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强硬派接棒无悬念 重返协议 有期望
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5月25日公开了下月总统大选的候选人名单,入围7人中5名都为强硬派,剩下1名技术官僚以及1名不甚出名的改革派,可以说伊朗转向强硬派执政已是板上钉钉的事。
从他拒绝授予改革派最中意的两大候选人——即现任第一副总统贾汉吉里(Eshaq Jahangiri)和从实用主义保守派转向中间派的前议长拉里贾尼(Ali Larjani)——参选资格,同时又将难以掌控的前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Mahmoud Ahmadinejad)踢出名单,可见他希望制造一场万无一失的选举。
唯一的“非陪跑者”
从名单组成上来看也很明显,其他6位都是陪跑,唯一的主角就是哈梅内伊的门徒、现任司法总监莱西(Ebrahim Raisi)。莱西曾在90年代参与哈梅内伊授课的伊斯兰教法学 (kharej–e Fiqh)学习班,并从此进入其核心圈,此后在司法系统开始一路青云直上。
事实上,哈梅内伊在2017年总统大选时就为他造势,还特意在前一年将其命名为全国财力最雄厚、负责管理该国最神圣之地的“拉扎维圣陵基金会”(Astan Quds Razavi)主席,使其声名大噪。在今次选举之前(2019年),哈梅内伊又任命其为司法总监,让其通过一系列反腐行动积累了政治资本。有哈梅内伊如此细心栽培,且莱西本身与伊朗革命卫队(IRGC)也关系甚好,外界就一度广传他有望接任最高精神领袖一职。
不过,莱西未如外界预想的那样接棒哈梅内伊,而是出战总统选举,在有力对手被踢出候选人名单的情况下,他的当选几乎是十拿九稳。一旦他顺利掌权,伊朗最高领袖、政府、议会和军队届时就全是强硬派的地盘
3月民调显示近七成民众都希望重返伊核协议以解除制裁。强硬派当然清楚,如果温和派政府能在选前解除制裁,将是一笔莫大的政治资本,因此它自然也会有所阻挠。
自谈判上月开启以来,温和派政府不断强调谈判进展为己方造势,例如鲁哈尼本人5月20日就宣布已经原则上达成协议,美国准备解除对石油、银行和航运业的制裁,这一说法比其他谈判方都乐观得多,例如欧盟外交官就表示仍然存在非常棘手的问题,并不能保证谈判成功。
对此,由哈梅内伊办公室控制的、与革命卫队关系很近的Press TV就迅速引用消息反驳道,指“华盛顿无意完全取消这些制裁,而且会分步缓慢进行。”许多保守派评论家也纷纷指责政府夸大进度。
强硬派的重点往往放在攻击温和派夸大进度和潜在让步,但并不希望谈判脱轨。事实上,核政策的根本方向就是把握在哈梅内伊手中,政府重返谈判也是得到他的首肯,鲁哈尼日前也强调谈判时一直是根据哈梅内伊的书面和口头指示办事,可见最高领袖对于谈判相当上心,也对重返协议抱有期望。
另外,在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之间时长三个月的监督协议于5月24日过期后,最高领袖掌控的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同意再延期一个月,保障谈判平稳进行。这就反映,强硬派并非原则性反对谈判,而只是稍加阻碍。
冀将解除制裁成绩收归己有
而此刻的阻碍,应是为了将这一成果留给即将上任的强硬派政府采摘。路透社就引用匿名伊朗高级官员消息指出,由于核政策的最高话事人哈梅内伊希望能通过重返协议结束伊朗的经济孤立状态,因此选举换届对核协议影响不大。同时,他希望等到一个更好的时机,例如在一位与他关系非常亲密的强硬派总统上位后,届时结束伊朗的经济孤立会加强他的影响力,恢复他因经济衰退、2019年取消油价补贴引发大型示威而损伤的至高形象。
彭博社就更是预测,当强硬派主政后,与革命卫队、最高领袖和议会齐心之后,反倒会减少政治内斗,增加核协议重返的可能性。
说到底,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本身就是具有很强民粹性质的,当年霍梅尼掀起1979年革命的一大口号就是“将石油财富分给民众的餐桌”,其建国后立刻成立的“伊朗穷人基金会”(Mostazafan Foundation)等,开始大规模“劫富济贫”,将富人资产国有化并用于减少贫困和阶级差距,这也是该国政教合一制度合法性的一大来源。夸张点说,比起流水的政府,铁打的最高领袖和革命卫队更关心其形象和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