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中途
《神曲》地狱开篇写道:“当人生的中路,我迷途在一个黑暗的森林之中。”看了眼书页下方的注释,心里暗暗一惊,原来我也已经到了人生的中途。
人年轻时,是不相信年龄的。无论个性、外表或言语如何表现,内心总会存着些高傲轻狂,以为自己会永远年轻,永远热血,永远可以想走就走,相信一切皆有可能。而当一个人真的到了人生的中途,他才能切身体会到生活重力的拉扯、社会无情的磨砺。现在中年危机的话题非常流行,而这又往往和家庭的重负、金钱的压力相联系,但其实人生中途的黑暗森林并不仅限于此。
在这个阶段,不管你是否愿意,工作和谋生成了人生最大的主题。刚毕业的那几年可以随性的辞职去看世界,而现在更多思考的却是如何能保住一份工作。更严重和令人恐慌的是,你发现自己在不受控制的去倚赖工作,这种倚而赖不仅仅是金钱层面。在这个年龄,家人朋友社会都开始以你的工作成就工作title来定义你;混迹职场有些年头,工作中或因经验或因资历或因职级会带给你一些令人陶醉的掌控感。而所有这些则在悄然无声的加深你对工作的倚赖,这种倚赖反过来又会增强你的危机感并逼迫着你去行动,去争抢,去忍痛削足适履,去接受职场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去默认你曾经不屑不齿的潜规则,去抛弃过去的理想主义认同这个世界就是不公平。
这个阶段,生活也似乎渐渐安定下来,很大一部分人有了房子和自己的家庭。它们会带给你安全感,在很多个失意的夜晚给你些许安慰。但同时,这些也在束缚着你。有时当内心升起我是否可以换一种生活方式,换一个城市工作或生活时的冲动时,它们却牵绊着你,成为天平另一端上沉甸甸的砝码,让你迟疑、退却、贪恋现时的安稳和舒适。
年少时,内心渴望远方,总想头也不回地离开父母家人,浪迹天涯快意人生。而现在,在社会中历经了人情冷暖,纵使看似交游再广,朋友圈再大,才明白世界上这一世能和你有深刻牵绊、为你落泪的人就那么寥寥几个。离家多年,你们也许距离已远,隔阂已深,可父母家人这几个字注定了他们才是你跌落时最后的安全网。当自己体会了人生的苦涩之后,才开始放下少不更事时内心潜藏的对父母的埋怨,轻视和不满,体谅他们这一路的难处和艰辛。而这时也才发现,父母也早已不是你年少时印象中的那般意气风发,强势专断。岁月和年老不仅斑白了他们的鬓发,佝偻了他们的身躯,蹒跚了他们的脚步,也同时柔和了他们的性格,软化了他们的固执,弱化了他们的傲气。从他们小心翼翼对待你和渐渐开始依赖你的态度里,你感受到了家庭权力代代交接的意味,而这也同时意味着家庭责任和重担的交接。从他们日渐年迈的情态上,你也想到了你老去的那一天。人生,就是这样轮回,沉重、叹息。
而在这个阶段,曾经若隐若现、看似无足轻重、无病呻吟的一个问题,也随着阅历、见识和智慧的增长在内心中越来越凸显和迫切,并不断灼热地痛苦地拷问着你,那就是人生意义。无论你在人前如何地调侃、戏谑它,你却不得不严肃、绝对坦诚的面对自己对它的迷惘、渴求和追寻。悟已往之不谏,你不再像年轻人那样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来者是否可追却不可知。时间有限,对过往、对现在你是否还有很多不甘心,你默默地一遍遍问自己。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吗? 是否应该再努力拼一把人生或许会有不同?扪心自问自己内心真正的热情究竟是什么?如何生活才是不辜负自己不浪费光阴?这些问题都还没有答案,静静等待你去解答。
人生的中途是一个分水岭。在此之前,人是往前看的,期待未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当人行至中途,往前看,未来似乎不再如年少时那么值得期待。这时你虽难再被称为年轻人,但前路仍旧漫漫。可前路似乎能明确看到的却只是年老、虚弱、衰颓,人生看起来并不如年轻时那样仿佛它可以许诺给你一切应有的美好之物。回首来路,年轻时的热望和理想似乎也并没有实现。时不我待,而双足却陷在现实的泥淖中无法脱身。
站在这个分界点上,你左右徘徊,暗自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