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更好的决策,战胜认知偏见(下) | 香蕉很大


书接上回,言归正传:
6:幸存者偏见SurvivorshipBias
这个偏见也算是偏见界的红人了。估计大家都知道那个著名的战斗机案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统计学家亚伯拉罕·瓦尔德Abraham Wald为美国军方工作,试图找出飞机应该在哪里加强装甲,以避免被击落。军方先前的做法并不像他们希望的那样成功,军方反复加固了飞机中弹的地方,结果还是有去无回。瓦尔德指出军方只是根据飞回来的战机情况做的判断,事实上,被其中其他部位的飞机压根无法返航,所以军方应该加固那些没被击中的部分,这样才能大大增加飞行员幸存的几率。
为避免幸存者偏见,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个局部,搞清楚我们看不到的那些事实,这里面往往藏着关键信息。
7:锚定效应SurvivorshipBias
快到财年了,商家又要使用锚定效应让你买单了。原价8988,现价只要1988,是不是感觉现在这个东西特别便宜,结果1988元买了双拖鞋。其实这类情况超市里天天见。去超市,是不是会下意识的拿贴着打折标签的商品,起码我是这样的。不过,通常打折的商品不见得是性价比最高的,在超市里我就经常见到打折商品实际比不打折的更贵,所以注意看单位价格才对。
锚定效应应用超级广泛,比如我常去买红酒的店,老板就很会布置橱窗,他会特意把200澳元红酒放在800澳元和168澳元的中间,因为有800在那比较,200的就显得不那么贵,但是又确实比168感觉上了个档次,于是200这个酒买的不错。
通常我对付锚定效应就是先不买,等过几天再说,因为锚定效应消失很快。
8:光环效应Halo Effect
一个特典型的例子就是爱豆,我家哥哥人长得好看,所以做什么都对,做什么都是最棒的。这种自带背景光,亮瞎你的眼其实挺可怕的,因为很多时候仅仅是看上去很美。
硅谷投资界之前有个大丑闻,后来被写成了畅销书《坏血Bad Blood: Secrets and Lies in a Silicon Valley Startup 》。为什么伊丽莎白·霍姆斯一个毫无医学背景的斯坦福辍学生被奉为女版乔布斯,一个漏洞百出的骗局却无人去揭穿,因为光环效应。看看希拉洛斯的身后隐藏着豪华阵容的董事会成员——美国前国务卿乔治·舒尔茨、亨利·基辛格,媒体大亨鲁伯特·默多克,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传奇创投家唐纳德·卢卡斯等,谁都愿意相信这是下一个苹果或者谷歌,假以时日就能改变世界。
那为什么一个新闻记者能揭穿这个骗局,因为去掉迷信,没有光环了,眼前的景象就一目了然了。
9:双曲贴现HyperbolicDiscounting
名字很唬人,说起来也简单。打游戏通宵和每天早起做锻炼,哪个更容易坚持?自然是打游戏!上网买买买和辛辛苦苦存钱,哪个更容易做到?自然是买买买。人本身是倾向于及时满足,对于延迟满足往往有抵触,这就是双曲贴现。
这个我自己也没什么特别好办法,毕竟比较反人性的都不好干。我们可以试着先奖励自己的小进步,不用非要憋个大招,将一个大工程拆解成很多小步骤会容易的多。
10:计划谬误Planning Fallacy
风险投资行业人士普遍认为,一个创业公司要取得成功通常需要创业者耗费两倍于预期的时间以及三倍于预期的资金量。人们倾向于低估完成未来任务所需的时间。换句话说,我们总是把事情想的太容易了,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
这个不用特别修正,多经历几次失败,自然就会管理预期了。
认知偏见很有趣的一点是,往往你意识到了也很难不受他的影响,所以并不是要你剔除认真偏见,这个基本不可能,相当于你无法剥离自己的DNA。对认知偏见有个较清晰的认识,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就挺好的了。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星期一到星期五不见不散

* 图片来自网络,编辑: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