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学校图书馆长这样,我愿意天天泡在里面
考研择校的筛选条件除了最重要的地域、报考难度、院校专业排名等,有的小伙伴可能还会将校园环境、住宿条件、图书馆等硬件设施考虑在内。
研究生阶段,和我们日常学习打交道最多的恐怕就是图书馆了,好的看书环境和丰富的馆藏无疑会给研究生学习锦上添花。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五院四系”的图书馆——
01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最早建立的以政治法律资料信息为重点的高校图书馆。其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北京政法学院图书馆。1978年学校复办后发展至今,是全国政法院校图书馆协作委员会主任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
截至2020年底校图书馆及各院系所资料室拥有的纸质文献资源达262.76万册,电子图书约244.27万册,拥有计算机350台。目前可供师生检索与利用的电子资源有几十种(在校园网IP范围内的任一台电脑都可以直接使用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无需用户名和密码)。

02西南政法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0年,其前身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图书馆。图书馆秉承“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服务宗旨,致力于全方位服务读者,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文献支撑和保障,不断开拓与探索,努力建设一流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和一流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建设以法学文献为主的系统、完整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馆藏文献以法学为主,涵盖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新闻学和管理学等学校所有学科。包括印刷型文献229万余册,CNKI、Westlaw等中外文数据库100余个。馆藏古籍线装书17505册,古籍善本图书605册,20部古籍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韦苏州集》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是首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图书馆自建有西南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库、民国法律文献数据库、民国与古籍图书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和中国-东盟法律文献数据库等5个数据库。其中民国法律法规数据库系统收集民国时期各类法律法规近两万条,处于国内领先位置。
0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的前身是中原大学图书馆。1949年,随学校从河南迁来武昌。
截止2020年12月底,馆藏纸本文献共347多万册,2020年新增馆藏25560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为研究级收藏单位。
2020年订购中文报刊911种、1104份;订购外文报刊276种、276份(目前有5种法语报刊/4种俄语报刊/4种日文报刊/1种英文报纸)。收藏的报刊中,有解放前的重要中文期刊《新青年》、《东方杂志》、《国闻周报》等,参考保存价值较高。
截止2020年12月底,馆藏电子图书共计4580559册、电子期刊3452282册,学位论文3922006册;音视频数据库资料共计215434.9小时。
04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图书馆主楼建于1984年,红楼为原圣约翰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两座大楼风格迥异,交相辉映。松江校区图文信息大楼秉承原圣约翰大学清水墙、红砖瓦的建筑风格,于2004年建成,建筑面积24013平方米,图书馆使用其中的16477平方米。大楼以钟楼为标志,整个建筑外形端庄、伟岸,气势磅礴。门口伫立着两位古希腊的法学界先驱: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华东现有印刷型图书170余万册(图书馆藏书150余万册,二级学院及各研究中心藏书20余万册),中外文报刊1564种(外文90余种),电子书46余万册。馆内收藏的中外法学类图书品种、数量较为齐全,是华东地区法学类图书收藏最多的图书馆。

05西北政法大学
西北政法大学图书馆是在延安大学图书馆、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图书馆、中央政法干校西北分校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式创建于1958年。
图书馆现有纸质文献187万余册(含校内各院、所资料室及分馆),电子图书139万余册,内容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门类,有藏量较大的近、现代法律文献、延安时期革命历史文献。购有中国知网、“北大法宝”中国法律信息总库、月旦知识库、Lexisnexis Westlaw Next、JSTOR等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

06北京大学
1898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百余年来,北京大学图书馆经历了筚路蓝缕的初创时期、传播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时期、建成独立现代馆舍的发展时期、艰苦卓绝的西南联大时期、面向现代化的开放时期。如今,她已发展成为资源丰富、现代化、综合性、开放式的研究型图书馆。
一百多年来,经过几代北大图书馆人的辛勤努力,北京大学图书馆形成了宏大丰富学科齐全、珍品荟萃的馆藏体系。到2017年底,总、分馆纸质藏书近800万册,近年来还大量引进和自建了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多媒体资源等各类国内外数字资源。
馆藏中以150万册中文古籍为世界瞩目,其中20万件5至18世纪的珍贵书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外文善本、金石拓片、晚清民国时期出版物的收藏均名列国内图书馆前茅,为研究者所珍视。此外,还有燕京大学学位论文、名人捐赠等特色收藏。
07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以其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馆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1935年启用坐落在东湖之滨、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大楼。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在国内图书馆界绝无仅有。
截至2020年底,文献资源总量达1.912万册。印刷型文献共697万余册,其中图书567万册,报刊合订本92万册,地图、声像、缩微资料18万件,学位论文20万册。2020年订购各类文献数据库537个,中外文电子书刊达1,215万册,其中电子图书995万册,电子期刊220万册。

图书馆藏有古籍20余万册,有300多种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6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其中尤以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最为完整。除此之外,武汉大学图书馆与国内外140多所图书馆和学术机构建立了文献交换关系,图书馆文献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08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简称人图)正式组建于1950年。前身是始建于1937年的陕北公学图书馆,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华北大学图书馆。
人图馆舍由“新馆”和“藏书馆”两栋建筑组成。新馆于2010年底竣工,2011年正式投入使用,是集藏书、阅览、展览、研究、办公为一体的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图书馆,总建筑面积约4.5万平米。在功能布局上,体现厚重、开放、谨严方便的理念。

人图馆藏以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为主,文理兼顾,纸本和数字资源协调并重,其中,线装古籍(1911年以前)40余万册,民国时期(1911年至1949年)出版物20余万册,港台书、刊3万余册。人图还设有人大文库,藏有人大学者和校友著作、研究生论文13万余册。
09吉林大学
吉林大学图书馆前身为东北行政学院图书馆,1946年创办于哈尔滨。1948年与哈尔滨大学图书馆合并。1952年改称东北人民大学图书馆。1958年随校名改称吉林大学图书馆。2000年6月,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成新吉林大学,原五校图书馆也随之合并。
建立了以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程技术科学、医学、地质科学和信息科学文献为主体的多种类型、多种载体的综合文献资源体系,覆盖了人文社科、理工农医军等全部十三大学科。

藏有各类纸质书刊585万余册,其中古籍40万册,古籍中6000余部为善本。地方志与谱牒、金石拓片与古文字文献的收藏在高校图书馆中名列前茅。订阅外文期刊1268种,中文报刊4914种。图书馆注重数字化文献资源的建设,购买了包括webofscience和EI在内的48种西文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等14种中文数据库,超星、书生等电子图书140万册,自建了东北亚研究、地学、汽车、满铁资料等12个数据库。
以上就是“五院四系”九所院校图书馆概况和馆藏详情,对学子来说简直就是学习的天堂。研究生期间,在学习中需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书籍,在图书馆呆的时间或许比宿舍还多。各位法硕考研er们,快去康康,你的目标院校图书馆怎么样,够你尽情徜徉书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