补一天中少数几个小时。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我都在看书,用妈妈调侃我的话来说,就是“捡到个纸条上面有字都要仔细看”。阅读吸引了我,陪伴了我,而不是人,阅读也因此成为了我一生的爱好。
日积月累之后,人对我来说吸引力就变得没有那么强烈了,虽然在学校和社会环境里为了保持环境的友好,我的人际交往并没有什么障碍,但是一个人呆着比跟一群人呆着让我更自在。
妈妈对此常常忧心忡忡:“你这样不善交际,怎么有朋友帮忙呢?”我不以为意,朋友是志趣相投自然就有,何必汲汲营营,庄子还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呢。释夫恬淡无为,而悦夫啍啍之意,啍啍已乱天下矣!
但是在工作环境中,这种孤僻性格就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我对人心的幽微之境只有纸面上的认知而缺少实际操练,遇到所谓管理工作,就常常很笨拙,自己也因为需要猜度和约束别人而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我曾经为此十分抗拒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包括从事本专业做新闻记者。没想到过了好几年,终于从新闻行业中找到了一道非虚构写作的窄门,可以仅凭真诚和坦率就作文写书,于是才算调和了我的性格与爱好的矛盾。
一直以来,在自省和追根溯源的时候,我都以为这些很可能因为我是独生子女,它们也算是我享受了唯一待遇之外的代价。现在学者们却告诉我:你的性格问题跟是不是独生子女没关系!

好吧,既然独生子女得到了正名,真的猛士也要敢于正视人生。

城事人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看完了上海12座古塔 (2人喜欢)
- 从雁门关到无定河的自驾之行总结 (1人喜欢)
- 从黄河走向无定河 (3人喜欢)
- 再一次走西口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