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即理,理即中庸
疾病、痛苦与折磨之后,终有所得
大道至简
得道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上半句“心即理”借用王阳明,此处的心指自己的直觉、意识以及潜意识的综合判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最适合个体的方案,无疑还是每个人自己的“心”,没有统一标准。
下半句是理的标准是中庸之道,同样每个人都不同。中庸之道只是一个代名词,同样可以解释为道家的“有无”以及佛教的“色空”,其实就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平衡与和谐,既无过头,亦无不足。具体到每个人,这种中庸都是不同的,平衡都是不同的,当然也由此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一个简单的解释方法,就是中庸是放纵自我与自律之间的平衡。那如何判断是否平衡呢?这时就要拷问内心,也就是通过直觉、意识以及潜意识的综合判定。如此,通过“心即理,理即中庸”,可达随心所欲不逾矩。
一个人有了这种状态,可达幸福之境界。一国、一星球人得此境界,可造幸福之集体。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