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永康-山水大陈·美丽乡村
山水大陈·美丽乡村
——5·1浙江之旅(5)
2021年5月1日游览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后原本接下来游览的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前仓镇大陈村,可前往途中被锦溪桥所吸引,于是改弦易辙游览了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可对于大陈村,这个位于历山脚下,以致力打造“山水大陈、美丽乡村”为目标,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短短几年时间从一个落后穷村蜕变成为一个村强民富、独具韵味、富有活力的网红村还是念念不忘,于是决定在5月3日再次前往游览。


进入大陈村,车停陈氏宗祠前。
陈氏宗祠,据说始建于明嘉靖壬辰(公元1532年),现存为晚清重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16平方米,整体结构保存完整。
据记载,大陈古称“荆川”,是陈亮族亲聚居之地,史上贤达辈出,仅双溪派十到十五世中就有诸如陈松龙、陈世、陈攀、陈颜、陈迎、陈凯、陈简、陈迪、陈嗣孙等进士举人、仕宦名贤二三十位。
现在,陈氏宗祠已经成为大陈村村两委的办公地,也是大陈村对外宣传展示其历史、民俗、成就等的一个窗口,如陈氏宗祠大门前所书“精神家园”、“文化礼堂”。


位于陈氏宗祠斜对面的荆川桥,为南北走向横跨荆川溪的一墩两孔七间木结构廊桥,因其漆成红色而俗称“红大桥”。据《永康文物简志》载,荆川桥与陈氏宗祠同庚。
廊桥柱子有4副对联,由前往后分别为“上聊天文地理,下吹鸡毛蒜皮”、“有话不说闷否,无事稍坐舒哉”、“心系家乡富强,言为社会文明”、“人人冰释而和,事事倾谈为快”,副副对联言简意赅,却蕴含生活哲理。
是啊,闲来无事廊桥坐坐,聊聊天文地理、鸡毛蒜皮,这悠闲的慢生活就在眼前,可奈何时间不允许,只能继续游览。

荆川桥不远处,有一苍翠遵劲、叶繁枝茂的古樟格外引人注目。
细看古樟上永康市人民政府2018年立牌,上面写有树龄为615年,也就是说此古樟今年已经有618岁了。如果古樟能开口,大陈村的变迁便可一一娓娓道来。



游览完大陈村“陈氏宗祠”、“荆川桥”、“古樟”的“三古”,进入舜耕老巷,看看老房变形记,瞧瞧昔日的猪舍是如何变成今日的猪栏咖啡、牛栏是如何变成今日的西餐厅、老夯土房是如何变成今日的主题民宿……



出静谧的舜耕老巷,沿热闹的临水街继续游览。
临水街,精致的廊桥、大红的灯笼、独钓的男子、潺潺的流水……
大会堂,独占一隅,简洁的浮雕与红五星、鲜花浮雕相得益彰,都留下了一个时代永不磨灭的痕迹。
始建于清朝中期的大慎厅祠堂,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如今改造成创匠工坊,吸引了一大批商户入驻。
欲与大门试比高的大铜罐、大铜壶,让我们对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工艺赞不绝口,也对五金产业久负盛名,素有春秋铸剑、汉造弩机、唐铸铜铳的传统技艺,享有“府府县县不离康、离康不是好地方”美誉,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五金之都的永康留下深刻记忆。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器化的大生产所取代,传统手工艺人技艺的传承面临失传的危险,如何保护与发展,永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墨时草木工坊”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以纯手工天然植物染和手织布为特色,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陈设的床上用品、服饰、小挂件等物品均纯手工制造,既有返璞归真的温暖美好,又有精致优雅的艺术气息,让我们逗留了许久。



临走“放空”,来到“第五空间”。
在悠扬的轻音乐入耳的同时,依次入眼是古风的小桥、流水、石桌和石凳,水中还游弋着红鲤鱼儿;摆放着老式明清家具,搭配着精美瓷器的客厅,客厅两边橱窗里摆放着不少书籍,还有众多售卖的精美紫砂壶、手工编织提包等商品,甚至还备有自动贩售机;京剧脸谱布幔后的男女厕,为哺乳妈妈提供的妈咪暖心小屋,为残疾人等提供的第三卫生间……
忍不住惊叹:可以会客、听音乐、上WiFi、自助购物的古老小院,如此文艺范的地方,怎么会是厕所?可概念源自继家庭空间、工作空间、休闲空间、虚拟空间之后的“第五空间”的的确确就是厕所,真不愧是中国农村公厕改革的发祥地。
如今,大陈己然成为集旅游、休闲、餐饮、民宿等于一体的旅游特色村,“慢生活”品牌已响誉四方。
要不,我们又怎么会慕名而来呢?
-
独倚西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6 09:08:49