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枕边书
查看话题 >读书笔记-《少有人走的路》死亡、伤害、痛苦、意识和灵魂
20210507
今日读书笔记
● 摘抄:死亡是最终极的空无。就算我们相信有来生仍然畏惧死亡的空无,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另一边究竟是通往何处。
● 笔记:我之前做过一次梦,梦里的我即将到生命的尽头。我拉着男朋友的手,很害怕,我不想走。我不是害怕死亡,而是不知道死亡会将我带去何处,那个地方可能是荒地可能是虚无,而能唯一确定的是,那里大概率没有他——我将失去他,无法再见到他。醒来后,给他打电话,他问我怎么了,我说做噩梦了。他说我猜就是。爱人的声音,能使心立刻安定。
● 摘抄:生命需要面对的困境之一,使我们必须时刻决定自己在心理上被人和事影响的程度,即“接受伤害”的程度。“接受伤害”是指允许自己放下吊桥,在与外界接触的过程中承受一定程度的伤害。再决定我们受伤害的程度上,首先我们必须分辨疼痛与伤害。
● 摘抄:在大多数情况下,故意让自己受到永久性的情感伤害是非常愚蠢的。但是有限度开放自己,允许自己接受一些情感上的伤害,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情感上的冒险也许能带来情感的成熟和心灵的成长。
● 笔记:何时开放自己,何时保护自己,是人生中的又有一个矛盾。人人都害怕受到伤害,但是有的人仍然热情,开放,拥抱新环境,受到伤害后有强大的自愈能力。但是有的人受到伤害后会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把内心城墙外的吊桥拉起来,不再让别人进入,借此躲避潜在的危险。可能是伤害过于深重,也可能是他们的心灵力量不够强大。普通人活在世界上,如果想通过和外界断绝关系的方法来逃避伤害,是弊大于利的。但是越来越多人在做这种选择,封闭自己,待在舒适圈,不去爱,不去体验,不交出真心。事实上人的心灵是很强大的,它可以从破碎中变得更完整,可以从淬炼中变得更坚强,可以从恐惧中变得更勇敢,可以吸收能吸收的,成长起来,给你力量。
● 摘抄:每个人都有恶的一面,但是我们却向往善。我们必须拥抱人性中的这一矛盾,才能变得真实,并正直地生活。如果我们不承认自己有恶的一面,极力否认、掩盖,就失去了真实,变得虚伪。这时我们夸夸其谈的善只能是伪善。伪善放大了我们心中的“恶”,压抑了人性中的“善”,这也是如今贪污、腐败、暴力和凶杀的根源。
● 摘抄:正直,并不意味着尽善尽美,而是完整。正直的人是真实的人,也是完整的人,他们能同时接纳自己人性中的“恶”与“善”。只注意到人性的“恶”会让我们变得悲观、偏激,而只看到人性中的“善”则会让我们变得幼稚、肤浅,这些都不是正直的表现。
● 笔记:我们对人性的缺点谈之色变,避之不及。当我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的时候,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我厌弃。但是没有人能成为完美的人,但我们能成为正直的人。我们能觉察到人性的“恶”,这已经是弥足珍贵的事情了,这种觉察让我们警惕,自省和改变。有些人觉察不到,放任自我,坠入狭隘的、自私的、怨恨的深渊。而我们能觉察,但不能让自己走向另一个自暴自弃的极端——不自信、否认、排斥自己。做个正直的人,承认自己的不好,也承认自己的优点,这是对自己的诚实。
● 摘抄:“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的人格,都天生抗拒改变,即使是朝着好的方向改变。
● 摘抄:一方面感觉幸福的人不容易陷入心理失衡的痛苦,心理失衡的人大多数是由于内心出现了剧烈的冲突。但另一方便,要获得真正的幸福,我们就必须历经内心的挣扎。明明知道冲突会带来痛苦,但是为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却不逃避,不退缩,这种痛苦的经历是人生的财富,能够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我们需要知道,由于不愿意面对你内心的冲突,总是躲躲闪闪,害怕矛盾释放出来的能量会把我们撕得粉碎。所以,我们会在内心产生一种虚假的幸福。心理学家卡伦.霍尼说:“只有当我们能够承受打击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由于内心迟钝造成的虚假宁静和幸福,根本不值一提,它只能使我们更加虚弱,难以应对外界的变化。”
● 笔记:你痛苦是因为你不迟钝。
● 摘抄:人之所有会感到痛苦,是因为有意识。意识是痛苦之源,没有意识,就感觉不到痛苦。心灵的痛苦与自我意识紧密相连。那些自我意识不强的人,内心的冲突不会那么激烈,也不会那么痛苦,而那些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往往会很痛苦。
● 笔记:在这些冲动的不理智的行为背后其实隐藏着我们深深地焦虑、自卑、羞愧、孤独和痛苦,这是正常而成长性的痛苦。许多人为了逃避这些痛苦,宁愿放弃意识的发展,他们付出的代价是,进入成年后,由于观察性自我的缺失,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绪,也无法就查到别人的情绪。总是情绪化地待人接物,情商很低,拿捏不准说话的时机和分寸,往往会说伤人的话,做愚蠢的事情。最重要的是,缺乏观察性的自我,还会让他们丧失与内心的联系,丧失心灵的力量,发挥不出自己的潜能。
● 笔记:需要训练观察性自我。
● 摘抄:在生命的旅程中,始终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智慧,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指引着我们走向新生。人生最幸运的事情莫在于孤独的旅途中遇见灵魂,并与她结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